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3)篇
(2019-08-05 00:21:41) 读后感 -
作者:芥川龙之介 著;林少华 译
芥川龙之介经典代表作,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倾情翻译。书中收录芥川龙之介十二部短篇小说和一部随想录《侏儒警语》。《罗生门》以令人窒息的紧张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性的透视和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鼻》则将种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聚敛于三四千字内,乃其进入文学殿堂的叩门之作;《密林中》以几个人对同一案件的不同证词或告白,于扑朔迷离之中展示人性的机微。此篇曾以《罗生门》为名由黑泽明搬上银幕,获奥斯卡外语片奖。
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看看下段翻译!才知什么是功底
一日傍晚,有一名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敞的门下,除他之外,没有别人,唯有一只蟋蟀蹲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罗生门正对着朱雀大街,本该有几个戴斗笠或乌软帽来避雨的行人,但现在只有他自己。
若问缘由,只因这几年京都接连遭遇地震、台风、火灾、饥荒等灾难,京城变得格外萧条。据记载,还有人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金箔银箔的木头放在路边当柴火卖。京城内尚且如此,罗生门的修葺更是无人过问了。荒废的城门成了狐狸和强盗的窝点,甚至后来人们都习惯于把无人收殓的尸体扔到这里来。因此,每当暮色降临,此处阴森恐怖,无人敢靠近。
倒是有许多乌鸦聚集在此。白昼,成群的乌鸦在高高的门楼上空盘旋啼叫;夕阳西下时,天空仿佛撒满了黑芝麻,看得格外清楚。当然,这些乌鸦是来啄食城楼上的尸体的。今天也许因为时辰不早,竟然一只也没见到。但在那些即将坍塌的、裂缝处荒草丛生的台阶上,乌鸦的白色粪便随处可见。这名家将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袍子,一屁股坐在七级石阶的最上一阶,一边为右面脸颊上的大痤疮心烦,一边茫然地望着大雨。
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罗生门是指介于人间与地狱之间的城门。主要手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制骗过自己的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们所知。
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走上了这条由人间通往地狱的邪恶之路。作者意在谴责那些丧失良知的人们及人性的邪恶,更多的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
当今社会,这种“罗生门”现象也屡见不鲜。今天在各种新闻上听到了某某事件,明天娱乐圈又传来某某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和“假象”之间徘徊,无休无止的争议反反复复,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吊足了一群吃瓜群众的胃口。
人们都会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是不会改变的本性。但究竟什么才会对自己真正有利?是更值得思考的。
罗生门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有人说没有理性认识不了这个世界,这本书让我觉得没有理性不足于认识自己。芥川的短篇无疑是短篇中的经典,写作方式,语言和情节设计都很丰富,干净,尖锐,需要回味和仔细体会才能悟到其中的反讽和意味,更像是在读寓言。而恍然大悟之后对作者的敏锐和天赋异禀深深地佩服。“竹林中”被黑泽明改编搬上银幕成为经典,“地狱变”让神经脆弱的我有些凌乱,有那种读“恶之花”的感觉,可是还没读完它,后来才知芥川喜欢波德莱尔的。天才的使命大概就是扮作流星划过黑暗的人性夜空,让芸芸众生能够仰望,同时看到自己吧。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其最后凋零的方式,也因此只是惜才而不用市俗的标准去评判这些天才的结局是不是悲剧,是不是圆满,只有俗念才会在意这些大小的团圆,仰望其灵魂的项背的只能产生深深的敬意。一本不要错过的好书,算是对芥川的致敬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