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全集)读后感(3)篇
(2018-11-08 23:50:18) 读后感 -
作者:唐品主编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道德经(全集)读后感 第(1)篇
约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过此关;随拜其门下,终已留下千古智慧《道德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为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指引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周遭及自己。
文中有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理是直的,但常常需要绕道前行,有时必须委曲求全,这不是无原则,是变通,是权衡,是为了达到目的。有一种成功叫后退,有一种智慧叫迂回。
文中又有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自然规律,是天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
做任何事到了一定程度,一定要懂得分寸,不要过犹不及。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无论与谁亲近、疏离,一定要适可而止,掌握火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无论对人对事,超过一定的限度,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要懂得让生命中留一点白。
“留白天地宽”。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道德经(全集)读后感 第(2)篇
断续约五小时,评三分。
早想入手中国传统文化,一来是作为中国人,想了解前人留下的东西,便从儒释道入手。《道德经》是道家、道教的核心理论来源,自然是首选之作。此书作为了解道家思想的书籍,十分具有价值,总结来看有以下关键字词可以概括:弱、柔、下、虚、大、空、无为、不分别、不争等,皆用以述道,内容涵盖修身养性、治国治民、战争等方面,不得不说老子的博学、博识。读完只懂个大概,可取不多,足。
书在内容上安排不好,约有60%以上信息无用,掺杂过多编者主观想法,我大多直接过滤,只看原文注释,每章例子和解析有诸多矛盾,画蛇添足。
若有想了解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以修身的,可以一读,但个人认为其中思想没有创新开拓的力量,只取守势,不利于奋斗者或开拓者(辩证法破立思想影响严重),可推荐部分只限于了解,不推荐经世致用,各取所需。
道德经(全集)读后感 第(3)篇
总结第二次阅读《道德经》,引用小白的一句话“半部道德经走天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后两句话送给自己!”不管是“见素抱朴”还是“少私寡欲”,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非常好的良言警句。在家长攀比,补课成风的社会,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这件事,真是人人都会有一套说法的“资深教育家”,可能让孩子做到“佛系学习”,家长不计较成绩,只要学会“生活”就可以?这真的很难!我始终觉得想要在这个社会去全部贯彻老子的思想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合适,孩子在做人做事方面当然可以“无欲无求”,可以“非以为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但在学习方面就不要“无为而治”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用老子的辩证法来看待问题!总之,让孩子有一颗上进心,有一个正向的思维,有一个爱她的家带来安全感,做到这样就已经很难得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