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3)篇

(2019-07-20 00:22:28) 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维克托·雨果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在线阅读地址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1)篇

相对于《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似乎没有那么容易读,长长的铺垫,久久未能进入读书的状态。帕盖特·香特弗勒里。麻袋女、隐修女。一个用一切去爱自己的小妞的母亲。生命之终应验了她所祈祷的愿意用生命换取与女儿短暂的相聚。爱斯美腊达。一个美若天仙、无与伦比、善良可爱、能歌善舞的女孩子,一切起于美貌,终于美貌。爱美的天性让她只看到了孚比斯的外表和救她于灾难的表象。如果不是最后一声“孚比斯,我的孚比斯。”,也许她就和她刚刚相认的妈妈艰难却幸福地生活下去了。卡西莫多。一个独眼耳聋、驼背跛脚、奇丑无比的被遗弃者,生命之初便与爱斯美腊达交错在一起。他对爱斯美腊达的爱不是源于她的美丽,而是善良。他默默地守护着他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浓烈地爱着,与能不能被爱无关。克洛德。博览群书、19岁时父母双亡,抚养弟弟和残疾丑陋的卡西莫多长大的教士。年轻时被封锁于体内的爱欲在看到美丽的爱斯美腊达欢乐地唱歌跳舞时被彻底激发喷涌出来。作为教士,爱上一个女人的无奈与痛苦、压抑与不可自持、爱而不得的苦恼、有条件的爱否则毁灭的疯狂。也许他是无可原谅的魔鬼,却也是一个可怜无助的魔鬼。孚比斯。一个英俊潇洒、卑鄙下流的花花公子。(一句玩笑话:除了孚比斯这个心中无爱的人外,其他几位满心怀爱的都惨烈地死了。)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2)篇


五星推荐这本书[强]

作者维克多.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更因此书而闻名天下,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玫瑰]

我之前看的是纸质书(忘记哪个出版社的)。译文和译林两个出版社翻译的外文书一向都很不错。这个版本是管震湖先生的译本。2002年管震湖先生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同时推荐1956年让·德拉努瓦执导,吉娜·劳洛勃丽吉达主演的电影《巴黎圣母院》。这个版本的片子,虽然旧了点,但普遍认为是最好的版本。好美!

书摘:

雨果写的是小说,并不是历史。
善良的人而偏偏形体可憎,邪恶的人而偏偏道貌岸然,雨果善于使用这种鲜明对比的反衬手法,这确实十分扣人心弦。
阅读《巴黎圣母院》这部伟大的石头书,也就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阅读法兰西民族八百年来的历史。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是峨特建筑艺术的珍贵佳品。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巴黎圣母院并不是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相信白昼,相信光明,相信欢乐!”(《我的竖琴》) 
“生活,就是承受重担;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的竖琴》)

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3)篇

四月巴黎的大火让我打开了《巴黎圣母院》,带着脑袋里残存的影像零零落落地读了一个月。以前读,弗罗洛总是坏的、爱斯梅拉达总是美的、卡西莫多总是可怜的、菲比斯总是放荡不羁的。今天读,只有弗罗洛,如果你不愿接受我做你的奴隶,那我便强要你做我的主人。弗罗洛把爱和欲的事情变成卑贱又悲壮的誓言,他触及了星星的高度、支撑起信仰的时代、书展人类的意象诗韵,在清晨太阳的光耀下,在一朵玫瑰的盛开中,灰飞烟灭。我震撼于弗罗洛的自白,他的热昏的疯狂和痛苦的灵魂。我把音乐剧听了四五遍,记得有一遍在放到快结束的时候,我正沿着一条宽阔又寂静的马路行走,正午时分,像弗罗洛爱上爱斯梅拉达的那一天,阳光正好,而风又跳起了舞。“我所爱过的一切”化作了尘埃,我热泪盈眶。我买了八月份音乐剧的现场票,像要去赴一场毁灭信仰的圣事。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