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火的天堂读后感(3)篇
(2018-12-11 00:34:52) 读后感 -
作者:琼瑶
她是洁舲,柔和、美丽、飘逸,几乎是完美的化身;她也是豌豆花,从一落地便被命运玩弄得遍体鳞伤。当她带着伤口,奋不顾身地接受了展牧原的爱之后,她的天堂还会是洁白的、还会是充满希望的吗?此文充满了幻灭之感。少女洁舲想象中的天堂是透明的,当她试图走近这个透明的天堂时,天堂失火了,她也因此而幻灭,幻灭是梦幻的直接现实化,琼瑶在小说中构织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境,当然也就不得不承受幻灭的结局。
失火的天堂读后感 第(1)篇
看完这本书,真的不知该如何下笔,痛苦不足以言其味,忧伤不足以描其神,破碎不足以感其深,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可惜这字里行间,满满辛酸泪,世间离恨固然不可免,但如此遭受真让人心痛欲裂,胸闷难受。我们没有经历过这特殊时代里的悲情故事,便没有资格去随意点评其中对错好坏,就像文中的洁舲,若没有苦痛的经历,又怎会如此拥有静若莲、动若风的优雅,又怎会在冥冥之中遇见一个他,又怎么迷失在那个失火的天堂,虽然忧伤,却也感动,我们选择不了出生,决定不了他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或者适应他人,生活就是如此,不需要怜悯,因为上天也很忙。那个曾叫豌豆花的小女孩曾一度迷失,在茫茫人海寻觅人生的意义,宝娟说得好,我们只是为了活着,因为被需要,多么简单的答案,但却又通透得让人伤感,而那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是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眼睛看向红尘时蕴含的色彩如何,当一个人觉得一生都在陷落,那她的天堂注定仓皇无力,或注定沉重焦灼,这无可避免,当苦痛来临时,再坚强的人也会失落,更何况一个饱经生活折磨的小女孩,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即使是那个罪恶的源头,一切不过是人性使然,生活使然,只能说,悲剧的注定才最可悲。失火的天堂,又何尝不是说我们自己,燃烧自我,却更像引火自焚,沉默如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上天是无法施以同情于每一个苦难者身上的,而悲剧一旦发生,就像破碎的被子,尽管可以重新契合,但碎了就是碎了,这是事实,而事实最伤人,也许,她的离去会是最好的结局,生如夏花,死如秋虫,如此也好。
失火的天堂读后感 第(2)篇
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如秋叶。
洁舲最后选择自杀,带着对世间和人性的最大绝望。
她赌了人性,输得遍体鳞伤,再也没了希望。
真绝望啊,媒体,舆论,这个社会其实容不下很多人。我国总是有人喜欢扮演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角色,站在罪犯的角度对受害者带着莫名的仇视。
新京报的记者恐怕不知道她背负着一个女孩子的性命,那个女孩儿,多年前被性侵,因为她那篇既违背新闻伦理又违背法律的报道,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像洁舲一般选择了自杀。
琼瑶的这篇,写的真好,现实不会像还珠格格一般美好,而是满目疮痍。
失火的天堂读后感 第(3)篇
从我小时候七八岁在妈妈的书橱里发现了这本书并且读了它,到现在我十九岁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光景。
那时候妈妈的这本书里缺了后几页,我一直没有忘记,想找来把它读完。七八岁的懵懂和敏感让我记住了这本书,记住了那个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敏感的性格。其实我比较喜欢书的前半部,作者纯粹是在讲一个故事,故事真实而且动人。而后半部里,那种缠绵造作的琼瑶范就显露出来了,尤其是在塑造展牧原这个人的时候,矫揉造作极了。我讨厌展牧原,不仅是因为作者赋予他的造作的本性,还因为他说出来的伤害洁舲的话,太过没有人性,即使冲动,也不应该用爱人的悲惨经历去伤害她。况且我如果爱一个人,根本不会去冲动的伤害他,而是由衷的为他感到心痛和不安。所以展牧原确实是一个流氓,一个混蛋,没有成熟的心智,还用自己的任性去伤害别人。最终造成了洁舲的死。
个人觉得这是琼瑶写过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毁三观,故事动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