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父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7-20 06:04:04) 读后感 -
作者:马里奥·普佐
全新译本,一字未删,完整还原教父每句话的智慧、每个动作的深意。同名电影《教父》三部曲被誉为史上尤为伟大的电影,获得九项奥斯卡大奖。出版以来销量迅猛破两千万册,成为出版史上的奇迹。《教父》是男人的圣经,是智慧的总和,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教父的世界里,友谊,是通行的货币;忠诚,是上好的礼物;缄默,是必守的规则。他藐视一切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为了正义,我们必须去求唐·柯里昂。”向唐·柯里昂求助的人,希望从不会落空。他说一不二,不许空头支票,他是黑手党的教父,他主宰着纽约的地下世界,他是弱者的守护神。你只需要拿出真诚的友谊,就能够得到他的庇护。
教父读后感600字 第(1)篇
重温一下《教父》,这部被誉为男人的圣经的作品,电影版和原著版。拍摄于70年代的电影版《教父》被评为百年美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电影《教父1》《教父2》获得奥斯卡诸多奖项,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表演确实无可挑剔,手握小金人理所当然。原著对情景,人物,心理的描写更显细致,随处可见可圈可点的金句。“很多年轻人在拥抱真正的命运之前都走错过路。时间和运气会改正错误。”n影片中老科里昂口音含糊不清,声音低沉缓慢,却每一句都掷地有声。“永远不要动怒,绝不要威胁,要讲道理。”“要离你的朋友近一点,更要离你的敌人近一点,那样就可以了解你的敌人。”这是老科里昂教给他几个儿子的处事之道,也是他一辈子的为人之道。故事讲述的是纽约黑帮科里昂家族和其他黑帮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其中又穿插着爱情和家庭生活,故事跌宕,情节曲折,人物生动,结构丰满。老科里昂在十二岁时随西西里的难民群来到美国,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为人和善,谁也看不出若干年后他会成为纽约最负盛名的黑帮教父。你从来看不到老科里昂动怒,从他出道之初被迫第一次杀人,那个该死的敲诈勒索的刀疤脸,开口要钱的那一刻,科里昂只是对他微笑,那样的冷静倒是让刀疤脸有点惊讶。在他得意地从科里昂家出来,揣着勒索来的五百美金心满意足的回家开门,等待他的却是科里昂的枪杆。科里昂判断准确,沉着冷静,不动声色,一气呵成。老科里昂乐于助人,慷慨大方,这是从出道起就打下的名声。故事开头安排的情节,老科里昂的女儿婚礼上,众多朋友轮流和科里昂见面请求帮忙,老教父一一答应,但这种帮忙是有条件的,作为友谊的回报,也就是哪天科里昂家族需要帮忙时你得鼎力相助。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生活在我们看到的制度约束之下,法律,政治,公权,然而有一部分人,他们不适合这些制度的约束,他认为他和总统、首相、最高法院的法官和州长这些大人物是对等的。他拒绝遵守别人制定的规矩,拒绝忍气吞声过日子。他要制定自己世界的行为规则,他的行为也遵守他的一套伦理道德,他认为这套伦理道德优于社会的法理结构。这就是教父的愿景,他达成了这个愿景,经营着他的地下王国。老科里昂经营生意有他的原则,只涉及赌博,工会,运输,他的对手们需要他加入毒品生意,或者利用科里昂家族和法律及政府的关系提供保护,老科里昂果断拒绝,从而招致对手的嫉恨并出手,老科里昂被刺身负重伤险些丧命;小儿子迈克为保护家族不受毁灭出手枪杀了对手索洛左及和他勾结的警长,迈克从此流亡老家西西里;大儿子桑尼遭对手埋伏,被乱枪击毙于高速路收费站。科里昂家族即将被纽约五大黑帮吞没之际,幸好老科里昂挺过来鬼门关,接下来是精彩的一幕,老教父再次展现了自己的隐忍和强大的气场,他主动召集五大家族及全国的黑帮领袖开和解大会,老教父的演讲不亚于二次大战时丘吉尔动员全英国人民抵抗希特勒的那次著名演说,他以沉着的语气说服各大帮派停止打打杀杀,最后加上一个小小的要求,“我必须保证我的小儿子平平安安地回到家里,如有什么不测,我会怪罪到在座的每一位,因为我这个人比较迷信。”教父从不威胁,喜欢讲道理,或许这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用了不算威胁的口气和对手说话。老教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一个意大利难民小孩,成长为建立了科里昂王国的统治者,他并不纯粹是个冷血的黑帮人物,他热爱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他教导自己的儿子们如何做人,如何避开对手的险恶,他希望自己的后人脱离黑帮走上正当的路,他终其一生的付出只为维护家族的安危。老教父终老在自己的花园里,这是也是他最好的归宿。二代教父迈克.科里昂遗传了老教父的沉稳果断,睿智内敛。他的两位哥哥,勇猛但脾气火爆的大哥桑尼,受人设计,命丧敌人枪下。二哥弗瑞迪,软蛋一枚,父亲在街头遭人暗杀时连腰里的枪都没有拔,竟然只会无助的坐在旁边痛哭流涕。但最初的迈克不被任何人看作是继承科里昂家族衣钵的人,一个当过兵,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计划着谋一份律师,医生之类的正当职业,和热恋中的女友凯正谈婚论嫁中。在大哥桑尼眼里,这个弟弟就是只菜菜鸟。当父亲被刺后,迈克自告奋勇独闯龙潭实施复仇,桑尼对这个小子一百个不放心。案发后警察询问女友凯,凯觉得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迈克怎么可能杀人凶手,他温文尔雅且从不说谎,对家族的事情没有半点兴趣。迈克深爱着凯,但不得不离开凯隐匿在老家西西里岛。凯怨恨迈克整整两年杳无音讯,甚至回来后也没有再联系她,凯带着怨恨想和迈克见上一面,见面的那一刻却瞬间抛却了所有的怨气,扑到迈克怀里痛哭。这些细腻描写让人物心理显得非常真实,是本书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迈克和凯继续约会,做爱,凯回到以前的快乐时光。迈克向凯求婚,并要凯别急于答复好好考虑,因为他深知如果和他结婚,凯将会过着异于常人的下半辈子,她将不得过问男人的事情,并且有可能哪一天突然成为寡妇,这也是迈克为什么一直不再联系她的原因。迈克说得是如此婉转,以至于单纯的凯并没有完全理解科里昂家族究竟干的是什么营生,他的父亲杀过人吗?不清楚,但起码迈克绝对没有干过那样的事,凯这样想。影片中最经典的场景,年轻的迈克优雅地坐在转椅中,边抽烟边从容地转动捏在拇指和中指间的打火机,年轻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深邃的眼神扫视着家族各位首领,大家挨个虔诚地亲吻这位新教父的手背。帅有很多种,相比阿汤哥阳光般灿烂的帅,演员阿尔帕西诺演绎的是一个忧郁,内敛的帅,相同的是一样精致的五官,不同的是各有各的气质。原著小说的结尾,也是影片教父第一部中的高潮部分,迈克在老教父死后对五大家住全面出击,歼灭了各条线上的对手,也对背叛家族的喜欢酗酒打老婆的妹夫下了手,这一点,迈克比他的老父亲更狠。妹妹冲进迈克的办公室辱骂这个杀了自己丈夫的亲哥哥,被劝走后,凯问迈克这是真的吗?迈克第一次对凯发火,然后又冷静下来,“好吧,我从不允许你过问家族的事,现在我允许你问一次,就这一次。” “康妮说的是真的吗?”凯问,“不是”,迈克答到,凯带着狂喜泪水拥吻自己的丈夫。然而,当凯回到厨房,看到几个首领进了迈克的办公室窃窃私语,门被掩上,凯的脸上扫过一丝忧虑。影片戛然而止。《教父》,用一个温和仁慈的形象颠覆了常人对黑帮大的认知,用优雅,温馨,理性模糊了善恶的边界。这是一部带着浪漫主义的黑帮史诗。
教父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这本书被誉为“男人的圣经”,以前一直认为只是讲述黑帮故事,所以从未翻阅。直到后来有一天闲来无聊,遂开始阅读,后面竟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此书不仅以其跌宕起伏、精神设计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更是教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原则令我深深敬佩。
唐·柯里昂招待每个人都同样热情,无论对方是穷是富,位高权重或者微不足道。他不怠慢任何一位。这就是他的性格。
他慢慢积累可靠的言行,就仿佛银行家积累债券。接下来几年,事实越来越清楚了:维托·柯里昂不只能力过人,而且独具天才。
教父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人不能决定出生时的既定命运,但却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命运活得精彩
有言道,伟大的人并非生而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维托·柯里昂就是明证。
教父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西西里的黑手党,感觉读完全书着重写的是老柯里昂,比较欣赏黑手党的忠诚,只要是“朋友”就会对朋友忠诚,对朋友的需要尽可能帮助,不过本书确实充斥着情色、性欲,而且更多的是对金钱的所求和对权力的欲望,男人们在外为着自己的地位拼杀,迈克尔的妈妈和凯去做弥撒,感觉是与男人们的血腥做对比,希望能够赎罪般。在一战前后,世界动荡,政府和警察竟然不如黑手党,看完全书感觉那是个恐怖的时代,人人都在黑色恐怖中,黑手党的有仇必报,心狠手辣,那个时代对人命的轻贱,简直太恐怖。不过也还是很欣赏唐·柯里昂对西西里黑手党有仇必报的信仰,只不过让坏人得到惩罚的同时,因为没有政府法律约束,好人也被逼成了坏人。本书真的很酷,每个时代都一样,只不过暴力程度不一样,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在为成为自己行业里的唐·柯里昂做努力,只不过现今社会我们的手段更文明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