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是猫 读后感(3)篇

(2019-03-15 02:14:56) 读后感

我是猫

作者:夏目漱石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界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我是猫在线阅读地址

我是猫 读后感 第(1)篇


那个小孩比我小十岁,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他还更小。

有一次,我帮助他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我思考了一会,跟他说:你把你当做是二十年后你,你故地重游,回忆二十年前的家乡景色,也就是对如今家乡景色的描写。

他看着我,眼睛大大的:小舅,不懂。

于是,此事作罢,也不知他最后完成作业没?

《我是猫》,应该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吧,这本书理应在中国流行起来,因为当你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亲切的诗词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就是说,里面充斥着很多中华文化。

不论看书,学习,都喜欢看一些新鲜中带有着一些亲切的东西。

本书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找了一个视角来写,猫的视角。

书中有很多关于猫行动的描写,其中不乏有极其细微的动作,不知是否有悖于猫的行为,但是,作者在动笔之前肯定会下足功夫做观察,就像我们小时候写观察日记那样一动不动的瞄。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极具讽刺,感触最深的是磨玻璃球的准博士。那个时候,日本的先进程度处于世界前列,而对于博士的讽刺则实在深刻。如果单说磨玻璃球的话,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博士,是得有独特的思考能力的。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值得讽刺的,至少以一个猫的视角。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个视角,每一个视角都有其有限的特别的观点,当一个人能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是智者,当一个人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特定的人是作家。

我是猫 读后感 第(2)篇


吸引我读此书的是封面与我家一样眼睛的灵性  黑猫。作者通过化身为“猫”,潜伏在人类家中,见证了一段关于知识分子、禅学家、美学家、实业家、疯子的趣闻~这是一只富有智慧、乐于学习的猫,透过它的视角,看人间的善恶美丑……荒诞不经之处见真理,最后猫醉酒失足跌入水缸溺水而亡,享年两岁。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0209-19161209),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代表作品《我是猫》《心》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我是猫 读后感 第(3)篇

《我是猫》那个年代看应该算神来之笔了吧,借一只猫对世道疯狂吐槽。这本书看了很久,一来就是文字用法是旧时的,读起来有些不畅快,二就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代入感有点差。但只要想着这就是日本的《围城》也就看下来了。看到最后真的变成了一幕幕的情景剧,有那么几个时刻我甚至能感觉到书里传来了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文化的冲突产生了非常态的人格,当新文化注入,稀释或取代旧文化时。类似“康德曾经说过balabala”“兄弟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balabala”就会出现。同样,当传统文化回潮,也会出现一些有趣的人吧。看完全书,总觉得夏目写书的时候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然后赶紧回来。开场几只猫之间的关系与对话真的很出彩,可惜后来三毛死了,老黑也消失了。不知最后他从鱼缸里逃出来没有,所以不管人还是猫。酒都是危险的东西啊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