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记》读后感_1600字
(2019-09-25 13:47:36) 读后感 -
《双城记》读后感1600字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克巴士底狱的当夜,当路易十六听到消息时询问身边的廷臣昂古尔公爵:“这是一场叛乱吗?”
昂古尔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最为大家知晓的莫过于查尔斯·狄更斯在开头写的那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整个小说以法国大革命前后时期为时代背景,前后跨越数十年,围绕埃弗里蒙地家族(查尔斯·大内所在家族)、马内特医生一家、德发日夫妇展开,以他们之间的纠葛为线索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压迫与抗争、温情与残酷,高尚与罪恶、渺小与伟大的冲撞。小说以马内特医生“复活”和查尔斯·大内在英国受审作为开始,前半部分除了刻画贵族对人民的压榨、革命者(“雅克”)的行动准备及策划、部分底层人民的麻木,也展现了马内特医生和女儿露西的亲情、查尔斯·达内对家族贵族阶级的排斥等等;后半部分讲述了革命开始后对贵族的清算和追究,查尔斯·达内为拯救家中管家而从英国回到法国,却深陷革命漩涡,人们只把他当做旧贵族看待,马内特医生不得以携家人前往法国救出达内,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与昔日旧事...
接下来从革命开始的背景原因、革命开始后的进程、文中人物的往事和情感纠葛来谈谈感想。
(1)革命背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s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the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文中很形象的呈现了法国上层“大人”们奢靡享乐,对底层人民进行压榨、剥削和践踏,人民食不果腹没有太多尊严,这个社会呈现出萧条和惨淡的气氛,贵族阶级却对这些视若无睹,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不过法国大革命其实爆发在财政改革之后,也有大部分资料说革命前法国经济处于“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的改革导致了革命的爆发吗?比较有道理的说法是“财政危机起源于亏空,亏空是革命的直接原因”。
(2)革命进程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初中学世界史的时候,了解过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只模糊记得“巴士底狱”、“雅各宾派”等词,总之革命在全国迅速铺展开来,不过法国大革命同样是比较残酷的,清算程度被迅速升级,投机分子以“自由的名义做着罪恶的事”,一些疯狂的人们享受着嗜血的乐趣,旧压迫者的废墟上诞生了新压迫者。主角达内也不幸深陷其中,马内特医生利用昔日的经历成功救出女婿,却又被德发日夫人再次送进监狱,并准备以莫须有的罪名审判包括露西和马内特医生的所有和埃弗里蒙地家族有关系的人。
(3)人物纠葛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文中人物之间的纠葛复杂精彩,达内、埃弗里蒙地家族、马内特医生、德发日、德发日夫人早在革命开始前的几十年就已经相互联系起来了。查尔斯·大内作为贵族阶级中的一股清流早已经看到人民的苦难和大厦将倾,自愿放弃一切特权,高尚而富有责任感;马内特医生因为目睹埃弗里蒙地家族的丑闻而被贵族投入秘密监狱,饱受苦难;德发日作为医生的旧仆人,在革命前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也对那些疯狂的行动感到害怕;德发日夫人对埃弗里蒙地家族恨之入骨,因为她的家人就是弗里蒙地家族的受害者,要将其家族所有人包括达内的妻子和小女儿送上断头台,悲惨经历已经彻底改变了她的性格,变的同样残忍。最后不得不提卡顿,其富有才华深爱着露西却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只对露西表示过内心真正的想法,在那场无法控制的“狂欢”中同样前往法国,在局势无法挽回之际,最终决定买通“狱羊”用自己换出露西的丈夫达内,自己上了断头台,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过他也在喧嚣的世界中得到了内心的安静,也会有人永远铭记他。
最后官宣,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