-
《观呼吸(珍藏版)》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2 10:45:24) 读后感 -
《观呼吸(珍藏版)》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我很久之前无意看到的,当时因为很多原因一直很抑郁也很迷茫,希望借禅修来改变,但是终究没有读完。后来又经历了一些事,看了一些书,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写画画,心态和价值观有了不小的改变。前几日我偶然又开始捧读这本书,仔细读下来,发现书中很多东西我都有过自发的体验,但是并不深刻,读完心中一悸。佛法在影视小说的影响下被很多人视为玄学,而由于很多人处于日常忙碌,很难有类似的体验,即使有,也不会觉察或者深入思考,所以也就无法与禅修中许多体验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理解其背后深刻但又至简的道理,非常遗憾。现在很多网络所谓的佛系,只是停留在情绪,思维,逻辑层面,并未进入到更深层次,即本我,这是心理学上的说法,佛学中称之为无我忘我的状态。我们日常所称的我,实则是由小到大无数的概念的集合,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形容词来描述这个我,我们日常以此自居,称为自我。自我是意识地表达,也是各种情绪,爱恨,概念,语言,思维发生的层面。善恶是非,回忆期望,都是自我的不断衍生,大多数时候我们处在这些东西之内,我们会感到愤怒,欢喜,激动,悲伤,我们会幻想,走神,思前想后,我们急切的渴求依赖很多东西,并且讨厌压抑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想法是由何而来,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停留在自我,就无法看到构成自我的这些事物,就像自己没办法拎起自己并把自己扔出去一样。自我之下是什么?当我们回到童年,在我们对很多事物还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婴儿的我们对于外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受,对应当下的感受。其实现在我们也具有这种感受的能力,只是它被意识层面即自我的大量概念所掩盖了,一旦我们有某种感受,自我立即就赋予其概念,给它贴上一个标签,感受则被转述了,被语言构成的概念替代了,依赖于历往经验,我们喜爱沉迷于一些概念,比如快乐幸福,而又抗拒害怕一些概念,比如悲伤恐惧,我们可以把很多复杂的事归结于这些简短的概念,就像方便理解世界我们造出了“1”一样,“1”是数学的语言的代表,我们没办法知道一之外的数学世界,我们也没办法理解什么是情绪,感情,价值。而这些正是组成我们自我,也就是现在大家称自己的这个“我”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没办法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原因。禅修推荐我们用叫做禅定和正念的工具来实现瓦解自我,感受实相。与传统认识不同,佛,禅并教我们抛弃一切,因为这是勉强,只有当我们真正破解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达到自我与本我的和谐平衡时,才能不被自我左右,不被自我中的欢喜美好所迷惑,被悲伤痛苦所折磨,是谓无悲无喜,唯有来自自我之下的慈悲,此慈悲也非彼慈悲。这些是书中没有提及的事,是我读后最直接的想法。我没有到达那种境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没办法丢弃,也没办法看清楚背后的道理,所以我还要继续精进。这本书是一本大是大非的书,却也是一本十分有实用价值的书。希望我的朋友能够收藏,或许现在还读不懂,也可以等到以后再来捧读。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