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读后感(3)篇

(2019-03-10 23:59:59) 读后感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马尔克斯、福克纳推崇备至的大师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公认的代表作。历史百大悬疑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断遭到出卖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爱和信任的故事。我多希望能够完全地、彻底地信任你。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断遭到出卖的人,渴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他人爱和信任的故事。自幼在仇恨中长大的杀手莱文,受雇暗杀一位官员。暗杀成功后,他却遭人栽赃陷害,被警方追捕。孤身一人的莱文在寻找幕后指使人时,意外遇到了善良的安。因为安的出现,让原本对世界充满仇恨的他,开始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和信任。我多希望能够完全地、彻底地信任你。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在线阅读地址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读后感 第(1)篇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我也曾因为信任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抑郁寡款。然而在这里,我并没有得到答案。

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整本书,我都看得非常认真。总体感觉比较失望,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不过,这本书在写作线索上比较独特,和其他的推理小说不太一样。不知道这是格林先生的风格,还是我推理小说看的少的问题。

之前看过的推理小说,都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有一种迫切想要知道结局的感觉,甚至还会猜想“凶手”到底是谁。然而在这本书里,前面也还好,但中间一部分就没什么可读性。

因为一开始就知道莱文是被陷害,所以当他们认为莱文有偷窃行为,并且以此开始追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与剧情完全脱离开来。看着一群人在那儿自导自演,不免有点阅读疲劳,阅读兴趣大幅度下降。

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格林先生细节描写非常棒,感觉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样的细节描写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每次看到对查姆里绿宝石戒指的描写,我都会有种莫名的兴奋。

再来说安。她信任莱文,是因为他被陷害。她出卖莱文,是因为他的恶行。很明显,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自己首先要赤诚善良。然而莱文作为一个杀手,冷血无情。这样的他被所有人出卖,又有什么值得意外或者同情?

当然他的童年经历是对他有极大的影响,但这不是一个人失去底线的理由,何况,他还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事情明明可以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何必这么极端?

不过话说回来,最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我是站在莱文这边的。我会同情他,怜悯他,支持他。然而此刻,我的立场很明显,至于同情,丝毫没有。只是,我不知道面对职业杀手这个工作,我该持怎样的态度?说不上的惆怅和纠结……

读到最后,安是否出卖莱文我已经都可以接受,好像也能理解。又或者安是否出卖他对我来说已然无所谓,因为隐约中,我已将莱文从自己愿意信任的人中pass掉了。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当安完全释怀对莱文的出卖时,一股悲伤却莫名涌上心头,短暂而又深刻,无法言说。至于安和麦瑟尔的爱情,还有他们之间的信任问题,个人觉得比较复杂,故在此暂不详谈。

最后我想说的是,个人觉得将莱文是被陷害这个点放到他被杀掉前一刻或者后一刻会更好。

放到前一刻,让剧情产生一个反转,说不定会改变很多读者之前对莱文的看法,由此可以审视到自己追求或者偏向的到底是什么,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阅读兴趣的下降。

放到后一刻,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或许人们还在惋惜莱文因为偷窃而失掉性命时又听说他是一个冷血杀手,甚至差点引起战争。真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会嘲笑自己的愚昧,还是会庆幸莱文的一命呜呼。而且,无法改变结局的时候知道真相,总能让人莫名的遗憾,能让读者有更大弹性的思考。

还有就是对查姆里绿宝石戒指的描写。个人觉得后面好几个地方如果也能加上对绿宝石戒指的描写的话,讽刺效果会更好,而且很有趣。比如查姆里和鲁比约饭的时候,查姆里被莱文控制的时候,查姆里惨死的时候……当然,这些都是个人愚见罢了。

至此,这本书就算是看完了。合上书本出去走走吧,无处安放的情怀就让风儿带走吧,无需伤感。

(PS:我读的是纸质版的,没想到这上面要29.9,有点贵了哈,书友们说是不是啊)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读后感 第(2)篇


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文字还不错,扣人心弦,看到最后时,有点跳跃,尤其是戴面具防空演习那一段真是太啰嗦太突兀了。

曾经法国有部著名的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男主角似乎叫莱昂,不过本书的男主角叫做莱拉,扮演莱昂的演员高个大眼,络腮胡,身手敏捷干练,而那个他救出的小女孩人质,漂亮性感,竟然爱上了杀手,真是戏剧性十足。

本书的杀手莱拉,瘦小猥琐,还是兔唇,但他杀人特别冷静,堪称完美完成任务。

他的父亲被绞死,母亲用菜刀自杀,自己始终是处在被嫌弃被敌视被出卖的地位上,因而他仇视所有的人事,杀人不眨眼。然而,他杀人之后,竟被主子暗算,又被陷入偷窃钱币的案子里而逃亡,因为警方对钱币都做了记号,所有关卡和旅馆饭店都做了布控和通缉,因而举步维艰,但他却利用他的聪明化解了一次次追捕,直到完成杀死陷害自己仇人,大快人心,自己也被警察击毙,走完了罪恶的28岁生命。

本书的女主角安,在最初的被胁迫中从杀手莱拉手里机智逃脱,但她却确信莱拉的无辜,因而并没有选择报警,这让杀手莱拉相当震惊,一个从不被信任的人居然有了被信任的感觉,突然觉得世界都变了。

安,作为书中的头号女主角,作为伦敦警探吉米的女朋友,表现出了相当的机智和勇敢,作者让她有了惊人的一系列表现,能在被杀手用枪抵住后背的情况下逃出险境;能在被戴维斯手脚捆绑塞在壁炉里时也能死里逃生(还是杀手莱拉救的她);能让杀手莱拉听她的建议,穿着莱拉的衣服在雾中逃跑,在没被认出真相之前竟然也没被警察击中,保全了性命;之后在故事的结尾,以为自己将被关押入狱,自毁前程的伤感中被升职了的男友吉米的求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作者真是用他的生花妙笔,着实把读者戏弄了一番,留下了喜剧的合幕。

在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反思人性的一些恶与善的界定。杀手肯定是恶的,他毫无人性的枪杀了凯特,反战部长和女仆,并时刻准备杀死安,打伤了警察,最后杀死了所谓陷害他的两个仇家。但又是他,担心安的安危,并在壁炉中救下了安,在小木屋中,又把所有的麻袋都给了安保暖,又向安倾吐了积压在心中所有的罪恶和孤独,仿佛重焕新生,内心第一次有了平静,睡了个好觉。似乎在他丑恶的灵魂中又浮现着那么一丁点善和温情。

作为安来说,她虽然属于善的一方,她不嫌弃他的丑陋和凶残,当她逃脱,她并没有报警,还积极配合莱拉深入虎穴,调查莱拉敌人的情况,差点丢掉性命;在最后的小木屋中,她掩饰住了她的厌恶,取得了杀手的好感,伪装好自己逃出小屋,最终报了警。我们不能说安的报警是一种恶,毕竟面对的是一个身兼多个命案的穷凶极恶的人。

总之,人性是个复杂的东西,但道德底线和公平正义始终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标尺。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读后感 第(3)篇

杀手,刺杀,战争,政治,阴谋,人性,普通人。这些复杂的元素交织在小说里。无论环境,还是人物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得都很简练,精确。场景铺排,剧情起伏转折,警察,杀手,政客,几条线切换得当,很有画面感。


开头就很有代入感。

最后,安的心理从觉得失败不值得,到莫名中奖的带着愧疚的喜悦,到回到正常和平的生活的安心,这些变化格林抓得很准,人真的是这样的。说到底,是很冷的。

每个角色刻画得都喝点栩栩如生。

世纪大战的背景,不是天马行空的传奇的。只是几个牵扯进去看清一点点局势的小人物的巧合的命运联系。

历史就是这样的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