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读后感(3)篇
(2019-07-22 06:05:04) 读后感 -
作者:骆玉明解注 细井徇撰绘
韩寒推荐。收录全篇305首,骆玉明解注,203幅细井徇全彩名物图,随文注音,无障碍诵读。
诗经读后感 第(1)篇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n很久以前,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爷爷对我说:“小子,你喜欢听故事?”n我回答说:“是的。”n然后他说,我给你讲了这么多村庄和茶叶的事情,还有这里的民族故事,有一天,当你长大走出去了,接着再回到这里,你也许会想写一写这些故事。爷爷已经老了,他长长久久地望着远处的山脉,停顿了好一会儿:n“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又是为什么会这样。”n——“我行既集,盖云归哉”n故乡山脉的山麓上,满天的彩云总是急速地向山的后头归去,白鸟顺风飞翔,不远处可以看见平底上落地而起的村落,房屋高处依依墟里烟。我记得那里的夕阳总是突然就沉了,中午一顿好觉,可以把疲惫连同梦想一起驱散得好远好远。我记得河流的浪花把河道的石头冲得雪白,孩子们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在河边洗脚,我记得风把村里人家晒着的衣服一下子吹干,坐在家门口可以闻得到果园里送来的雨后嫩草气息,我记得大人们劳累的时候坐在田埂边,哼那些跑调的歌词。我记得蜻蜓和蚂蚱,我记得被打的疼痛和被呵护的温暖,我记得流云,记得山岗,记得树的气息。我也记得那些过往的欢笑和道歉。——“我行既集,盖云归哉”n杭州没有流云,只有一个不说话的西湖。
诗经读后感 第(2)篇
喜欢骆玉明注的《诗经》,对风雅颂的区别和风格有所了解。《诗经》作为群经之首我不大苟同,但作为中国诗词的元典是当之无愧的。儒家把《诗经》太神圣了,把一些注释牵强附会到假道学上去,什么后妃之德,禁锢妇女的“四德”等,尤其是朱熹等宋儒,及后来的儒学。其实《诗经》,孔子定义为《诗》,是民间的歌谣提炼出来的,象《国风》,是各地老百姓生活工作爱情婚姻和平战争等的有感而发,就象现在还存在的山歌一样,自编自唱自娱自乐,《刘三姐》就是最好的实例。先民们纯洁朴素,受教育的人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其诗的意义简单明了,许多诗不同段落改一两个字就成,适合于背和唱,而后来儒家硬是将《诗》复杂化了。
之所以喜欢这本《诗经》,因为没有翻译,没有作家硬加给读者的解读,却将生僻字注音注解,让我们学起来更加容易些。古代先名造的字不多,假借字用得频繁,,多读一些古文就容易掌握其规律。我读《诗经》,用自己的想法去读,用自己的理解去读,不求融会贯通,但求逐步理解。
诗经读后感 第(3)篇
喜欢骆玉明注的《诗经》,对风雅颂的区别和风格有所了解。《诗经》作为群经之首我不大苟同,但作为中国诗词的元典是当之无愧的。儒家把《诗经》太神圣了,把一些注释牵强附会到假道学上去,什么后妃之德,禁锢妇女的“四德”等,尤其是朱熹等宋儒,及后来的儒学。其实《诗经》,孔子定义为《诗》,是民间的歌谣提炼出来的,象《国风》,是各地老百姓生活工作爱情婚姻和平战争等的有感而发,就象现在还存在的山歌一样,自编自唱自娱自乐,《刘三姐》就是最好的实例。先民们纯洁朴素,受教育的人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其诗的意义简单明了,许多诗不同段落改一两个字就成,适合于背和唱,而后来儒家硬是将《诗》复杂化了。 之所以喜欢这本《诗经》,因为没有翻译,没有作家硬加给读者的解读,却将生僻字注音注解,让我们学起来更加容易些。古代先名造的字不多,假借字用得频繁,,多读一些古文就容易掌握其规律。我读《诗经》,用自己的想法去读,用自己的理解去读,不求融会贯通,但求逐步理解。n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