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先秦诸子 读后感(3)篇

(2019-04-08 05:49:33) 读后感

先秦诸子

作者:易中天

《先秦诸子》,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一场持续三百年的大辩论,没有答案,却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易中天研究最透彻、建树最多的领域。他所知道的,都在这一本书里告诉你了。

先秦诸子在线阅读地址

先秦诸子 读后感 第(1)篇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也各有缺点。儒家好学、仁爱、修身等思想在为人处世方面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做事情,应当学习儒家,博学而谦虚,实事求是,特别是荀子的用实践去检验所学,而不是偏信盲从,只有如此,才可以脚踏实地,有自己的见解。不涉及大的原则,应当谦虚,如同中庸之道,尊重每个人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当互相借鉴,如此才可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涉及大的原则底线问题,这应该当仁不让,有所坚持。如此,才可以保有每个人独立的思考与见解。道家清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老子的正反辩证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是教会我们一件事情、一个人、一个问题,天下万物都有很多面,不是可以以偏概全的,所以,虚怀若谷,多角度的看待和考虑问题,才更能理解与宽容。但是应有所尺度,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庄子逍遥,并非消极,而是注重性灵。一个没有性灵的人是庸碌而可怜的,他们会陷在迷茫中辗转往复,纠结挣扎。所以庄子的大胸怀、大视角,是让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格局,抽离出来,客观而随性的看待问题,这样才可以避免钻牛角尖,把自己逼入无路可走的境地。墨子兼爱非攻,教会我们用博大的心胸去关怀别人,特别是弱势的群体。不侵占,不霸凌,不仗势欺人,不恃强凌弱,这恰恰是每个人必须的道德修养。若人人如此,世界应该会和平很多,人类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应该会更和谐的共存。法家冷峻,看似刻薄,但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有他的特殊性。法律,说到底也是为了教育大众,惩罚是手段,也是警告。法不可过苛,否则伤及无辜。同时,也不能过宽,否则姑息养奸。其中的度,全在是否合乎天道人性,是否可以保护良善,惩治凶恶。还有本书没有涉及的兵家,兵者虽为诡道,但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和平。不得已之下,以战止战。所谓兵者不祥,任意挑起战争,只会使自己成为天下共诛之的独夫。同样,纵横家,功利颇重,却也立足实际,各为其主。其中言论与思辨的技巧,值得借鉴。兵家智谋与杂家的纵横捭阖,用之于实践生活,首要的必须心存仁善,而不是刻意算计。否则,算人者终被人所算,到头来不过耗尽心血,成他人谈资。所以,我觉得,诸子百家是中华思想的根基,他可以指引我们面对不同的局面采取不同的应对,在心善志坚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应用,如此才可以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更好的发展。生活很不容易,人世诸多磨难,能够活着已然很不容易,自当珍惜。愿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美好而充实,愿我们这个地球,可以让爱与珍惜存在于万物之间。

先秦诸子 读后感 第(2)篇


系统粗略的跟着易中天老师了解了诸子百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但是不得不说,写的真心啰嗦啊,看着看着就不知道他在回答前面提出的哪个问题了。

诸子百家

儒家的主张,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仁义礼乐。因此救世的药方,就是“仁爱”。臣爱君,子爱父,就守规矩,礼就保住了。君爱臣,父爱子,就讲和谐,乐就保住了。所以,抓住了仁爱,就是抓住了根本,也就能标本兼治。

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具体表现,不是犯上作乱,而是以强凌弱。强大的欺负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富有的欺负贫穷的,高贵的欺负卑贱的,聪明的欺负弱智的。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以前实行的是礼乐制度,而礼乐制度在本质上是等级制度。因此墨家主张“兼爱”,也就是用“无差别的爱”,来替代“有差别的爱”。最终的目的,则是要用“平等的制度”,来替代“不平等的制度”。众所周知,平等,是人们都希望的;无序,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理想的状态,是“平等而有序”。但这很难,而且难就难在平等。于是墨子便提出了一个办法:尚同,就是一旦意见分歧,大家都听上级的。

在道家看来,根本问题就在总想人为地建立某种秩序。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天下太平。显然,此时此刻,也包括将来,唯一正确的选择,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一句话:无为。

法家也赞成无为,但同时反对无序。他们的主张,是“有序而无为”。

也许,这就是先秦诸子的魅力所在。首先,他们争论的问题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如何认识世界,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其次,他们的争论十分精彩,既好看,又能活跃思维,启迪智慧,锤炼思想。

先秦诸子 读后感 第(3)篇


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在出差途中来回的飞机上爱不释手,读其内容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感之一:以前只知有诸子,然只知其名字尔。其前后脉络,相互关联,整体框架,从此书方得知。虽实事求是的讲,易先生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予以阐述扩展,但是由于鄙人的孤陋寡闻,开蒙之功非此书莫属。再加上易先生阐述深入简出,又联系实际,此一点可五星好评。

感之二:发现诸子之智慧于今世不仅不过时,反而适用的很。例如,太上,下不知之,就是管理的最高水平。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依然十分有用。中华古代哲学于今世之用,仍需不断学习揣摩。

感知三:自己一些蒙昧之思,竟暗合一些典籍中的核心要义,不禁感叹幸运。也萌发了进一步学习中国哲学的念头。于过往,还有两个大的节点尚未了解,一个是程朱理学,一个阳明心学,其在诸子之学之上如何演进,十分好奇。

最后,我把易先生的中华史系列书籍都加入了书架,待后续慢慢研读。五星好评,名符其实,内容深刻,值得一读!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