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3)篇
(2019-03-31 20:18:14) 读后感 -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第(1)篇
009|《相约星期二》n米奇·阿尔博姆nn◆ 点评n与生活讲和n大概要直面自己了,一次次失败之后,就该放手了。强求不来的,是命运。执着追求,伤心伤身。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与生活讲和,放下执念,敞开心扉,拥抱平凡的自己。爱人爱己,富有同情,亦勇于承担。️nn◆ 摘录n>> 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 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应该原谅别人,也应该原谅自己,至少在今天,不能让自己在后悔中不可自拔。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外面阳光朗照,人们忙着各自的事情。>>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 我们为何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无谓的琐事上?n>>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我不让自己有更多的自哀自怜。每天早上就一小会儿,掉几滴眼泪,就完了。>> 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 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n>>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 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n>>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 如果你对生活一无所知的话,你还愿意一天天过下去吗?n>> 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 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命运屈从于n无数个种类:只有一个n会危及它自己。>> 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 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什么吗?”n是什么?n“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n>> 你给予了别人,于是你开始赢得别人的尊敬。>>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所以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死而复生的一天。永远有新的机会,也永远有新的可能。>> 每天晚上,当我睡着时,我便死去了。第二天早晨,当我醒来时,我又复活了。>> 每天晚上,当我睡着时,我便死去了。第二天早晨,当我醒来时,我又复活了。>> 当你在床上时,你是个死人。>> 你感到生气是因为你在守护我。>> 在于他们活得太匆忙了,”莫里说。“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 我们很会敷衍:“你是干什么的?”“你住在哪儿?”可真正地去倾听——不带任何兜售、利用或想得到回报的动机和心理——我们能做到吗?n>> 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招致了另一个生命的终结,同样,每一个死亡也带来了另一个生命。世界的能量就这样保持着平衡。>> 婚姻。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婚姻感到困惑。有的不知怎样走进去,有的不知怎样走出来。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想挣脱某种义务的束缚,把婚姻视作泥潭中的鳄鱼。>>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n>>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去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n>>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他那天对我说,“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n>>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n>> “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对不对?在生命的终点,当你像我现在这样时,你也需要别人活着,是吗?”n>> “可还有个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n>> “别走得太快,但也别拖得太久。”n>> “要有同情心,”莫里声音微弱地说。“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n>>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n>>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n>> “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n>> “与生活讲和。”n>>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n>> 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你从未想让它结束。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结束,重新开始,结束,重新开始。>>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是中英双语的版本,我个人认为值得收藏……的原因,难道不是惊喜的发现——诶,居然看了几句英文发现自己没有闹脾气。大概,这个作者希望本国低龄儿童也能阅读此书无障碍吧。
但是有两点我不满意,一是书的原名是《Tuesday with Morrie》,有问题吗?挺好的名,非要译作《相约星期二》,搞得像个婚配节目似的。第二点不满意是余秋雨的序,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做作加自恋,而且还针对此书罗里吧嗦瞎主观分析和定义顺带夸赞自己的人生,建议看此书的人千万跳过这篇序为妙。
因为是现实可寻的真人真事,所以读完之后,第一时间去看了看书中的主人公——已于1995年因肌萎性侧索硬化去世的教授莫里·施瓦茨的照片和资料。老人几乎同我脑海中的想象一模一样,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儒雅谦和。本书的作者是莫里教授十五年前在大学里带的得意门生之一,在莫里教授生命倒计时的最后十四个礼拜,每周二飞越七百英里听他谈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爱,面对恐惧,面对家庭,面对感情和婚姻,面对金钱与文化,面对衰老与死亡。作者米奇•阿尔博姆仿佛又回到了十五年前的大学课堂,而最后一堂课尽管知道迟早要到来,却依然心痛不已,那便是——莫里教授的葬礼。
文中很多莫里教授的人生感悟心灵鸡汤,我就不一一Mark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细细品味。
我只Mark一句,不是莫里教授所言,而是作者在文末的一句感悟:
如果说莫里·施瓦茨教授教会了我什么的话,那便是: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这和我前些日子看的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里流露的态度完全不同。这本书说,莫里教授病入膏肓,却依然绽放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忘改变自己,所以人生没有“来不及”,而是枝裕和说:人生中总有那么多来不及。就像当你渴极了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有半杯水的杯子,A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呢;而B:啊,怎么只剩半杯了。这个故事里,无疑莫里教授是A,而是枝裕和是B。两种人生态度貌似对立,感觉前者积极后者消极。但我的感觉是,有时候表述不同,但得出的效果也许是殊途同归。如果像是枝裕和那样意识到了来不及然后就去尽力弥补和珍惜,同样也是可贵的。只要有更多的行动,就会换来更少的来不及。但是,关键是,别只是去感叹而已。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眼睁睁看着莫里教授离开的过程,你会越来越喜欢他,越来越舍不得他。看到最后的葬礼,我的脑子里全是这首歌,仿佛是他在轻轻吟唱。谢谢亲爱的莫里教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光芒。
《Remember Me》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Remember me dont let it make you cry
For even if Im far away I hold you in my heart
I sing a secret song to you each night we are apart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travel far
Remember me each time you hear a sad guitar
Know that Im with you the only way that I can be
Until youre in my arms agai
Remember me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第(3)篇
很偶然的一次阅读,知道了这本书,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秋雨老师大力推荐,我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因为书名并没吸引到我。可是当我看到书里的内容时,一下子就欲罢不能。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把死亡写得如此坦然而又乐观。所有人在面对爱情、家庭、事业、金钱等等的时候都难免犹豫彷徨,更何况面对死亡。感谢伟大的莫里,他让我们知道,还可以有另外的方式去面对困惑甚至死亡,我们可以洒脱一些,这样不仅仅是放过了别人,也是成全了自己。最最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只要你愿意改变,任何时候都可以。世界上不存在“来不及”这个词!是啊,一个在生命即将走到最后的老人,都还不忘做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何况我们呢?也许,我已经开始衰老,不再拥有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但那又怎样?跟莫里比,我完全可以重新开始,就像莫西奶奶一样。所以今后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余生最好的一天!感谢莫里,感谢米奇。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作者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如果说莫里·施瓦茨教授教会了我什么的话,那便是: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