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后感2000字(3)篇
(2019-07-25 23:14:52) 读后感 -
作者:约翰·勒卡雷
一个外勤人员的告密搅动了英国情报机构“圆场”得之不易的平静,原来圆场十几年来一直潜伏着苏联情报头子卡拉安插的双面间谍,且是圆场四位高层中的一位。乱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史迈利奉命出山。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哪一个更重要?过程还是结果?n——我读《锅匠,裁缝,士兵,间谍》n小时候就跟着老爸看阿婆的大侦探波洛系列推理片,再后来就是福尔摩斯,爱伦坡,以及东野圭吾等一众日系推理,唯独没有读过这样的以间谍为主角的“推理”小说。最大名鼎鼎的间谍应该是007,一提起007,眼前一片金光闪闪,无尽的金发女郎,亮瞎眼的高级间谍设备,亮闪闪的舞台背景一般的场景,衬托着一个无限风光的007。超强画面感,超强剧场感,非常有观赏性。仅此。勒卡雷这本不一样,完全颠覆了007在大众心中的形象。这就是间谍?这才是间谍?n整本书就像伦敦的雾,哪里也看不清晰,到处都隐隐约约,每个人都有N个名字,都晦涩地说着暗语,都玩弄着心机。读了一半,一头雾水,只得配合着电影,再加上读书会的讨论,终于算是把情节搞清楚了。本书前言中引用了一句话:“间谍是一种制度与心灵之癌,用它来针对别人时,自己也被下了蛊。”n故事发生在上世纪英苏冷战时期,大战刚刚结束,生活中似乎处处充斥着间谍,间谍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过着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人生。大多数间谍外貌非常平凡,没大有自己的个人特征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先天条件。比如史迈利,一个普通的矮胖子。像比尔·海顿这样的不仅仅在间谍队伍中,就在人群中也是非常吸睛的帅。不仅颜值高,牛津毕业,家世也很好,还是个业余画家。史迈利用什么来跟海顿比呢?n最让史迈利得意的是安恩——众人眼中的仙女——他的妻子,也是他最珍贵的,是他的信仰。他做间谍基本上是为了安恩,因为安恩比较喜欢他是一个间谍,因为安恩爱上了最棒的间谍海顿。人在心不在,安恩是他一生都在追逐的女人。贼精贼精的卡拉早就看出了史迈利的软肋,他跟海顿说,安恩是史迈利这个没有幻想的人的最后一个幻想。拿下安恩,史迈利将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海顿的信仰挺不一般的,他一部分是因为美学,一部分是是道德因素。是不是他以平衡为美?海顿是一个双性恋,更倾向于同性恋。无论男女都被他的魅力吸引。吉姆爱他,吉勒姆也爱他,安恩以他为性命,然而爱情对于他来说,最多只是生命的点缀,更有用的是拿来做为间谍工作的工具。总觉得海顿热爱间谍这个职业高于他的信仰,这个职业可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为之付出全部亦无怨无悔。安恩是整个巫师阴谋里面的一枚棋子,史迈利也是,海顿更是。难道卡拉就不是吗?n史迈利很清楚,圆场可以到处去安插地鼠,难道就不会被反安插?他调查了因为巫师计划退休的所有人,有的孤独度日,有的混入赌场,有的终日酗酒,有的远走他乡,有的隐姓埋名。。。这些人都经历过二战,都曾经辉煌过,是战时的精英,风云人物,最终摆脱不掉一枚棋子的命运——用过了就被抛掉了。史迈利找出了地鼠杰拉德(海顿)。被关押的海顿死于深爱他的吉姆枪下,我想吉姆射杀他是因为对他的爱,不让他被自己培养出来的手下审讯,不让他遭受这样的屈辱和折磨吧。史迈利最终还是放不下安恩,虽然知道她是别的男人的女人,还是要去找她。毕竟,她是他人生最后一个幻想......n这些人都有着不凡的经历,甚至是辉煌的。然而最终呢?即便史迈利很可怜,甚至是可悲,他还是奔着爱而去了,哪怕是个幻想呢。哪一个是更重要的?n是这一生的经历?n还是最后相伴的那个人?n也许,只有到了最后才知道吧。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是电影的张力,促使我阅读了原著(为了更好的理解原著,还再次欣赏了电影版本),更确切地说:狼爹——加里·奥德曼才是真正的原因,尽管优雅的英伦情人费尔斯、卷福康伯巴奇也有份参与,但都不是我的菜!“狼爹”今年收获四项最佳男主角奖项:金球奖剧情类电影、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类、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有人说:他的每根毛发都是影帝级的表演!在《这个杀手有点冷》中,他是个即喜欢贝多芬音乐,同时,又毫不犹豫地残杀同伙毒枭全家,暗黑而疯狂的警察,在《空军一号》里,是个操着一口浓郁的俄罗斯口音的恐怖分子,《至暗时刻》则变成自负不羁的丘吉尔,甚至“Prada”的开场大秀,也成为他的表演舞台!得益于原著对作者的介绍,方才知道之前观看的电影《柏林谍影》、《不朽的园丁》,以及前段时间才看的一部英剧《夜班经理》,均是勒·卡雷的著作改编;对比于弗莱明的间谍小说,醇酒美人、枪战追逐,以及詹姆斯·邦德的有今夕,无明天的生死欢愉;勒·卡雷的笔下,则呈现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经历着二战后的劫后余生,面对持续不断的意识形态对抗,日不落帝国垂垂老矣,诉说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伤与惆怅,唯有主人公在孤寂与落寞中,直面同伴的背叛,依然残留一丝人性的怜悯,坚守着忠诚的执念。小说以冷战为背景,以“圆场”——英国情报中心为舞台,开始了捉“鼹鼠”的故事,有着“无间道”的开场,其中老总、吉姆、伊琳娜……成为悲剧的代名词;英剧里的史迈利显得阴险而狡诈,原著中的史迈利则是微胖的小老头,只有“狼爹”塑造的史迈利,才是真正的“拨洋葱”大师:一幅黑色的镜架下,隐藏着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头脑,在抽丝剥茧中,显露着沉静和内敛的个人特质,正是在他的放大镜下,巫师浮出水面……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从电影追随到小说。发觉电影终究是浮光掠影,照顾大众体味和时间控制。而文字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和沉浸体验,是任何一种别的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这并不是一个打发时间的轻松小说,严肃文学才是它的正确分类。庞杂的人物设定,纷繁的前叙背景,由“现在”切入,又转为“倒叙”,随着侦查的进行,再切回“现在”。一系列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渐立体清晰。除了间谍工作本身的神秘性和刺激性(对“外人”而言),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展现了间谍的本质:人。如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和平凡的人一样:吃喝拉撒、爱恨情仇。作者着力讽刺的是,令日不落帝国失去国际地位的,是间谍机构、政府机构内,人际的斗争和腐败。高层的背叛,即源于对组织的失望。会追随勒·卡雷,一直看下去。唯一的阅读障碍是翻译。不知是不是由于原文的写作风格也太艰深的缘故。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