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读后感(3)篇
(2019-01-09 15:09:54) 读后感 -
作者:托马斯·潘恩
《常识》被认为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作者以超常的眼光,为北美人民分析了争取独立,在新的原则基础上构建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英国不会真正维护北美的利益,北美不会有真正能够保护自己的政权,只有独立,才能使北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在当时及大地鼓舞了人们谋求独立的士气。
常识读后感 第(1)篇
呼唤美国人放弃和谈奋起反抗的檄文,独立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小册子。啃《汉密尔顿传》途中的补充阅读,了解一下1776年美国的前沿意识形态。小册子先从理性和宗教的角度剖析君主制和世袭制的不合理性;再从当前北美局势比较分析附庸和独立各自的利弊,论证奋勇抗争摆脱英国独立的合理性,并对大陆会议的制宪构架提出建议;然后从财务、人力、美洲当前形势方面探讨独立统一的可行性;并且强调脱离英国后才能拥有的宗教自由的可贵;最后从国际关系和外交上分析了议和不可行,唯有独立能为美国解决问题。p.s.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算是史无前例的天时地利人和吧。欧洲的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英国的法律、金融、和议会制度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政治框架,只需要去芜存菁加以改进;以华盛顿为首的国父们个个才华横溢、思想觉悟也高;加上州政府和人民在被英国的暴政欺压之后,对于中央集权的警惕、和对地方/个人利益和自由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让渡给联邦政府一分一毫的权利都斤斤计较。这些条件都满足,才能成功在美国这个新大陆建立一个全新的政体。纯粹的草根泥腿子的革命起义没有前途,还是需要有崇高理想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引导和支持,否则只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轮回而已。但是zoom in放到一两代人的时间线上来看,真到那个地步谁还顾得上意识形态够不够高端,毕竟要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谁闹革命呢。
常识读后感 第(2)篇
在勉强可以生存的条件下,人类的天性往往愿意选择逆来顺受。这是common sense,每个人都享有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也是common sense,统治者的权利由人民赋予,国王的存在本身违背了上帝,违背了人的天性,这也是common sense,所以美国人民要勇于反抗,为应得的一切去抗争。讲述了美国独立的种种条件,驳斥了保皇派的种种异见,呼吁美洲人民勇敢的站起来。从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第一,为什么要独立,因为殖民地国家愿用没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要想让这个人口基本等于欧洲大陆的新大陆走上振兴的道路,就要争取独立,也是争取美洲人民每个人自由权利。第二,为什么选择在此时独立,美国与英国和谈已无法达成,也无意义去达成,战争和人民的鲜血不能仅仅换来一纸法案,协约。第三,为什么独立能够获取成功。美国正处在具有一切最好条件的历史机遇中,美德无法遗传,战斗能力与策略即将消弭,英国正处在法、西夹击中,美国还有着大片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充军备,偿还债务。第四,如何走向独立。两派化解争端,尽可能地集中一切力量,从全体人民那里获取支持。参与大陆会议的贤能们制定确立维护大众权益的宪法、法律。
常识读后感 第(3)篇
对《常识》零星的印象是高中历史中有讲北美独立前人手一本宣传小册子,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的士气,也促成了《独立宣言》的撰写。阅读中深感震撼,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人类全球化进程加快而殖民活动愈演愈烈。潘恩书中坚持独立不和谈的观点在当下看也是极赋前瞻性,在18世纪便条理清晰的列明了北美独立的必要性,而19世纪的中国清政府对于列强的不断妥协导致中国从独立自主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想必即使大环境不同,压迫也总是能令人产生共情的。殖民地人民对于压迫的反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跃然纸上,即使种族不同,自由平等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书中特别强调了选举权在人民心目中的份量,最基本的权利一直是概念般的理解,而放眼彼时,选举是人民可以亲身参与政治争取为自己说话的基本诉求,才更形象地理解了之后诸国法律为何如此看重选举权。本书极具煽动性,对于自由的反复呐喊穿越至今也令人振奋,附言二中的反驳堪称最佳辩手。最后附上了名字耳熟能详的《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终于一览全文。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