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5-24 06:51:34) 读后感 -
作者:孙路弘
成长之初,孩子的脑海中并没有“数学”这个概念,而当他们发现父母、老师教的数学难以理解时,“数学”就渐渐变成“可怕”的东西,当心理上出现了本能地抗拒,探索数学的乐趣也就成为空谈。本书作者孙路弘,学数学出身,更是“中国奥数第一人”。他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他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作者公开幼年成长日记,还原妈妈对自己进行数学启蒙的生活场景,总结其中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妈妈都能够“零门槛”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天地!妈妈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始动机培养出来,这种求知的原始动机驱动孩子的一生。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妈妈教的数学》孙路弘读完之后两个深刻体会,一个是孩子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的差别,一个是懊悔为什么这么晚才看到这本书。作者是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数学老师,他借用自己小时候的日记和回忆总结了自己的妈妈在小学阶段对自己数学方面的启蒙和引导。很多地方又结合他工作后的教学经验加以解释,使得这成为一本操作性和理论性俱佳的书。粗粗看了一遍,感觉有这么几点印象最为深刻。1.数学应该和生活融为一体,割裂的看待数学会增加孩子的畏难情绪。作者的妈妈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却有生活和数学的大智慧,比如用买来的秤让孩子几乎测量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形成初步对重量的感官识别;借用掰豆角这个家务活预设了任务,让孩子能够理解比较的含义;让孩子承担算电费,算早餐费,算找零的任务,借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这个妈妈生活里体现的数学智慧,有些我都是第一次听说(比如一个两位数,颠倒个位十位后的两数之差一定是9的倍数),这些事例都值得再学习。2.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尤为重要,概念理解。比如相差,乘积,等等。这些数学的概念名词往往是阻碍孩子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而理解这些关键词的重点并不一定在数学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中。通过作者的日记,能够看出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是用数字衡量很多东西,比如某天的日记这样写到,今天是我的生日,3月7日,3 7=10,今天我十岁了!感觉他们家庭日常交流随时都是充满数学故事的。3.家庭教育的作用要大于学校课堂和补习班。“老师给的是知识、是理性、是系统,而妈妈给的是兴趣、是动力、是喜悦。妈妈,不是要成为家里的老师,而是成为一个启蒙孩子智力发育的朋友。”和孩子一起探索新的知识领悟好让孩子以后具备独自探索的能力和勇气应该是妈妈们最重要的责任之一。这本书五星推荐,值得一看再看。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一看到书名就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眼看大宝就要上小学了,10以内的加减还不会就倍感焦急。于是乎,我跟孩子他爸都给大宝买了幼小衔接的测试题。刚开始孩子很有学习的兴头,每天写数字,在我回来后。看到由于,没人耐心辅导,数字写的完全没有按照格式,于是我又耐心擦掉,可是孩子的兴头也被我擦没了。
于是,我又放弃了数字书写。给买了数独。耐心引导总算明白了规律,并能自己做对。可是数独刚开始仅为到数字4的方块。书写5的时候居然像在照镜子。[撇嘴]
在我无奈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时。邂逅了本书。本书以作者从小的妈妈的生活化引导开篇,让我知道原来数学就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妈妈不像老师系统的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辅助引导孩子开启学习知识兴趣的开关。让孩子在生活中的事例中学到观察事物的规律,学会思考的方法。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要做一个有心耐心的妈妈。
书中介绍了指尖上的乘法,乘法的格子算法。西方的九九乘法表,如何快速检测多位数乘法的窍门,还有孩子小学阶段容易出错的五种原因。这些都是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他母亲那获得的启发。都值得我去反复阅读和推敲!
本书阅读期间,我也试着引导孩子生活化学习数学。比如放学路上看到门牌号跟我说。看到有数字的地方我都想问问孩子。事实是,这样孩子更有兴趣。比起逼迫孩子坐在那做题,我现在更希望孩子去研究探索数字的奥妙。最近孩子喜欢玩围棋。我想书中的摆石子研究数字规律,用黑白棋来估计会更直观。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相比起来,除了小时候干啥都习惯性和娃一起唱数外,我对孩子的数字敏感性的培养几乎为零,甚至在她很小的时候通过我们石头剪刀布看出来2+2=4的时候,仅仅只是淡淡地想,我的数学能力不差,她老爸的数学更牛,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人没有自知之明多可怕啊..n作者的妈妈本身就是个数学天分极高的人,在孩子的成长中又潜移默化调动了孩子的兴趣,真的是榜样中的榜样。同是主妇,同为母亲,做法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我想我从小喜欢钻数学题,对抽象性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是可以的,只因为高一跟化学老师不和,报了文科,现在想来是做了一个不怎么适合自己的选择……因为自己语言能力一般,所以在孩子成长中一边倒似的,极其注重孩子的表达能力,以至于被问过为什么不怎么关注理科方面的引导时,心里是有触动的。好在,兴趣喜好,还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书里面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值得借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