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4-05 23:57:06) 读后感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作者:石黑一雄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远山淡影(石黑一雄作品系列)》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在线阅读地址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远山淡影n——记忆的成长,是它自己的事情,与我们无关n有些书适合只读一遍,它简单易懂无需深思,有些书适合反复重读,像那些在岁月长河中遗留下的经典作品,它们内容太广或太深,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内容,而有的书则适合连看两遍或多遍,因为他们太隐晦,往往第一遍我们无法确定作者的重心或是意图。这本书就是如此,第一遍的时候,在作者安排的时间中,难以捋清的故事情节紧紧的抓住我们,而情节却又是浮于表面的,让我们来不及去想作者的意图。在看完一遍后,再翻看一遍,会发掘情节之外的思想秘密。我喜欢上这本书,原因不是为了故事情节曲折或是充实,主要是感触记忆在人心中的变化。记忆有自己的生命,我们成长着,改变着,记忆则独立于我们自发的成长。记忆是一幅画,颜色会变淡,回忆像是调色笔,添色描白自有我们心底的取舍为基准。意识会淡化不喜欢的部分,就像主角对待女儿的歉疚一样,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借口,她相信是为了孩子而做的选择,其实只是记忆麻痹了自己的选择这个事实。想要留下的记忆会在不断的回想中不断的鲜活,最终打败现实的真实,成为记忆中真实的存在。我不确定书中的主角有无精神异常,但记忆缺失是有的。面对别人描述的某些场景,她那么茫然,完全将自己置身在外,可见她那个离开故土的选择,在她心中有多么沉重,才会将记忆嫁接给另一个角色,从而逃避难以负担的责任。妮基的理解很有包容性,在我们正常人眼中,这个母亲的确间接导致了女儿的死亡,但妮基却说,妈妈的选择是正确的。其实选择这件事情不只产生于我们的心,大部分来自我们控制不了的外在因素影响,她愿意相信母亲的选择是最好的。当我们想要质疑别人的居心叵测之时,不妨想一想,也许我们无法真正站在他的角度。我们总是以客观去评价,看似公正,但当事人是无法公正的,因为他无法置身事外,他只能是将得失利弊进行权衡,然后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决断,每一个艰难的选择都不应该被不懂不理解的人质疑。虽然表面来看,我也会想这个母亲为了自己不顾女儿的幸福快乐,冷漠无情,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对另一种貌似光明未来的追求向往,母爱伟大,但也不能舍了自己。即便他为了女儿放弃了远离家乡,踏踏实实在日本继续着原有的生活,也许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悲剧,悲剧的主角也许不是女儿,而是母亲。这本书从回忆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看过去的人与事,真真假假难辨,我们以为的真不见得就是真,大家认为的真也不见得是真,真假存在于过去的那个时刻的那个人,虽然我们是那个人,但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人,那个人在那个时刻过去之后就已经改变了。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活,只有在追求的开始是美好的,也许前行中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但当终于足够近的时候,才会恍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当初的目标变了,而是我们心中的目标变了。书中的主角处在异国,应该也会后悔自责曾经的追求,追求美好的异国生活,但当真的身处其中,过去那些不顾一切想要逃离的生活,回忆起来依旧有许多美好的片段。就像译者所言,这本书不要太过于纠结故事情节,也不要太过于在意环境场景,我们就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与思想矛盾,这本书的探索性很强,可能我关注的角度很偏颇,记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长崎受创后对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影响,对他们长久生活态度的影响都可以让我们去理解主角的思想与选择。主角公公的一个小小片段,也很有看点,很像中国的某段时期,在教育方面,传统思想突然被冲破,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像病毒一般快速蔓延开来,而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地位一落千丈,曾经为人师,忽然一日,被人踩在脚底践踏,我们曾经不也是盲目的在“推倒封建制度,破四旧,去糟粕”的革命里企图建立新世界吗。但传统不见得一无是处,老一辈的观念里也不见得全是糟粕,有时候改变太过急功近利,让世代的传承消失殆尽。过去的那个世界是我们的文化土壤,养育了我们,而我们喜欢上远方土壤中结出的果实,但那片土壤是否能够哺育我们,如果不可以,不是土壤的错,或许我们不是那棵树。n其实对于看书,每个人的视角和重心都不同,心里装着哲学的时候,看什么书都有哲学的味道,心里装着心理学的时候,看什么书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因为最近在看追忆似水年华,对回忆记忆感触较多,又是一本自主意识作品,所以这段期间看什么书都会联想到这方面。其实想想,我固执一方,也失去了许多其他的视角,但为自己读是没有毛病的。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远山淡影,回忆终将苏醒

这本书就跟它的名字一样,朦胧模糊,一时理不清作者表达的意思,有些东西似乎露出了苗头,但马上就会被作者掐灭。

故事以战后的长崎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位移居英国的日本女人悦子,读者很容易将主题放在战争对人造成的阴影,以及这些活下来的人的自救与救赎。但全文直接触及这一主题的倾向其实很少,大部分时候都在讲述悦子的生活,似乎也看不出伤害与治愈,只有现在与过去,随着她的回忆不断展开,新人物产生,对话铺盖,丰富着悦子这一形象,又令她的存在有种怪异感,她的回忆不够明确,模模糊糊,很多事情就只是她看到的,我们看不到她在想什么,很多描写就会变得非常奇怪。整篇内容都非常零散,令人摸不着头脑。看似简单随性的对话,却使人困惑不解,尤其佐知子这个人物,她的对话似乎只是说给自己听的,常常自问自答,她和悦子间的友情也令人迷惑,她们之间就像隐藏着别的东西。

悦子和佐知子作为两位篇幅较重的人物,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悦子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一切以家人为重,和蔼乐观;佐知子则向往美国,期待一种变动,性格比较阴郁,她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像是表我与内我的联系,也许她们是同一个人,彼此的对话就是看似隐藏起来的人物心理,想到这里,人物的矛盾突兀便可以理解了。悦子到佐知子,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变动,造成变动的原因便是战争,她们仍活在战争留下的阴影中,一直寻求解脱,但痛苦却如影随行,悦子希望逃离这片土地,不管前路多么不确定,她希望彻底地离开这里,以开篇的叙述,悦子算是“活”了下来,而景子,即万里子,却永远地困在了那片土地,最终不堪折磨,在异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悦子的回忆零散矛盾,是因为景子的死,打破了自己的保护层,她想起了过去的自己,想起了过去的万里子,她一直不敢面对,但回忆终究会苏醒,她在忏悔中,不断拆分扭曲这段回忆,回忆里的悦子承担了积极的、阳光的一面,而那些负面的、阴暗的部分则由佐知子承担。对话其实是她自己在进行心理暗示,“我为什么这么做,那是因为。。。。。。”

人的完整性依托回忆,每个人的回忆都仅供自己参阅,美好的回忆不断为我们注入能量,而那些我们想要刨除的回忆则像毒刺一样,扎在看不见的地方,你偶尔会觉得心痛,会觉得即将喷涌而出的是毒液,而非清泉,但你找不到出口,又挡不住它的来势汹涌,你试图扭曲它,将它再一次重组清理,但你自己其实明白,当时的自己究竟遭遇了什么,不面对,那种事情也依然存在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我就站在一条蜿蜒小河的旁边,道路泥泞,水也不是那么清明。一团团乌云聚集在我的周围,我努力的把手伸向其中一团,抓破,然后一段回忆浮现…

读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会反复出现着这样一个场景。我以为,读完一本小说,我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六要素,它深层次的意义。然而,读完这本,我发现,所谓情节,似乎也失去了原本迷人的色彩,我所得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我去拼织,去探索,在每一个琐碎中寻找着自己的感悟,是了,感悟也是琐碎的,甚至,结尾亦很突然。当后记的页面突然出现时,一切戛然而止,我喃喃着,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嘛,又转念一想,似乎书里的每一个情节都没有说清楚过…它没有我喜欢的解答篇,但它可以回答所有的诉求。

原本只是趁热度看看石黑一雄的书,却不自觉的被他的风格吸引,平凡,琐碎,像生活一般,可以,慢慢去看~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