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中国人的日常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1-16 08:11:44) 读后感

中国人的日常

作者:梁晓声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中国人的日常在线阅读地址

中国人的日常读后感400字 第(1)篇


                    狂夫

                                    欣     然


        几天前开始读梁晓声的《中国人的日常》这本书,读到《瘦老头》一章时,因为急着读敏君的《徐志摩:风往哪里吹》,一时搁浅了这本,待到今天再看这“瘦老头”,是越读越有味,爱不释手不说,还把之前看过的部分又看了一次,心生敬意,不由提笔写下此文。

       至于为何拟题“狂夫”,是因为看到杜甫的诗歌《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想到那孔夫子的徒弟颜回“一箪食,一豆羹,回也不改其乐”,尤其这草堂这环境,有“清澈”著名的沧浪水、万里桥,幽美不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风雨际会互文竹净荷香,景致陶然,境遇窘迫却无人接济,稚子恒饥,面色凄凉心境亦然,向死而生的高拓,远离世俗、仕途的放达,自笑老更狂,何人能敌?远比陶公更为狂奔。今天说到的“瘦老头”亦是狂夫一枚,遂以此为题。

       话说有这样一个“瘦老头,确实瘦得令人可怜,又高又瘦。他的脸,几乎是一张皮包骨的脸,所以就显得眼睛挺大的。但是他的背,却挺得很直,起码我们每次见到他时他是那样子。”“某天,我们五六个最野的小伙伴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瘦老头。连大人们也不知道他从前是干什么的,只互相传说他是从南方被发配到我们那处北方林场的,姓张。”来去匆匆,他的一生带的起“狂夫”的帽子。

  •           一狂,与淘气包们讲诚信。

        文中写到“即使离开家门时,都是打算不逃课的,但半路一发现吸引我们的事儿,比如一个马蜂窝,一个鸟巢,一只大个儿的青蛙,或一只蜻蜓王,便又集体逃课没商量了。”原来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汤姆·索亚,淘气是必修课,上学是选修课。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汤姆·索亚

即使离开家门时,都是打算不逃课的,但半路一发现吸引我们的事儿,比如一个马蜂窝,一个鸟巢,一只大个儿的青蛙,或一只蜻蜓王,便又集体逃课没商量了。

        要说这个瘦老头吧,“就说我希望他,年年种花。那些花多美啊,不论自己看着还是别人看着,心情都愉快嘛,是吧?’”美德之花不经意间地载种在了孩子的心间。用审美的意识教导孩子,潜移默化。

        “我们对瘦老头都有几分佩服起来,因为他是一个不怕死的人。”向死而生,值得敬佩!

        “两年半以后,他还活着。”这句“他还活着”好沉重,意味深长,癌症病人用什么支撑他的病体呢?不用药,不吃补品,一切顺遂自然,最大的支撑也许就是这群“可塑之才”——淘气包吧。

      种了庄稼为了不被淘气包们祸害,瘦老头就与他们口头约定,“大人们都说,为了打听清楚我们都是谁家的孩子,他真是费了不少口舌。还说,他夸我们都是守信誉的孩子。”又上了一课,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          二狂,榨菜被其视为“法宝”。

         如回忆言“一位又瘦又病的高个儿老人改变了我的人生,而榨菜使我每天的日子有种别人咀嚼不出的特殊滋味……”榨菜老人别样的人生。

        “从小在北方林场长大的我们,头一次听说‘榨菜’两个字。……榨菜真好吃呀,嫩嫩的,脆脆的,微酸微咸微辣,与我们北方的任何一种咸菜的滋味都不同,也比我们所吃过的任何一种北方咸菜都爽口。”从没想过咸菜——榨菜会成为那个年月里的精神慰藉品,于孩子堪比至美零食,于老人堪比灵丹妙药。而那个时代,榨菜走南闯北,该是最早的“邮政小包”吧?

        “就这样,我们几个才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以后竟成了那么一个身患绝症的瘦老头的学生。”因了榨菜的缘故,瘦老头竟收了几名淘气包为学生。“瘦老头他渐渐将我们迷住了。不管知识有没有用,他将知识变得非常有趣了是一个事实。”

        人有时候更应该明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道理。

        “到家还得走上十来里,不住校是不行的。我们连星期日也很少回家了,因为要是搭不上便车,就得坐小火车,那年月,我们怎么会舍得花五角钱买一张车票呢?往返要花一元钱呢,根本舍不得。”一元钱的价值,今天的孩子很难领悟了吧?而瘦老头可以不远路途之遥,亲自送来榨菜为我们几个考试加油打气,此等礼物于孩童可算是最奇葩的了吧?

       “几场大雪将小木板房的门埋住了半截,门上贴的封条已被风撕得残缺不全。我们想从窗子往里看,窗玻璃结着厚厚的霜。园子里,雪被下刺出参差不齐的搭菜架的木条和树枝。几只绒球似的麻雀在雪上蹦来蹦去的……”一切的残败都显示主人的不在,好心人也是留不住时间,只会在时间里越走越远,幸而留精神财富让梁晓声等人终身受益,好人好名好神圣!

  •         三狂,人去“楼空”,桃李天下。

       原来这被视为恩师的经历是这样的:“他五七年大鸣大放中,因为批评乱砍滥伐的现象,成了右派,从一所大学被扫地出门,成了一名扫街人。‘文革’中,又被收集整理了几句‘反动言论’,判刑入狱。出狱后,被押送一夜到到东北进行改造。因为七十来岁了,没地方愿意改造他了,阴错阳差地,被像破麻袋似的甩弃在我们那个林场了。我们当县中校长的发小,也就了解到这么多,还不知确凿不确凿。我们恩师患的是晚期胃癌,这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当年给了他一份工资,只有二十几元,仅够他吃饭活着的,哪里能挤出买药的钱呢?当年在林区,又能买到什么药呢!所以胃疼起来,也只能忍着。现在想来,榨菜是唯一能帮他每天喝得下两碗玉米面糊糊的东西。他连自己园子里收的菜都一点儿不留,证明除了榨菜和玉米面糊糊,他的胃已经不接受任何其他食物了。也许,榨菜对于他的胃,还有匪夷所思的止疼药作用吧,你认为呢?……”

         最后言“我的眼又一次望向《先知耶利米》……”这样结束余音不尽,因了那印刷品中的“先知若瘦一些,大概就有点儿像我朋友记忆中的瘦老头了吧?……”

       只是听朋友讲这“瘦老头”,故事却好像发生在梁晓声、或者我们身边,感谢特殊年月里亲自拉你一把的人,他们的“举手之劳”却可成就不一样的人生,“文革’一结束,我们先后都考上了大学。现在,除了我,我们中还出了两位大学教授、一位林业局副局长。还有两个成了外国人,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法国。”人才就是这样被伯乐发掘的,想必你的人生也会出现这样一个“瘦老头”吧?

http://www.jianshu.com/p/f384f3750270

中国人的日常读后感400字 第(2)篇


我的豆瓣& pictureS 读书笔记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001903/


读了几天书了,好多人说梁先生老观念或者太“正”了,但我着实喜欢他,短篇或者中篇,也许是因为喜欢他笔下朴实、善良的形象吧。无论世道如何险恶,红黄蓝也好、江歌遇害也罢,我相信人间还是有温情。


朋友说今天在驾照门口看见一群的士司机和驾校人员30多个在殴打一名哭喊的男子,向前一问才知道原来男子“捉”了一个6,7岁的小女孩,不知意图,女孩一直喊救命,所以被司机们救下了。我很感动,少了一个素媛或者亲爱的,没有让这男子得逞。幸好这些好心人没有袖手旁观,真想为他们歌功颂德。


就这样,用自己的力量给出一点温情,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让冰冷的理念见鬼去吧(* ̄m ̄)。

中国人的日常读后感400字 第(3)篇


中国人的日常

梁晓声






>作者所记录的中国人的日常,饱含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怒,对人性的观照,对人文情怀的推崇,进行着对当前中国社会世道人心的追问。


◆ 人间自有温情在


>> 地狱并不在别处,正在每一个人内心里。所谓“圣界”也不在别处,也正在每一个人内心里。




>> 在这个世界上,不该有什么另外的东西是高于人道和人性原则之上的;为了使人道和人性原则居于神圣,现存的一切规则、规章、规定,其实都是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灵活的事情……人间自有温情在。人间永远自有温情在。人内心里如果没有的东西,走遍世界也无法找到。善善恶恶,善恶迭现,世界从来就是这个样子。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