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2-14 01:33:59) 读后感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

作者:远藤周作

奥斯卡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痴迷25年,执意将其拍成同名电影,被美国国家评论学会评为2016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并获选年度十大剧情片。《沉默》获第2届谷崎润一郎奖,被译成2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小说讲述了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附近的小村子,一个葡萄牙耶稣会的教士偷渡到日本传教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与挑战的惊险故事,回答了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疑问: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信仰,我们每天醒来起床生活到底为了什么?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在线阅读地址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1586年的日本,战国时代的势力之争已日趋明朗。在这一年,羽柴秀吉接受了天皇赐姓丰臣并就任关白。望眼看去,丰臣秀吉俨然已成为日本势力最为雄厚的大名,然而其统一天下之路还存在着几个对手。彼时,关东的北条氏依然雄霸一方,东北的独眼龙伊达政宗也在虎视眈眈。而在九州,大友氏和岛津氏依然打得不可开交。战国时代的纷争,依然在继续着。某天晚上,丰臣宅邸来了一位客人。此人被称作黑田官兵卫,是秀吉最为器重的智囊。“哎呀呀,孝高(官兵卫的名字)你终于来了呀。”秀吉微笑着望向官兵卫,象征性的伸出手臂。“关白殿下这么晚召唤在下,必然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在下不敢怠慢。”官兵卫以他一贯的平静口气回复道。“哈哈,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其实找你来呢,是因为大友宗麟那家伙,他已经被岛津打得喘不过气啦。”n“九州的未来已经很明朗了呢。”n“你的意思是?”秀吉笑嘻嘻的眯着眼睛,眼神透出一种狡猾的气息。“岛津将会夺取整个九州。”官兵卫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哎呀呀,孝高所想与我简直不谋而合。虽然很多人还认定宗麟那家伙能翻盘呢,哈哈哈。”秀吉大笑。“我说孝高,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回复大友宗麟呢?现在关东还不稳定,九州又太远,这种事情让他们自己分个胜负是不是就好了?”秀吉又眯起了眼睛,微笑着说。官兵卫不言一语。“那我出兵九州?”n官兵卫缓慢的俯首。“正所谓机不可失。”n“哈哈哈,不愧是孝高呀。好!那就发兵!平定九州正当此时!”n1587年4月,岛津家当主岛津义久迫于对方压倒性的实力,宣布臣服于丰臣秀吉,并退位给弟弟岛津义弘。于是,九州平定。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同年6月,大友宗麟病逝。当时的日本,常有传教士通过九州港口前来传教,巅峰时期信徒据说有几十万之众。而宗麟生前就是一位著名的天主教大名,他在1582年曾派出使团出访罗马,甚至他还梦想要在日本创造一个天主教国家。然而随着他的离世,天主教在日本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1587年6月,关白宅邸。“孝高,你来了呀。”关白秀吉眯着眼睛微笑着,看起来心情甚好。“是,关白殿下。”官兵卫也依然是平静如水。“哎呀呀,没有人的时候就不用这么客套啦。”秀吉挥了挥手,示意官兵卫靠近一些。“今天叫你来,你猜是为什么?”n“适才在下听到一些闲言闲语,说关白要攻打关东北条氏了。”n“是吗?”从秀吉眯起的眼睛缝隙中,透出了一丝狡猾。“但是在下认为,关白殿下召唤我前来,并非商议此事。”n“哦?”n“既然在下都能看出攻打北条氏的时机尚未成熟,想必关白大人也早已知晓这一点,所以并不是商议此事。”n“哈哈,不愧是孝高呀!”秀吉大笑着拍了拍大腿。“其实这次还是为了大友宗麟那个家伙。”n“在下听说,宗麟大人已于不久前离世了。”n“哎呀,正是这样,才需要我帮他料理后事呀。这个老和尚,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给我呀。”n空气一瞬间变得沉默了。“莫非殿下指的是。。。吉利支丹(天主教徒在日本的称谓)?”官兵卫微微抬起额头。“嗯。九州虽然已经平定,但是那里依然有大批信徒,而且还在不断扩散到其他地区。一想到这里,我就吃不下饭了呀。”n“一向一揆(佛教一向宗领导其信徒发起的叛乱)。。。”n“没错!听说吉利支丹在日本已经有几十万之多。如果置之不理的话,早晚会成为下一个一向一揆!”n“这么说,大人已经有决断了?”官兵卫缓缓的吐出每一个字。“叫你来就是商量这个。我想让全日本禁教,你意下如何?”n“现在信奉天主教的大名甚多,如此一来可能会让人心离散。。。”n“我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忍到现在吗!大友宗麟那家伙就是吉利支丹的最强后盾。如今他不在了,就好办的多。”秀吉激动的站了起来,墙壁上黑色的影子在烛火中不断的晃动。官兵卫沉默不语。“所以这次叫你来,是想得到孝高你的支持。”秀吉不再眯起眼睛,眼神中透出一种锐利。“大人知道我也是吉利支丹,希望我做出表率。”n“没错!人尽皆知,黑田孝高和高山右近两人是我最信任的家臣。如果你们能够做出表率,试问天下谁敢不服?”n官兵卫依然沉默不语。“孝高呀,我知道对你来说这很艰难。你弃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天下统一和百姓安定呀!”秀吉俯下身去,挨着官兵卫缓缓说道。“先回去吧。我给你几天时间,好好想想。”秀吉站起身来,背对着官兵卫。墙壁上黑色的影子剧烈的晃动起来,像是张开了黑色的翅膀。当夜,回到家中的官兵卫静坐不语。然而,他的内心却如大海般澎湃不止。确实和百姓有关。现在信教的百姓越来越多,如果这股力量不能为己所用,不如尽早将其驱逐。关白大人是为了统一天下扫清障碍啊。官兵卫望着墙上的耶稣画像,在自己胸口画了一个十字,开始祈祷。万能的主啊,我该怎么办?n主啊,如果我不弃教,可能会连累家人,甚至很多无辜的人都会死去。主啊,如果我宣布弃教,是否就会和犹大一样,成为了失去信仰的罪人?你还会爱我吗?n万能的主啊,你为何始终保持沉默?请回答我的呼唤吧。官兵卫睁开眼睛,耶稣像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沉默。一夜无眠。1587年7月,就在大友宗麟离世的一个月之后,丰臣秀吉颁布了“伴天连追放令”,开始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实施禁教。黑田官兵卫以身作则第一个宣布弃教,各地天主教大名纷纷响应弃教。而高山右近等人不从,终被流放。数年后,黑田官兵卫剃度出家,法号如水。1604年春,官兵卫已经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夜幕降临,他躺在床上,默默的回想着自己的一生n他想起了跟随关白殿下四处征战的日子,想起了九州征伐、关原之战。他想起了梦想着创建天主教国家的大友宗麟、被流放的高山右近、隐忍到最后的德川家康。他想起了那一夜,关白殿下让他弃教时说的话。“你弃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天下统一和百姓安定呀!”n主啊,为什么要赐给我这么大的痛苦呢?长久以来,我是为了天下和百姓,忍受着痛苦的吗?n黑暗中,一个温暖的声音从官兵卫心中响起。“我并非沉默着,而是和你一起受苦。”n官兵卫哽咽了,泪水湿润了眼眶。年迈的他早已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此刻的他却开心的如同一个孩子。不久,黑田如水因病离世。家人根据其遗愿,为他举行了天主教仪式的葬礼。据说临终时,如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满是安详。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沉默》与《权力与荣耀》相似的宗教体裁小说,篇幅较《权力与荣耀》简短,故事情节也一目了然,但有着深入人心的鞭挞力量和对上帝的另一种解读,彻底改变我们的宗教观。

17世纪日本江户幕府禁基督教,随即出现了弃教者和殉教者,弃教的方式是踏上一块刻着基督像的踏板;殉教者则被施于“水磔”“穴吊”“拷问”等非常残酷的刑罚。

在此期间偷渡到日本的葡萄牙传教士洛特里哥目睹了这一切,他不断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为信徒说一句什么话,但上帝始终保持沉默。不得以洛特里哥神甫也成了一个弃教者,改成日本名字,娶了日本老婆。

直到小说最后洛特里哥接受了出卖他的吉次郎的忏悔,对自己说:“在这个国家,我现在仍然是最后的天主教司祭。而,那个人(上帝)并非是沉默着。纵使那个人是沉默着,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诉说着那个人。”

至此我们看到洛特里哥这位坚定的信仰者从对主的爱转为绝望,再到恨,再到爱,这样强烈的情感令任何人都望尘莫及。他是弱者吗?表面上看他放弃了,而心里却永远画着十字形手势。

面对洛特里哥神甫的弃教,大家取笑他为‘弃教的保罗’。他反驳道:“忍耐得了侮辱和轻蔑的

脸,露出的神情是人类表情中最高贵的。”

那么大家眼中的神甫、上帝应该是强者,这样才符合宗教信仰。而作者远藤周作却创造出了一个孱弱的上帝,一个会妥协的上帝,一个选择把信仰埋藏在心灵最深处,而不是向信众慷慨陈词的上帝。

谈起创作《沉默》这本小说的初衷,远藤周作写下:“我并不关注那些光荣殉教的强者,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惧怕肉体折磨、害怕死亡、卑微怯懦、因一心拯救家族成员而放弃信仰最终踏上踏板的弱者。我要使他们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过来,在这个世界上昂首阔步地行走,倾听他们的声音,这只有文学家可以做到。”

其实洛特里哥弃教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日本的确是和基督教格格不入。当时的日本当局和他的老师费雷拉神甫,都反复跟洛特里哥强调:这块泥泞的土地无法种植和滋养基督教的花。所以以另一种方式生长和开放又何尝不能。

据说远藤周作在写作之前一定会看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格雷厄姆·格林也认为远藤周作是极其优秀的日本作家。两个作家都是天主教徒,写宗教小说,可又与传统而典型的天主教做着默默的对抗,两人有着动人的惺惺相惜。

还有其同名电影《沉默》于2016年底终于拍出来了。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用了23年去寻找完美地拍摄这部小说的方法。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同名电影)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小说前半部分代入感很强,无论是小村中人们争相告解,亦或是吉次郎罕有的高傲,都从一个个侧面写出了刚刚登陆日本时,神甫对传教的希望和对前途的乐观,作者用出类拔萃的环境描写,细致的刻画了一个神甫从英雄般出征到罪人般弃教的心路历程。

当然,要是不谈谈书中作者对于信仰的剖析简直是犯罪。在世人看来,洛特里哥最终放弃了信仰,是个不折不扣的弃教徒,应当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但作者并不这么想,正如书中提到的,能审判世人的只有他们心中的神。为了行基督的爱德行为而背叛他,为了拯救信徒而弃教,洛特里哥用罪孽和痛苦拯救了无辜的人,真正的与基督站在了一起。他所做的不是布道,而是自己迈步,身披痛苦,踏上基督走过的路。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