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读后感500字(3)篇

(2019-01-18 15:17:28) 读后感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作者:马丁·林斯特龙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分析用户需求的一种惯性路径。世界首席品牌营销专家林斯特龙则指出,大数据连接了千百万的数据点,可以准确地产生相互关系。但是,当人类按照自己的习惯行动时,大数据分析通常不会十分准确。所以挖掘用户需求时,在大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捕捉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文化欲望。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击中痛点,则意味着将掌握无限的商机。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在线阅读地址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嗯,这个有点难以点评。书的名字是小数据,内容是小数据,但是形式也是小数据。所以,很是非结构化,很难总结。最主要的,应当是细致观察,人身上会有某些东西,要么与别人不同,要么与他主流的自己不同,这就是他的痛点。拿我自己来说,我大体上喜欢黑色,蓝色,驼色,灰色,但是,我对于鲜艳色系的横条纹上衣非常喜欢。这是为什么?暗色看上去成熟。但是喜欢鲜艳的横条纹可能是因为内心幼稚,活泼。细节非常重要,我高中的时候同学问我有什么诀窍,我说了一个数学公式,同学表示不相信。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因为这个公式我总是记不住所以就努力去记它,就是一个个这样的知识点,积累起来成绩会好。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细节。那么,既然细节这么重要,细节体现了人的深处情感需求,那么,理论上讲,女性的同理心更好,应该女性在这一类针对痛点的事业上更成功才对,但是为什么现实不是这样呢?假如男女可以做到100分的平等,那么我们会不会发现女企业家的人数超过男企业家?n不过,又引申出一点,书中也提到了,男同性恋。这是一类既有女性特质又有男性特质的人,也许他们成功的比例更高,实际上男同性恋成功的确实很多。好吧,我有点跑偏,不过这是一个思路。最后,是我本来想一开始就说的。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之中,可能当局者迷,反倒是外来人能看出点门道。这也是作者成功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今天很想出国旅行。但是父母反对春节出去,所以,努力加油吧,攒点钱夏天出去一趟~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读后感500字 第(2)篇

老外就爱整案例,作者还是个特别爱整案例的…以下希望能帮你快速抓住中心。1. 讲的是品牌营销,偏感性,而非数据分析技术流n2. 全篇几十个“故事”或“观察点”串联起来,其实是作为作者论述的“小数据”的本色,即个体消费行为的细节,及其背后的动机/根源。几个章节非常难以看出中心思想(或许根本没有…),尝试整理一下,应该是细节背后动机的几个类型:na. 社会失衡中的情感补偿/欲望宣泄。<被刺激的欲望>nb. 社区和归属感。<香肠、烤鸡和对真正幸福的追逐>nc. 社会群落文化差异(?)<印度的统一色>nd. 情感诉求/情绪。<在快餐、中东影院……>ne. 宗教(正式or非正式)和社会阶层。<被赛马、衬衫领……>nf. 社交的因素<不见的护手霜>ng. 社会发展程度(?)<没有床罩的卧室>n3. 最后一章安利了作者作为咨询乙方的“7C”理论框架,大部分书评都引申的这部分,估计都是前面几章实在归纳不出个啥吧…7C就不再总结一遍了,核心是“个体消费者潜意识下的欲望,难以被大数据所察觉,而认清这样一个未满足的欲望,就是品牌的切入口,为此需要从微观层面观察和理解消费者(或者请作者来做个咨询项目哈哈)”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读后感500字 第(3)篇


这本书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无论是从品牌建设,还是从探索世界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几年前,当大数据的概念大行其道时,导致很多品牌过分依赖于大数据,而反而忽略了人文驱动下的小数据。事实上,要能够更加全面而有效地完成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应该将理性和宏观的大数据结合感性而又细腻的小数据。借用一位书友的话:大数据是以定量分析将海量数据分类归纳,小数据是以定性分析结合直觉感悟进行精准评价。前者依赖计算机处理,后者依赖人文观察。希望我们都能够养成善于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在情感自我和现实自我中发现背后的欲望,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日常与人交往,都有利而无害。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