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后感(3)篇

(2019-07-29 23:50:33) 读后感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

作者:李中莹 武志红 张怡筠 赖佩霞等口述

会在浩瀚的书海中注意到这本书,你一定也是为人父母者,带着一些对亲子教育的困惑与期待而来: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要不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家里的老人有冲突,怎么办?你可能对此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好在,有这样一群资深心理学专家,他们有专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爱。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在线阅读地址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后感 第(1)篇


这是一本结合中外儿童心理专家的观点和案例口述实录而成的一本书。说白就是大杂烩,有些观点是相似,但正面管教的简·尼尔森、邱丽娃、苏珊·佩罗的观点给我印象深刻。


1.去年看过《正面管教》书(我也买回来学习),但在《这样做父母就对拉》这本书里面简·尼尔森客观提及正面管教观点,让我了解到正面管教目的、理念、意义。


比如: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就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改善自己、影响自己


正面管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变得完美,而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律与合作。


这些观点在《正面管教》书中看不到的,也是许多人学正面管教容易犯错误。


2.邱丽娃的观点:做了父母,别忘记自己也曾是小孩。我们要努力贴近孩子最真实的状态,去了解他,支持他走自己的路。

其中,邱丽娃提及要了解孩子多沟通,用隐喻了解孩子。隐喻这个方法我没用过,看了她举的案例,觉得很适合用于孩子沟通,尤其是男孩子。


3.苏珊·佩罗观点:比起说教,治疗性故事既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疗愈心灵创伤,还能让父母和孩子共同踏上一段有想象力的旅程。佩罗的治疗性故事是包含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她认为运用故事,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这也考验妈妈讲故事能力、想像力。我认为教育孩子,通过讲故事方式让孩子领悟、体验,效果肯定好过说道理。


这本书穿插许多心理学知识,对于了解孩子心理是有帮助的,值得一看!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后感 第(2)篇

其实这本书只有344页,而我看完却用了10个小时,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有些章节看了两三遍,为了让自己能够深刻感受与理解。强烈推荐阅读。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与我的认知。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父母,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可是前进的路上我们遇到了各种让人头痛甚至抓狂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都已经忘记曾经自己也是孩子,孩子的世界是最简单的。只是我们父母用了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深不知我们蛮横地用自己的思想再控制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不是让孩子变得完美。而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律与合作。孩子在挑战我们,我们同样也在挑战他们。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尝试,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尊重代替控制,用启发代替命令,用信任代替怀疑,放低我们的姿态,放下权威,放下指责,适当像孩子示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地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后感 第(3)篇

本书博采丛长,结集了19位心理大师的精彩观点。很多观点在我的认知下可以被认可,但也有个别观点还是比较有挑战性。心理学家李雪提出的观点对我的冲击最大。她认为:孩子,无须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而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溺爱”,不是因为父母爱得太多,而是因为爱得不够。“溺爱”孩子的父母不是在爱眼前的孩子,而是在爱自己内在投射的小孩。“溺爱”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游戏,只是满足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接下来找找李雪专家的书,可以更深刻全面地理解这些震撼到我的观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凭经验行事,要用先进的理念不断地装备自己,不断地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