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2-18 13:01:44) 读后感 -
作者:俞敏洪
百万册畅销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之后,俞敏洪2017年全新作品,亲笔书写《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献给巨变时代中奋斗着的年轻人。从中关村一间小平房到新东方航母,从大学教师到影响中国教育格局的企业家,从人人尊敬的俞老师到致力于帮助年轻人的投资人,俞敏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书中,俞敏洪首次全面梳理不同阶段的匆敌牡茫讲述成就自我之道。书中涵盖俞敏洪的“创业理念”、“管理哲学”、“投资原则”、“创业者修炼”、“生活哲学”等8个方面,帮年轻人当好自己的CEO,在不确定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在线阅读地址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尤其是想创业的人或正在创业中。俞敏洪这本书书写的很实在,在这个浮躁、快速年代,更需要静下心来听听创业者的话。结合文章和自己体会,总结几点:
一、创业之前,
1、请先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以下8种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目标能力。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创业?我有什么样的目标?我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
第二个能力是专业能力。你必须是你创业的这个领域中的专家,是一个能掌控大局的人。
第三个能力是营销能力。营销公司产品和品牌。
第四个能力是转化能力。第一种转化是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第二种转化是把你个人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能力、管理能力。
第五个能力是社交能力。其中共情力在社交过程中有很大作用。
第六个能力是用人能力。
第七个能力是把控能力。
最后一个能力是革新能力。
2、创业者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清楚自己创业条件:资源(包括选合伙人)和能力。
好的创始人,可靠的商业模式,接下来就要看有没有与之匹配的创业团队来实现整个项目。也就是说成功创业:好的创始人+资源(钱、人、平台等)+能力+可靠商业模式+高绩效团队+可实现项目
3、创业前,最好有丰富人生经验,把握成长机会,有准备地创业。
二、创业过程中
1、人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老俞:每天坚持读书,吸收新鲜事物,让自己有所进步。其实在创业过程中,更需要学习。
2、创业过程中要记住:
(1)做事要靠积累,急不来。
在商业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当然要抓住机会,迅速出击,但在你找到真正的机会以前不要随便乱动。
(2)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最后的成功,只有不断的进步。
作为一个创业者,不要妄想一下子就取得成功,而应该轻装上阵,通过这份事业让自己走向更远的未来。
3、心态方面:保持平和、允许失败,切记急功近利。
4、创业者既要保持创业热情,又要保持头脑冷静。
5、训练对逻辑、商业敏感性、客户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团队建设等能力的锻炼。
6、不管目标在哪里,你一定要给自己充分的休息时间和加油时间。
三、如何避免创业的坑?
1、需要知道四大坑:
1.)大公司病的坑:要考虑后期资金问题,要节约,别铺张浪费。
2.)虚假商业模式的坑
3.)合伙人的坑
4.)梦想与现实的坑。
避免梦想与现实的坑,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你的梦想必须带有一点儿伟大的色彩。
第二步,回到现实,设计实现梦想的路径,计划分几步走。
第三步,在梦想变成现实的路上,要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完成梦想最必要的保证。
2、创业者既要保持创业热情,又要保持头脑冷静。理想的创业项目一定要具有颠覆性、创新性和先锋性,也要靠谱。也就是: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聚焦点,项目符合大趋势等。
多问自己,一是我真的有好的项目吗?这个项目真的有创新性吗?二是我在这个领域真的有经验吗?三是我真的能带领一个团队往前走吗?四是凭我的项目和项目计划书,我真的能找到钱吗?
3、做公司有三个核心要素——“做伟大的事,找靠谱的人,分更多的钱。
其中,在钱方面要考虑三个前提:是否有足够资金,是否真的能实现,实现之后是否容易被别人复制
4、创业要想成功,需要关注四种人:客户、创始人、合伙人、投资人。把这四种人照顾好,创业一定会成功。
必须深刻了解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四、创业须知:
1、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和高成功率的事,期间要蹚过无数险滩与暗坑。
2、创业是从小事做起,逐步做成大事。
3、积极的心态+勇气+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创业这件事情就离你不远了。
4、创始人的首要本领就是要找到有同一目标、志向和精神的人。其次,创始人在带领这帮人朝目标走的时候,要强化这种精神和凝聚力。
一个合格的创始人应该具备几个要素:有专业能力,有广阔胸怀,有领导魅力,有创业精神。
5、管理者必须职业化,必须要有职业的心态。这点,对建立和发展的企业尤其重要。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创始人必须有这个意识和胆量去适应企业变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结构,比如:从家族经营到合伙人制,再到国内股份制公司、国际股份制公司,以及国际上市公司。根据时代发展而改变。
6、谁把自己当老板看,谁死得最快;谁把自己当雇员看,谁这辈子最没出息。要意识到:团队力量大于公司力量,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把所有有能力的人集中起来,整合资源,促进双方正向流动。
先别说大企业出来创业多,如美的、腾讯、华为、中兴等。在培训界,大公司出来创业也有许多。就拿我刚进培训业所在众行集团,2011年后出来创业同事有许多,包括我自己。如果当初老板能整合资源,敢于在钱方面分享(把利益更多地让给员工和合作者,),相信众行发展会更好,说不定现在上市啦。
7、企业的发展要平衡好三点——权力、利益和人情。
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各归其位,才能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大企业的内部管理十分复杂,很有必要借助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规范,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8、选择或靠近比自己卓越的人,向他们学习。
你要交牛气的朋友,天天跟在他后面,向他学习,他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而不要远离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只为在不如自己的人中做老大。
9、通过读书、学习和聆听拓展思想的宽度。读书、学习和聆听对我们非常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健全思想和独立思辨能力的人,这一点在这个时代非常重要。
10、在绝望时修炼自己并善于等待。在遇到任何困境、绝境的时候,都会让自己尽可能心平气和,耐心修炼,安心等待。
11、引领变革要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思维。读书不仅要广泛,还要跟上时代变化。
五、关于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同样需要做好每一天。
1、十个自问:以下十个自问会给你的自我管理带来力量。
1.我拥有什么?
2.我应该为什么感到自豪?
3.我应该对什么心存感激?
4.我怎样才能充满活力?
5.我今天能解决什么问题?
6.我能抛下过去的包袱吗?
7.我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
8.我怎样过好今天?
9.今天我要拥抱谁?
10.现在我就开始行动?
2、六条管理措施:
1.)设定长远目标
2.)确立阶段性目标
3.)以“看见最后成果”来自我激励
4.)每周总结,给自己打星。
5.)保持学习心态。
6.)经常放松自己。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这是我第一次读俞敏洪先生的书。本以为全书都是鸡汤,不然,书到从第1章到第8章都带干货。一杯有勺子鸡汤喝完非常不错。觉得俞敏洪先生最牛逼之处是会写故事,整本书完全抓住人的注意力,让人一口读下去,没有前辈大道理和距离感。
记得某本书有句话:自卑感是一种拥有目标,且要活得更精彩的情感。俞敏洪先生在书中透露了很多次自卑给自己带来的苦恼,最后他胜利了变成了理想中的自己,自卑变成了谦卑中带着自信。
这种自卑的成功一定是强大的自制支撑的。书的后面会有俞老板一天的时间表。每日准时早起跑步,十年如一日很难,他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当然,这样自制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控制。
大佬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做决策的,俞敏洪决策能力一流并且执行力强:像书中家人的出局,公司改制,决策都是正确的。
他懂中国的人情世故的重要性:1比如创业阶段初期就是用人情世故吃饭喝酒来拉拢老师2每天抽1到2个小时来解决周边朋友的请求。
与优秀的人做链接:1为把新东方进去新的阶段,俞敏洪先生去国外把同学徐小平和王强请回来。2提高认知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就是与牛人聊天。前提是还是你有互动的能力。这一点给我创业以启示,发现很多找我做学校,他们都是往上找的我,因为我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我总是在被动中觉得团队不合适迟迟没有开展,深究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去往上去寻找适合我的小伙伴。不过,讲真,在同等学历和环境下,我身边的朋友挺不错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点,特别是女性朋友。
俞敏洪提到作为管理者最适合他的角色是刘备:1整本书都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给予别人一种存在感,与牛人相处这招很适用。2看到别人的优点。
罗振宇去奇葩说没有在得到如鱼得水,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专家。就像最后胡彦斌和俞敏洪关于创业的对话,胡彦斌确实显得像一个新手。胡彦斌相当于也是富二代创业性质了,富二代创业的好处就是很多的资源和钱,但是缺点他们缺乏从底层做上来的实战经验和同理心,所以个人能力往往和资源是脱节的。且富二代对于钱的态度和情怀,他们更看中后者,所谓的情怀他们更多是在找自己的存在价值感。当然,我不能以偏概全。
俞敏洪先生和罗永浩先生都讲到最后的坚持都变成变成了责任感。他在书中也提到,回到当初他可能不会创办新东方。大多人创业的初衷都是为了有钱,又闲,到了俞敏洪先生这样的年纪,这两条是早已完成的小目标,他不想或不忍离去的原因就是社会责任感吧。响应书中那句话:钱让深刻的人更深刻,浅薄的人更浅薄。
书中对于创业启示:1公司里必须有一个绝对话事人,就像俞敏洪先生这样。他的模式是这样:自己先出来独自创业一段时间,随着项目的需要再以创始人的身份让其他合伙人加入。
2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有没有发展潜力时,第一是看它是否由创新意识推动;第二是看它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同一领域内的竞争是否激烈;第三是看它是否能够创造价值。
3如何给投资者信心,创业者自己也投钱进项目。(大实话)
文中推荐的一部电影,也听身边的不少朋友推荐过,名字叫《爆裂鼓手》记得下载来看。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多次听俞敏洪在各个高校的演讲,不光因为他的演讲幽默、风趣,深得人喜爱,关键是非常接地气,不像现在很多讲师夸夸其谈,显的倒是很有学问的样子,却难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而我相信好的演讲就像好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一个“土鳖”到“一个上市老总”的蜕变。
此书大多篇幅已在演讲中听过,最令我有感的是在“寻找中国创客”的论坛中俞敏洪和胡彦斌的跨界对话。虽说这两人凑在一起,砸了相声界的场子,但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不然怎么会从第一句话就开始互相伤害~( ̄▽ ̄~)~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首先我很欣赏胡彦斌的创作才能。他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创作型歌手,能写能唱,玩的了中国风,驾驭的了R&B,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年他为《我为歌狂》这部动漫演唱的“有梦好蜜”、“我的舞台”、“无所不能”等,词曲至今历历在目(但这部动漫不怎么样,画面像幻灯片,也有较多的无关场景插入)。此次的牛班,我认为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开创,毕竟中国的音乐和艺术一度被压制,改革开放后涌现的音乐人和歌手几乎很少有想到去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做些什么,然而这又是对民族非常重要的事,否则就不会在华人社会西化最全面的时代出世一曲《东风破》,在众人还不接受流行中国风的时候横空一首《江南》。艺人和创业者在本质上是不变的,都是为大众带来欢乐。艺人尽管能给听众带来欢乐,但更多的是经营自己,而音乐教育则面向全国,用俞敏洪的话说,“把中国老百姓原来呆板的个性改造成欢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生当中的刚需就是happiness”。创业者在此更多的想的不仅是企业,还有一起打拼的伙伴,有更多的责任心。最后我翻来了他俩此次的视频,画风真是惨不忍睹啊╮(﹀_﹀)╭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