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8-02 05:10:02) 读后感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

作者:迈克尔·波伦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包括《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在本套装中,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在线阅读地址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与形体,生物必须摧毁其他生命与形体。— 利昂·卡斯《饥饿的灵魂》(The Hungry Soul)

人类,身为占据自然界“认知领域”的杂食动物,是种恩赐也是种挑战,带来的力量与产生的焦虑同样巨大。当杂食动物遇到也许可以吃的新食物时,就会陷入单一食物者无从理解的情绪冲突中。这两种情绪都有生物理由,“食物恐新症”是害怕吃下任何新食物,“食物喜新症”则愿意冒险去开拓必要的味觉新领域。  爱好新事物的天性(能吃各种不同的东西),以及对新事物的恐惧(对熟悉东西的舒适感)能够带给人类同等的欢愉。任何经历了为孩子添加辅食的新手母亲都有一箩筐的段子可以分享,儿童在此阶段的纠结是杂食者半是蜜糖半是伤的经典重现。

选择食物所需的信息太多了,以致基因无法储存每种可能有毒的食物,所以杂食动物转而发展出复杂的感觉与心智能力去协助我们区分一切,以此取代基因所记下的菜单。人类的味觉相当复杂,但都以两种天生的强大本能为基础:正面与负面。

第一种基础让人类偏好甜味,甜味代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即自然界的能量来源。甜,在心智,感觉上往往与正面相关联。

人类味觉的第二个重要基础是厌恶苦味。植物制造的许多防御性毒素,都是苦的。后来,人类学会以烹煮或其他食品加工方法清除植物中的苦味毒素,借此攻破植物的防御。苦,从味觉到文化层面,常常与负面相关联。

现今,人们面对食物的焦虑更甚于奋战于丛林的祖先。营养学,新兴的科学,开启了潘朵拉的魔盒。

每隔10多年,就有新的科学研究挑战当时盛行的营养学正统理论,有些营养成分人们已经高高兴兴地吃了几十年,突然间却变成致命之物,另一种营养成分则被吹捧为健康食品,而食品产业则在背后推波助澜。

焦虑的杂食者,又得重新苦苦思索怎样吃才算聪明。不同的是,人们现在依靠的不是代代累积的烹调智慧,或是自身感官的智慧,而是依靠专家意见、广告、政府的饮食金字塔、饮食类书籍。 人们对饮食越焦虑,就越容易受到营销人员和专家意见的左右。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形体,人类有胆子直面对其他生命或形体的毁灭感吗?撕裂超市的漂亮包装,越过营养学飘忽的成分,问一问自己,我们到底吃下去的是什么?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读后感300字 第(2)篇

吃什么,或许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如今却变得挺复杂,这一由简入繁的过程揭示了食品工业、营养科学,还有新闻界所共同形成的体制性强制力。神坛如何铸就?n主要的是让人相信以下三种神话:(1)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食物,而是“营养成分”;(2)鉴于营养成分除了科学家之外无人识得,因此我们需要专家来帮助我们决定应当吃什么;(3)进食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狭义的身体健康。由这个观点出发,食物至多就是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吃得“科学”,衡量标准就是有无营养成分,以及营养成分的多少,而这些都要听从专家的指点。选择权上交,换来了什么?专家们走马灯似的理论更新。对于食品行业而言,理论更新约等于芝麻开门的咒语。无论是为了降低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还是提高ω-3系脂肪酸,或者用抗氧化剂和益生菌来强化食物,总之,一种科学理论可以轻而易举的转化为加工食品的推手。医学界也是如此,凡是有关饮食的科学理论同样孕育商机。新的理论不仅催生出新药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也催生出新的治疗方法和程序来改善慢性病,而根据每一种新理论对具体营养素的扬弃,总会组织起新的饮食习惯。吃什么?或许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你,愿意重拾选择权,为自己作主吗?

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套装共3册)读后感300字 第(3)篇


#2019读书之第14本电子书# 饮食问题百家争鸣,除了多吃蔬果始终没有如一的公认的饮食标准,从食物进入人体便开始了复杂的运作和反应,单一食物并不独立,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也至关重要,所以饮食不是营养摄入,不是食物摄取,关系到生态系统和整个食物链,人类对此的了解尚还肤浅。目前的饮食结构被工业化的食品大厂掌控,他们有资金有能力引导舆论的风向标,特别是对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影响无法逃避,人们被眼花缭乱的食物所困扰,想吃得健康越来越难。

相对于深度营养这本书的科学数据提供不多。第一本以调研纪实的形式记录,蛮符合作者的记者出身。第二本第三本有些熟悉的养生法则,并不独特。总体4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