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金色笔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1-26 22:37:39) 读后感

金色笔记

作者:多丽丝·莱辛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黑色笔记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笔记代表政治生活,黄色笔记代表爱情生活,蓝色笔记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在这个混乱无序的世界里迷乱失重的灵魂。

金色笔记在线阅读地址

金色笔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终于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好好写写个读后感了。这本书是某篇公众号文章推荐的7本女性必读作品之一。当时看介绍,看中了几本想读的,于是在微信读书里面一本本名字搜,居然没有一本。最想看的便是这一本,因为文章安利这本书的原话如下:“越来越多渴求成为“自由女性”的人读到它,将其视为对自己人生的鼓舞。总是有读者激动地对莱辛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但是莱辛说,一本书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这只能说明这个人已经准备改变,而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开端。”于是果断点了订阅上架通知,等了一段时间上架之后终于入手,断断续续几个月才看完。原先看完上面那段安利内容之后,一心以为小说可能是写的是一个女性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自由人生的励志故事。然而微信读书上架后的简介并未如此昭示。整部小说的写作方式是我从前未曾读到过的,而小说的内容更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这部作品借一个女性思维之文笔,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描述了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群相。有男有女,有同性恋者,有年老者,年壮者,年轻者,年幼者。有政治,有民风,有友情、亲情、爱情。关于女权方面的描写,只是会格外令女性读者印象深刻的一部分而已。女主角失重的灵魂只是握笔写字的那一条线索,牵出来的是一个时代的万象缤纷。作品的女主角安娜,按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她是一个财务自由的女性。离婚带着孩子,有一个同样离婚带着孩子的女性朋友。所谓的“自由女性”一说,是作者的讽刺。因为这个靠版税不用为谋生而工作的女性,一直被精神枷锁所困。因社会传统观念而与没有爱情的人结婚后再逃离婚姻,却逃离不了身心对爱情和性欲的需要。她的朋友摩莉(为什么不译为茉莉?),倒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可相同的政治追求带来的爱情最终由于生存需求无能供应而破败。这两个女人都因为热爱和平,关心人类事业而加入共产党,却一直为形式化的政党工作所累。而安娜的作家生活,一直不想迎合商业利益而写作,不想违逆自己写作的主题而出售版权,却最终因为生存所迫,将作品顺遂潮流而改编为电影剧本。政治失意,爱情失败,逃离了世俗婚姻和工作,所谓的“自由女性”生活一团混乱,毫无自由的生气。真正拯救安娜,令她没有放弃生命能够恢复正常人生活的人是她的孩子,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当她最后遇到索尔,遇到那个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在乎而且注定会离开的索尔,她才在精神上离真正的自由进了一步。而茉莉,也最终认清了生活的真相,重新走入了新的婚姻。政治上,她们都是为人类社会和谐奉献接力了一棒的人;情爱里,她们最终理清了自身的需求。孩子们,让她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去了解这个作者的生平事迹,但我猜想,她应该就是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是一个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一个人吧。所以诺贝尔把奖项颁给了这位执笔带领读者去认清生活真相的女英雄。这本书是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初读小说的时候,看到小说里的人物如此开放的性观念,实在令我这个出生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有着传统婚姻观念的妹子咂舌。事实上,书中的很多男男女女是没有家庭道德操守的。安娜和茉莉,两个离了婚的女人,因为身心寂寞和空虚,不断与那些已婚却因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或者夫妻精神生活不统一而出轨的男人苟合。两个人都有过一个长期的情人,那是她们自认为精神上能够和她们统一的男人,却最终都厌倦了她们而离去。不符合道德观念的两性关系自然是不会有长久的幸福的。而符合道德观念的两性关系,还需要各自对双方维系婚姻的需求有清醒的认知才能够携手白头。这里便涉及到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女权,书中反应出当时英国婚姻现状下,女性被认定有照顾孩子,主持家务的义务。然而逃离了婚姻的安娜,在与情人的相处中依然需要扮演那个准备三餐,打理家务的角色。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当时的女性对这样的人设的厌倦却又只能习以为常无奈。其实在现在的中国,依然有许多地方的家庭有着如此观念。也有许许多多的家庭,男性会分担家务,会一起培育孩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家庭责任和谐分工的问题。关于政治,我们这个和平年代关心政治的人并不多。书中女主那个多彩的梦境,那团火红最终在世界地图的中国板块上方灿烂蔓延,确实是作者对中国政治管理很成功的一个奇妙预测。你看今天,因着那些赤血热心的前辈们的努力,我们平凡百姓的生活多么自由。回到书中,两个盲目热心政治的女人,虽为时代政治所累,但在她们满腔热血讨论人间正义的时候,她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熏陶。茉莉的儿子汤姆因为看了安娜的笔记而对政治绝望到自杀,失明后重新振作,拥有了崭新的思想,以及不同于长辈的行动力。简纳特,这个被安娜一心想要保护起来的纯净儿童,也拥有自己选择,去寄宿学校接受传统的教育。生命生生不息,你做过的所有衷心美好的事情,都会悄悄在世界留下印记。看完整部书,会让我联想到另一部经典大作—《约翰·克里斯朵夫》,所以顺便安利一下。那是一部涵盖的内容更广,意义宏大深远的著作。绝对值得一读再读。感谢各个时代执笔的英雄们,感恩这个和平年代的缔造者们,让我能心平气和地享受这一本本精神大餐。然后带着美好的信仰,找到内心渴望与现实生活的平衡点,真正自由自在,努力且深情地活下去。

金色笔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我真希望自己对什么事都不那么敏感,任何小小的情感波动都没有。如果能做到对什么事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那每一次跟人谈话,每一回与人交往就会像穿越一座废矿那样轻松自在了。我为什么不承认这个事实:一个人最亲密的朋友有时会在你的肋部深深地扎上一刀呢?——The Golden Notebook你为何会感受到朋友带来的痛苦会感受到朋友给的痛苦,可能因为你和你朋友之间的友谊并不是你想象的在一个范围内的互等。你把对方放在心底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以这个位置的标准对其有所期待时,对方心里给你的位置却比你给的低的多,这种差距的结果是你会痛苦而对方却无所谓。如果你有这种感受,那就慢慢的让自己放开,毕竟你努力过,若没有好的结果只能说不值得。像《金色笔记》中莫莉和安娜是一对朋友,我不否认莫莉说话丝毫不顾及安娜的感受有一部分是她性格的原因,只是写作是安娜喜欢做的事,虽然她目前只凭一部小说的出版费过日子,且马上可能屈服于现实去找其它的工作,若是莫莉心中安娜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她就不会说安娜那部成功的小说只是幸运,一个朋友怎会否定对方付出汗水后的成果,又怎会恶意的嘲笑对方马上也沦为和他们一样屈服于现实压力的人?大学时,我和一个朋友曾经是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最后沦为普通朋友时,我才明白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如果只是一个人努力,很少有成功,就像一个天平两边的质量相差必须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他们才能很好的相处。你有这样的朋友吗1.你想告诉他(她)你的一切你的人生中如果出现你想告诉他(她)关于你的一切这样的朋友,恭喜你,你不是多了朋友而是多了亲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高兴时,你低落时,你成功时,你失败时,只要你回头,他(她)都在身后。我有一个朋友,我和她高一时相识,因为相似的价值观,同样柔软的性格而越来越志趣相投。那时高中有快班和慢班,高二时,我到了快班,她在慢班,在越来越忙碌的学习中我们也没有间断联系,我们约好要上同一所大学,我常常把自己做的笔记给她。她总在没考好时说自己笨,我却从来没嘲笑过她,一直鼓励她,我会融入她新结识的朋友圈,也把自己新结识的朋友介绍给她。后来我因为家庭原因加上高三学业压力患上神经衰弱,当老师不再关注我,对我不抱希望,身边的朋友无法顾及我,只能安慰我两下时,她一直陪在我身边,每天等我一起吃饭,一直鼓励我。在那段灰色的日子里,我们像两个抱团取暖的柔弱绵羊,那友谊真的很纯粹,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段岁月。后来,我们上了不同的大学,再后来,我工作了,她继续读研,我们的友谊却没因为距离,时间,个人阅历而有任何变化。我们还是无话不谈,聊梦想,聊生活,难过时,高兴时,都和对方说。我很感谢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怎样,她总在我看得到的地方。2.他(她)是你的战友有这样的一些朋友,你可以和他们聊梦想,聊未来,聊规划,聊时事,聊工作,聊行业,和他们聊天你会开拓自己的视野,你会积极努力的去生活。你们就像战友合作着前进,这样的朋友是你精神上的太阳。大学时参加了一些感兴趣的协会,也参加了一些有些专业性的竞赛,所以有幸结识了一些有志青年。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现在么,有的工作,有的继续深造,不同行业的我们也能聊一块儿,我们聊各自现在的工作,各自近期的规划,各自业余生活。每次聊完觉得自己又长见识了,原来很多人都在努力的生活,自己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要配得起站在他们身边,不然会因为越来越大的差距而渐行渐远。其实,我们身边也需要这样的朋友,虽不在一个地方,不在一个行业,在精神上却是在同一跑道上。3.他(她)是你的导师忘年交其实很少。但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她)会在你人生的某一阶段出现。你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老师,同龄朋友的困惑都可以告诉他们,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会给你中肯的建议。年轻气盛的你也许不会接受某些观点,在你经历越来越多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很多都是最好的指明灯,毕竟都是漫长岁月积淀下来的。所以,有些建议还是要记在心底。现在的社交上,朋友的类型越来越多,只是维持友谊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所以还是审时度势,量力而为,重要是随心。

金色笔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虽然最后一刻才发现把一直把“理查”读成“查理”。(他是个无关紧要的重要人物)但是阅读它是一次很棒的体验。书中安娜把分裂的自己分别写到“红黄蓝黑”四本笔记里,这些不同的自己都是疯狂和濒临崩溃的,她们固执、敏感、戒备、谨慎、随时准备迎接看不见的战争…她们也理智、温柔、软弱、痛苦…最后终于所有自己在金色笔记里整合统一了语言也像无数碎片像雪花一样在你眼前飞转~(结局自由女性摩丽选择了再次进入婚姻,安娜找了份福利性的工作不再写作)但是………(引用文里的话“我们还是不要那么早下结论”)

政治部分没有太读懂(好像她一直传达的

是怀疑)。分裂的女性思维很贴合。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