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李自成(全集)》读后感_900字

(2019-08-22 21:33:01) 读后感

《李自成(全集)》读后感900字

读《李自成》有感:

全书刻画人物有血有肉,文字流畅,不偏不倚,对农民军的起义过程由弱到强,由强转弱,描写十分到位、崇祯一心挽回局面却无力回天,加上其性格缺陷以致失败,满清皇太极多尔衮的的野心和爱才惜才都写得非常好。总结李自成失败原因,个人觉得有如下几点:

1、后期脱离群众,群众基础非常重要,起义初期李自成与百姓同心,没到一地必赈济百姓,即使粮草紧张也要分一半给百姓,所以,即使早期败走商洛,也能在入河南迅速集结十几万大军,但在中后期完全脱离群众甚至屠城放纵手下贱淫妇女,大军败走,百姓恨不得在水井投毒,更别提征集粮草了;

2、没有建立根据地,李自成起义多年一直东奔西窜,没有经营一个地方的想法,后来李岩建议其以以河南为根据地,每到一地设官理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李自成只想尽快攻下北京当皇帝,没想过百姓,没想如何治理国家,以致清军入关后,无处可去;

3、用人不当,李自成始终只重视陕西一起起义的兄弟,和早期加入的牛金星宋献策,对中期加入的李岩的河南将士等,一直不信任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后来还猜忌把李岩兄弟给杀了。

4、不听箴言多疑猜忌,李自称襄阳成王之后,就刚愎自用,只喜欢挺歌功颂德的话,对反对意见特别不喜。别人就爱挑他喜欢的讲,他也听不到真实的意见了,只有为数李岩和宋献策王长顺提过,他完全不听,还猜疑李岩;

5、目标不明确,做事无章法

起义的目的指向推翻明朝统治,没有想过推翻后如何治理天下,攻下北京就得意忘形,东北的满清、四川的张献忠、江南的明朝残部都没去解决就想着登上皇位,进了北京一个月,原形毕露,军纪败坏,在北京奸淫掳掠,无所不干,吴三桂问题处理的积极不当,导致其引清军入关。

时隔三百多年,虽然小说不等同于历史,但大部分仍为真实可靠,只感慨活在和平年代的幸运,读此书多次流泪,为百姓苦难,为崇祯可惜,为李岩可惜。特别是百姓开封百姓饿死的画面不时浮现,顿感悲痛。后世引以为戒,珍惜和平来之不易。

戊戌年 癸亥月 乙卯日 子时 于深圳有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