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读后感(3)篇
(2019-06-19 14:05:00) 读后感 -
作者:约翰·布罗克曼
哪些科学概念能改善思维方式,让你变得更聪明?本书编者约翰·布罗克曼召集了151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来回答这个“大问题”,触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科技趋势、认知神经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概念与思考框架。这本书将带你认识这些“最伟大的头脑”,看他们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开启你的脑力激荡。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明星”,包括著名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顶级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社会网络学家克莱·舍基、国际物理学权威丽莎·兰道尔、基因编辑先驱乔治·丘奇、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尔、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等等。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读后感 第(1)篇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博弈论”的数学理论,引入了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等概念。而“双赢”一词直到20年后的70年代才变得热门。】
笔记【课外书阅读量200本左右的饭量,仅知道 零和博弈,共赢两个概念(这是否说明零和、共赢的场景在社会中占大多数?)。
类似“那些不为人知的格言下半句”。
概念会反向塑造人的思维,如果头脑里没有负和博弈这个词,遇到问题只能采用零和博弈策略,这必然扑街……
如果忽略了一些选项,人们可能会将一个非零和博弈当成零和博弈,而且最终真的会导致收益损失相加为零的结果。】
点评:(5小时啃完,全书36万字,摘抄5000字)
1981年,某大牛成立现实俱乐部,后更名为Edge。Edge每年发布年度问题,回答者都是各领域卓越的人物和伟大的头脑——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
被上述宣传文案吸引,但此书真心算不上啥好书。每个已经单独出书的大牛只阐述大约2000多字,导致对每一个概念的解读都不够深入。60%还都是普通人很难在生活中应用的概念。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读后感 第(2)篇
想象有一个多层碳芯构成的水质过滤器摆在你的面前,而构成一层层过滤层的元素是诸如「最前沿」「跨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经济学、宇宙学、神经科学……)经过过滤的水被去掉了杂质而变得清洁,喝掉后你的认知水平会得到健康提升,而这个水质过滤器就是我个人对本书的比喻。毕竟,我们传统认为纸质出版物是需要被捧读的,而且这种既定认识中包含你需要努力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但似乎过载的信息量导致没有人去还原作者所在的时空去看待其阶段有效性在今天是否仍然适用——这些无效的、不再更新的、被后人曲解的、甚至是在今天看来已经是错误的信息,就是需要被过滤掉的杂质。本书采集并列举了151个概念,用简洁的语言来进行新科学概念的普及,这对于希望如同我一样跨学科学习的读者而言是个福音。对于一本都是干货的书,好的阅读姿势可以是通过索引找到自己熟悉的人物或者领域,具体看清其核心思想或者进行现实运用的延伸,看看能否解决一两个常见的问题。具体内容就不展开了,读书乐趣留给各位回味。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读后感 第(3)篇
哪些科学概念能改善思维方式,让你变得更聪明呢?作者召集了151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来回答这个“大问题”,触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概念与思考框架。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明星”,包括著名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顶级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社会网络学家克莱·舍基等等。在回答年度问题时,这些“伟大的头脑”毫不吝惜分享自己的观点,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前沿的、跨学科的、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认知水平的概念。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评价这本书时说:“如果你不只对琐碎的生活有兴趣,还曾有那么一个瞬间,思考过全人类的问题,思考过有关世界未来的命运,那么这套书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视野,让你站到群山之巅。”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