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19 00:50:07) 读后感 -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编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内容提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这是世界上最有名,同时也是最美的小说标题之一。这也是世界上最有名,同时也是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这是最佳状态的海明威:精确、克制、神秘、忧伤——完美。这是他文学王国的巅峰——他的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不要把日子过的太丧
前两天我的生活过得很丧,生而无望,整个人都是很颓的状态,每天起床感觉自己还活着瞬间想哭一哭。我想看书吧,看书就不难过了,可依然丧,感受到的都是负面能量。直到看到一位书友(飞雪)写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书评。
在书评的结尾,是这样一段话:
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该追求什么?是平淡的生活,还是乞力马扎罗的雪?希望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那样一只豹子,有心之向往的彼岸,让我们怀揣梦想,带着理想上路,去找寻那圣洁的雪。
我看着这段话很迷茫,我忘了我追求的是什么。平淡的生活?正在过。乞力马扎罗的雪?拿什么追?心之向往的彼岸?我觉得我已经就快要溺死在途中了。我想不明白,最后决定还是看看这本书吧。
>这个世界还有比我更丧的人
看第一个故事有两个角度,哈里和他的妻子。
哈里认为,他这一生身为作家是失败的,他有自认为好的故事,却没有下笔写出来,他觉得时机不到,准备的还不够,其实是麻痹自己,为沉溺于安乐的自己找一个妥当借口。
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写完这些故事了的时候,他变得惶恐,暴躁,以及最后的“觉醒”。他最后看到的雪山上的豹子,就犹如他自己。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有哈里,也像他一样,想过太多的,如果我没有...,如果我没有...读到最后差不多静下心,返回去,重新读,然后我看到哈里的妻子。
一个伤痕累累却仍不吝啬付出的女人,好像心中永远热切,永远充满爱意,好像始终相信美好。她不介意哈里的坏脾气和恶语相向,一直宽慰哈里,其实想来,她也身处险境,而且是个女人,也并没有比哈里强到哪里去。
看了两遍第一个故事,心情差不过就平复下来了。我如哈里,但我又是幸运的,我还活着,而且醒了过来。
>印第安人营地
这第二个故事,很简短,但生和死的强烈对比让人不禁沉思。生容易吗?那个印第安女人的难产是个例吗?并不是!每一个生命的都是伴随着母体的可能衰亡而诞生的。即使在医疗各方面发达的今天,也依然存在不小的产妇死亡率。
生是解脱,死亦是,难得是在生和死之间挣扎着活着。但生而不易,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对得起自己的“生”。
>杀手
生活不仅需要妥协,更需要智慧。
于杀手是,于拳击手也是。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最近两年,我的身边有不少的老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自杀了,最多的,是自缢。最甚者,是吊死在了儿子儿媳的卧室,而且是读小学的孙子放学回家时第一个发现的,我不知道这个家庭以后要笼罩在怎样的阴影下。
人老了,就会变得通透。有的是想及时行乐。有的是想活着也就那么回事儿,没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更应该提倡前者还是更应该担心后者。
但无论如何,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这个故事中有一段话我划线收藏了的:
他害怕什么?这不是害怕或担心的问题。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虚无。一切都是虚无,人也是虚无。人所需要的只是虚无和亮光以及一份干净和秩序
如果这世界本就虚无,那么是不是就不存在消失和毁灭。活是存在,死即永生。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去年以前,对死亡两个字都是恐而避之。去年以后,陆陆续续做了一些手术,全麻局麻现已全部集齐。虽然都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每次上手术台后,听到医生那一句,“我要打麻药了哦!”那一刻,整个人对即将袭来的未知和恐惧毫无应对,疼痛和昏迷像一记大锤瞬间把原本清醒的意识打晕,继而是漫长又麻木的手术和恢复。从手术室被推出的那一刻,庆幸自己还活着。微波炉热早餐,看着倒计时1分钟,时间一秒秒消亡,我还剩多少时间可以挥霍?发呆并未能寻求到答案,反而几秒又过去了,人生啊。盯着镜子努力回忆十年前自己的模样,记不清那时脸上有多弹的胶原蛋白,但十分清楚没有现在的泪沟、法令纹、雀斑,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在放大,向想要寻求逆生长的自己宣战,“别傻了,承认吧你老了。”盖上镜子,转过脸,不看也罢。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海明威的回忆映射想象,走近死亡很痛苦,但真的死了,却也爽快,过往有多不堪,死了都作罢,没人记得谁。精神能留下是最好,如同那雪山上的豹,它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延续,即使只是临终的思想寄托。每一次对自己说,我不想碌碌无为的活着,但睁大眼睛看看,集中精力想想,我怎么折腾或许也都还是徒劳。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明天我们会遇到谁,会变成什么样,会爱上谁,又会离开谁,太多不知道。但死亡是唯一确定的,不管你如何逃避,总有一天要面对,在死之前,是不是尽量少一些遗憾,这是我想努力的地方。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断断续续看完的一本书,一开始没看明白,只是一篇故事接着一篇故事阅读,尝试去看每一篇故事说的是什么,一直到最后的大河双心看完,回顾之前的笔记,才从无数个“尼克”中,窥见作者的身影。从死是如此寻常的一件小事开始(乞力马扎罗的雪),到生命的真相在于死生交替,生命延续(印第安营地),再到人之中年的凌乱与好斗,不明所以,一段乱挥(拳击手),偶尔也会回忆生命中美好的体验,如:少年的生命体验-面对爱情时的细腻情感与失去后的狂风暴雨(三天大风),一个人去森林中露营,与自然的独处的幸福和喜悦(大河双心),但是,谁也无法抵抗交替的命运,到了老年,作者陷入种种哀伤与虚无之中,提的最多的就是自杀。其实,全书最纯粹的写生命自由独处的美好是(大河双心),也是在全书的结尾,进入最终章,思绪全都集中“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没有出现别人,整个世界就是“尼克”与“大河”“与河里的鳟鱼”“与森林的夜晚和清晨”,踩着软松针,整个人舒服得被大自然环绕,十分惬意。这种美好的回忆刺激着读者的自然触觉,忍不住热爱,生之美好。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