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平行宇宙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7-14 00:06:24) 读后感 -
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
MIT物理系终身教授,平行宇宙理论研究——迈克斯·泰格马克近30年科学追索,一部让你脑洞大开的宇宙学之作!一场关于现代宇宙学的盛大巡礼。跟随平行宇宙的超级英雄泰格马克教授穿越平行世界,共同找寻宇宙的本质,一探物理学前沿和哲学边界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我们的宇宙,不过是大象背上的一只蚊子!所有对我们的宇宙怀揣深深忧思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穿越平行宇宙读后感400字 第(1)篇
《穿越平行宇宙》书评2018-7-5读这本书自然的就想起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全书对宇宙终极问题从数学、物理、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近似疯狂的想法:我们的宇宙实在就是数学理论的体现,宇宙存在着众多的多重宇宙。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这本书的英文原名为《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应该直译为《我们的数学宇宙》),而用穿越平行宇宙为题有些噱头嫌疑,实际上与科幻大片中的平行宇宙没有半毛钱关系。本书是纯粹的科普读物,连作者风趣的写作风格都与霍金《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相像。科学领域的平行宇宙理论(多重宇宙)尽管饱受争议,但主流科学家对它的批评已经从“这种想法毫无道理,并且我讨厌它”转变为“我讨厌它”。也就是说,不得不接受它,虽然很惹人讨厌。书中认为多重宇宙分为四层:我们的宇宙~这个词表示宇宙大爆炸后140亿年来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我们的球形区域。宇宙暴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第一层多重宇宙。第一层为空间中其他类似的区域,只不过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那里的物理定律与我们相同,但宇宙的历史不尽相同,因为它们的初始状态不同;如果加上弦理论及其可能解的图景,就得到了第二层多重宇宙。第二层为空间中的其他区域,在那里,表面的物理定律与我们不同;而量子力学用它数学上最简单,并且永不坍缩的形式带给我们第三层多重宇宙。第三层为量子实在发挥作用的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其他平行世界;第四层是完全分离的实在,由不同的数学方程支配。探索第四层多重宇宙不需要火箭或望远镜,只需要计算机和想法。~这第四层就是作者塑造的理论,颇受业界争议。读了这本书,我们会深刻体会“白驹过隙”的含义。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看,人类的生命都非常渺小:书中写到,如果把已知的140亿年的宇宙历史看成1年,那么,人类所经历的10万年历史只占4分钟,百岁老人的人生只相当于0.2秒。书中的内容对我们来说专业性比较强,细思之下是教育短板所致吧。我们的学校有时候太像博物馆,过于回顾过去,而忽视了塑造未来。~对年轻人,启发他们科学的生活方式、好奇心和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无疑才是更重要的。必要的科学教育对三观养成举足轻重。
穿越平行宇宙读后感400字 第(2)篇
接力作者的另一本生命3.0之后看的,比我想象的要难,尽管我觉得作者已经竭尽所能的平民化表达了,而且之前已经读过加来道雄的平行宇宙等一系列书籍,不算毫无基础,但是讲到数学结构及第四重宇宙时,依然时完全看不懂的,但这也是阅读的必要性,第四层宇宙可谓最前沿的说法了,尽管我认为滑坡谬误的风险也是蛮高的。但人类所知还太少,远远没到下结论的时刻。辫型的四维存在方式最震撼我,同时也很难不去这么想#既然维度的壁垒似乎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打破,特别是四维壁垒,那为什么只有古人,而无来者?# 我没法像作者那样乐观,也许大概率在技术奇点降临前,便已完成自毁。日益白热化的军备竞赛和空前紧张的国际关系,正如作者所说,太少人关心科学生活和花哪怕1%的GDP去研究下未来问题,世界顾不上这些,醒着的人太少。
穿越平行宇宙读后感400字 第(3)篇
也太精彩了吧。作者有很多深刻的想法。从宏观讲到微观,不仅仅是介绍一下概念那么简单,世界线的那部分非常有趣。时间是真实的,时间的流逝是虚幻的。在时空概念中时间也只是一个维度上的坐标,出现的时候回去现在未来就都存在了,不同的只是所处的坐标位置。140亿年是我们所在宇宙的边界,因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大爆炸后40万光年的位置形成了等离子墙,我们看不到后面。是否有理由相信,也存在着很多很多这样的宇宙,彼此无法相比观测但却有着极其类似的结构。生命也只是各种基本粒子的集合,而基本粒子在每个可能存在的平行宇宙中都存在,那是有理由相信有这么一个完全相同的自己在某个平行时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粒子的运动,所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所谓的意识到底是什么?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