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记:备考成功之道 读后感(3)篇
(2019-07-25 06:00:52) 读后感 -
作者:小莫
本书作者在准备考研之前,有挂科,英语六级没过,经常在宿舍里玩游戏……被认为是学渣,但最后却成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其他考上研究生同学的经验,介绍了有关于考研的各种学习方法、减压方式以及作息时间安排等经验技巧,旨在给有志于考研的本科学生尤其是大三学生群体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减少或避免考研途中的挫折,提高考研的成功率。本书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考研期间阅读。
考研记:备考成功之道 读后感 第(1)篇
作息时间表
◆ 前言
>> 兴趣:看书。那么管理学、文学、互联网、历史、哲学各种类型的书都要看。
◆ 学长学姐们的考研交流会告诉了我什么?
>> 关于学习方法,有几位学姐说得非常不错,让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比如有一位学姐说,她把英语真题做了五遍,每一篇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都摸熟了。一开始我觉得这是死方法、笨方法,不会起太大作用,但是后来在准备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把英语真题多做几遍完全是必要的。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笨,但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必要性。
还有一位学长说,考研要做到劳逸结合,前期不能太刻苦,否则后期会太吃力。这句话在我后来的学习中也被证明是正确的,有些人甚至大一大二就准备考研,前期特别认真,但是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后续气力不足,产生了厌倦感,然后陷入浮躁之中,终致失败。
◆前期准备!!!
>> 找几个可靠的研友很重要
美国作家 Jim Rohn 说过,我们的平均水平就是自己花时间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因为这一两个人,很可能会陪伴你一年。勤奋刻苦的研友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让你朝着正确的轨迹发展;相反,懒惰无趣的研友,会扰乱你的复习节奏,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你们是相处三年多的同学或朋友,他或她这个人平时是不是一个踏实谨慎的人、是不是一个话少却做事认真的人、是不是一个学习用功矢志不渝的人、是不是一个在你迷茫时就可以拉你一把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你肯定早就知道了。
◆ 专业课!!!
>> 课本概念
要想专业课考高分,就必须把专业课书背五遍以上,仅仅背一两遍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
光浏览几遍真题很难发现重点,我随后又想到一个好方法,即把真题写到专业书的目录上,真题来自哪一章就把它的题目写到哪一章的目录上。
前期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会清楚哪些章节是热门考点——只要看一眼目录,近些年的专业课考试重点就一目了然。
记诵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思路,并且举一反三,用其中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 请教?还是自己琢磨吧
因为在你向别人请教的时候,你很可能自己并没有动脑子思考,其结果就是别人替你解答了问题,而你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并没有对答案形成深刻的理解。
>> 专业课真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
我已经把所有的真题都按照课本的分布,写在了专业课书籍的目录上,因此我能很轻松地知道课本的哪一章是重点。这为我继续背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觉得考试题目一般不会脱离课本的范围,所以我不太愿意去查阅更多的资料,然后去背诵更多的知识点。
>> 具体来说,面对真题,我的做法如下:
第一,先把专业课书籍至少背诵三遍。背书是做真题的基础。当然了,这对文科生来说是如此,对理科生或者需要学数学的考生来说,又是另一个道理。
虽然专业课真题非常重要,代表着历年考试的精华,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明确:专业课指定教材的内容才是根本。我们只有完全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真正做到不管出什么题目,都能对答如流。
>> 终于找到背书的好方法
老师解释说,就是不要去死记硬背,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整页书的内容上,就像拍照一样,把它拍下来,然后记忆它。老师说,在人们小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记忆图像的方法来记忆事物,但是随着人越长越大,人们渐渐地丧失了这种技能,转而用数字或者文字的方式来记忆。
◆ 英语!!!
>> 单词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在认真复习单词。我买的是新东方的绿皮书,还有很多同学买的是红宝书。这两种单词书都还不错,适合我们查阅或者记诵。
我背完第一遍单词后,再看一遍单词,接着就去做真题。因为经过这两轮的单词训练,我差不多可以掌握基本的考研词汇,有了这些考研词汇做基础,我再去做真题,就不会有太多不认识的单词,这样我差不多就可以看懂阅读了。能看懂阅读,英语主体部分的问题就解决了。
>> 真题
在做试卷的过程中,我已经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都用红笔画出来了,所以第二遍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单词和短语的意思查出来。
我在考研的过程中,都是直接用新东方的绿皮书查单词。我把后面的单词目录撕下来,用目录先找到单词的位置,然后根据上面的提示,在书中找出相应的页码,找到这个单词后,再用绿色的笔,将这个单词的意思写到试卷上。
在做完这份试卷之后,得反复多看几遍这份试卷中的文章。这样做不是要你去背诵这篇文章,甚至不是让你去理解它,而是通过多次阅读,掌握这份试卷中每篇文章中的单词,尤其是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
>>语法
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阅读英语文章,坚持尝试翻译并理解它的意思,不能懈怠。这样坚持大半年或者一年,你即便还是不懂语法的具体细节,也会对语法有更加可靠的理解,这时候你会发现,虽然你不知道什么是定语从句,什么是状语从句,但是你能轻易地把一段话翻译出来。
>> 作文
>> 英语作文学习计划
第一,多看图片,多用英语复述图片。无论看到路上有什么图片或者书上有什么图片,我都会不自觉地尝试用英语把它描述一遍,并且做一些延伸。有时候用的语言很幼稚,有时候用的语言很不规范,有时候又错误频频,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我在一点一点地进步,我的英语表达能力在一步步增强。第二,多研究真题作文,写真题作文,多背答案。
◆ 作息时间!!!
>> 是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最容易犯困,学习效率低。但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不会感觉到困了。
>> 中午,看点单词再休息吧
中午睡觉前背单词,基本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只需要稍微花一点点时间在上面,就会收获很多意料之外的高效率。
那么中午背多久的单词比较适合呢?我觉得二三十分钟就可以了。这二三十分钟,不是“开源”,而是“节流”,也就是说,它不是用来背新的单词,而是用来复习早晨背过的单词。
>> 如何才能在晚上高效学习
我们不妨算一下一天中可以利用的时间。就拿我来说吧,我一般七点左右起床,假如七点半到达自习室,十一点去吃午饭,这样我早上的学习时间一共有三个半小时(我看课外书的时间还得计算在内)。中午可能还会看二三十分钟的单词,下午由于起床比较晚,可能要到三点半才能到达自习室,我们五点钟去吃晚饭,所以下午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一共有一个半小时。晚上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六点四十之后才看书,中间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来调节一下自己的状态,所以差不多从晚上七点开始才正式看书,这样晚上十点回宿舍,一共可以学习三个小时。
我们不能每天都在奋勇向前,一直努力地朝前学,而忘记了复习,导致刚学会的东西过了几天就忘记了。
◆ 政治!!!
9月份之前,其实我们不必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文科生甚至可以一点不去碰政治。这是我们考研学生之间达成的默契。原因如下:第一,每年的政治考点都会有一些变动,看早了可能会做一些无用功。第二,政治的内容不是非常多,除了第一个模块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之外,后面的章节都比较简单,9月份之后再学习一般来说不会太迟。
>> 政治答题的小技巧
>> 政治如何才能保证自己考到六十多分呢?
第一,政治考点辅导书一定要看两遍。首先,第一遍我们需要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总纲,这有利于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轻松地找到答案的来源章节。其次,看两遍也是为了能够了解整个政治考试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因为有些题目一般都会全选的,比如一些关于大政方针的,命题组一般不会在里面放一个假答案。
第一,理论加理解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种方法。理论加理解是最基本的答题方式,这种方式会给老师好感,至少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虽然回答错了,但是至少应用了很多书上的知识点。
第二,回答问题,最好能够结合实际来回答。前面提到过,有很多理论其实书上是没有的,因为课本滞后于时政,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尽量多引用一点当前流行的“说法”,比如领导人的讲话、人代会的决议等。
◆ 剩下四个月,最重要的是什么?
>> 斯蒂芬·P.罗宾斯也说过,其实好运都是你自己不经意间所作出的一些正确选择(决策)。如果不努力,不进行正确的选择,你哪里会有什么好运!
>> 总结一下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每年都会考一些,尤其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
◆ 我是如何准备复试的
>> 英语听力
第一,带有转折的地方,后面的句子很可能是考点,即问题的答案。
第二,但是在没有转折性质词汇出现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你听到什么,就完全可以选择什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实践证明,这样做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
第三,听之前一定要迅速看一遍题目。
>> 英语口语
写一份自我介绍,包括以下内容:自我介绍,我的兴趣,我的专业,我为什么要报考贵校,我为什么要报考这个专业,我为什么要考研究生,我的家乡,我家乡的气候,我家乡最著名的景点,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我为什么喜欢上海,我打不打算以后留在上海,我研究生时要完成的事情,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未来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份英语材料几乎包含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于这份材料,自己先用中文写好,找专业素养高一点的人来帮我们翻译好。
第二,材料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能拍马屁的时候尽量拍拍马屁。
第三,背诵材料的时候要有情感。
>> 专业课面试
多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等和其他:证知圈、证知局、陵镜等公众号。
在看完评论员文章之后还需要自己进行总结。千万不要忽视这种总结,因为评论员文章虽然很好,但是有时候可能仅仅就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在谈,这可能和你的专业知识相去甚远,也有可能不是特别全面。
别忘了抓自己的特点来获取提问主动权,比如作者牢牢咬定自己爱读书,引起导师的关注。
多读一些专业相关但不限于教材的书。
考研记:备考成功之道 读后感 第(2)篇
一直有考研的打算,虽然我知道我的能力跟考上研还差很多,但是我试过一次。
这本书的作者小沫真真实实的考过一次,并且把他的经验心得都详细的记录下来,没有任何花哨的语言,特别实用。
首先要说这一年如果真的要考的话,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如果真要考研的话,就应该详细的阅读一遍这本书。考研跟高考一样,特别锻炼人!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现在做事更加有毅力,不浮躁,也不懒惰。
里面有一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比如上自习课的时候,一定不要带手机。
劳逸结合,暑假结束以后才开始复习政治。
找到自己的团队,研友一定要靠谱。
这些建议真的很有用。
很多东西都不成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经过整个暑假的磨砺,我开始把以前的坏习惯改正过来,将优秀的品质保存下来。随着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大,所以直到现在,虽然复试早就结束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每天去教室里面看书。我想终身学习的念头和精神,可能就是在那个暑假培养的。
作者说他通过一年的考研复习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非常好。
另外作者也提出了关于复试的时候的建议。
第一,提前准备。
首先,自我介绍一定要提前构思好。
第二自我介绍简洁明了。
其次,自我介绍尽量简洁,说一些有用的。
第三重点突出!
再次,突出重点,突出你擅长的,把主动权拉到自己的身上
希望各位有考研打算的书友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考研记:备考成功之道 读后感 第(3)篇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感觉很真切,因为作者在书中写到的,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还有就是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这样普通呀,所以更要脚踏实地的学习。
以前特别不喜欢看书,也并不会觉得少看一点书又没有什么关系,直到大学,越来越明显的体会到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更希望读书带来的是那种乐趣和满足感,而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目的。
而且作者的经验是给我的提醒,考前需要复习。而我则是考前不会看书的,因为这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所以为了轻松会选择遗忘。可是知识也是需要趁热打铁的。
现在距离考研不算早,也不算晚,大学让我发现时间过得是那样的快,学了这么久也并没有发现学到了什么,那些只是在脑海中形成了短期的印象,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终归是学无止境。
勿做思想上的巨人,因为地基不牢,早晚要垮
忘记曾经拥有的才有意识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