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柏林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7-18 06:03:30) 读后感 -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1914年出版,置景于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都柏林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400字 第(1)篇
詹姆斯·乔伊斯是文学史上无法绕过的作家,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意识流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都柏林人》这部短篇集是他小说的处女作,几经周折终于在1914年出版。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一战前后的这段时间可以看作是西方近代的结束与现代的开端,这一时期,政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技(诸如坦克、毒气)、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战争的破坏性不仅是在物质上,很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摧毁了传统的欧洲,它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无遮蔽以及偶然性,这种无意义的消极情绪在战后迅速蔓延。而这种感伤情绪实际上早就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乔伊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在《都柏林人》中表现出来。
《都柏林人》共有十五个短篇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各不相同,但是故事都是围绕着都柏林这座城市。在作者笔下,都柏林成了一座了无生气、沉郁绝望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经历着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庸和冰冷彻骨的绝望。世界仿佛不再具有形体,不再具有色彩,最重要的,不再具有所谓的希望,有的只是情感的压抑和病态的尊严,有的只是宗教也难以拯救的孤独。这种孤寂无力是一种深层的情绪,它阻断了自身与外界的联系,甚至阻止了人的自我救赎。乔伊斯的笔调冷静精确,他写的是都柏林的人们,而我在其中却看到了一个个的孤独的人。
都柏林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400字 第(2)篇
只为了《死者》这一个故事 乔伊斯之所以被称作乔伊斯
前半部分短小的文章大都草草略过 细节描写非常吸引人 立意上读出了一点毛姆的反讽的味道 但那些讽刺和嘲笑 最后其实还是乔伊斯对爱尔兰和都柏林的爱 寥寥几笔就很传神的对爱情的描绘出乎我意料 宗教部分则被我自动略过
最后一篇《死者》 本书最杰出的短篇故事 也是我看过的所有短篇故事里最爱的一个 爱到让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描绘读完它的震撼和触动
笨拙到处处讨好又偶尔灵光一现的加里布埃尔 或许就是乔伊斯想刻画的新一代都柏林人的典型 他在人群之中的小心翼翼显得可笑 面对妻子时纯真天然的热忱又可爱到甚至可怜 真实细腻的群像描绘开了个好头 然后故事走向最完美的神来之笔般的高潮和结尾 是爱情又不只是爱情 是生死又超越生死 轻盈的话语对比充沛的情感 纷乱的思绪搭配美到心颤的文字
上一次让我如此直观感觉到思想和文字之美带来的巨大震撼的阅读体验 还是《无比喧嚣的孤独》不同之处在于《无比喧嚣的孤独》中的死亡哀伤而沉重 而《死者》里的死亡却忧郁而轻盈 “死生亦大矣”的命题 在结尾的大雪里成为了一个不需要逃避的正常过程 它就在那里 挥之不去 但它也因此让已有的生命变得丰满而有意义
坐在凌晨五点中的JFK机场里 只想把这个结尾读一百遍然后静静流泪 这才是最平凡又最美的死亡和爱情啊
2019.1.26
都柏林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400字 第(3)篇
作为读《尤利西斯》的先导篇,《都柏林人》的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十五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都柏林人的生活,从公务员到小贵族,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的人都能被他们所映射,这也是乔伊斯创作的一大特点: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描述。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后曾说,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烧毁,那么一本《尤利西斯》就可以把它重建。这句话在本书中同样适用,不论是柯南先生游荡的小酒馆还是三一学院,都是对都柏林完整的描述。
十五个故事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发人深省,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都有乔伊斯的感情色彩,比如《母亲》中的:“如果她是一个男人,就不会被这样对待。”虽然全文并不是对于平等的描述,但这样一个细节还是充分表现出了当时的都柏林对于男女性地位的态度。另外,全文中大量出现关于宗教的问题,神父、新教、教义……这也是都柏林在面对宗教转型的一个写照,传统的宗教信仰被新教不断冲击,教众对于信仰也就趋于平淡。全文对政治的涉猎相对较少,大部分还是对于生活的描述,一些小人物的窘迫和不快……
作为乔伊斯最著名的小说集,给五分,虽然我觉得我并没有资格给他评分,算是我本人主观的一些感受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