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
(2018-08-13 07:14:24) 读后感
作者:轻阅读编写组
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本可靠的阅读技巧训练手册!每天8分钟,让你读得快、记得牢、学得透。林语堂、余秋雨、周国平倾情推荐你学会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谈到阅读方法,因阅读习惯不同,人各有词,故阅无定法~这本书从阐述方法理论到如何运用实践,相对系统的谈论了阅读一本书的流程:理论精华在前两章,以阅读如饮食为喻,提出读书的3WIH(What, Why, How )及阅读的层次,后面几章节谈如何读,写,评,用~属具体论述,个别章节感觉有点文不对题…不管怎样,可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取其精华,从而让自己的阅读模式更加完善。
笔记
阅读如饮食,营养均衡需注意
第一类书如同主食,包括职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及其直接解决之道。
第二类书如同美食,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
第三类书如同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即工具书。
第四类书如同甜点、零食,用于娱乐、消遣,满足休闲需求。
(宋代文豪欧阳修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三上”不仅是构思文章的场所,也成为读书之所。在安静的场所享用“主食”与“美食”把“三上”空间交给“零食”图书)
阅读层次
美·艾德勒的阅读四层次:
基础阅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提问的主要内容是文字的意思】
检视阅读(提问偏重书的结构、大意,)
分析阅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问的内容则更详细、系统,加深理解,更适合“主食”和“美食”类图书】
主题阅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主题阅读也可称为比较阅读,重“悟”更具备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合“主食”和“美食”类图书】
邹韬奋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特别为自己所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记号,再看第二次,尤其喜欢的,再看第三次,最喜欢的,一遇着偷闲的时候就常常看。”他的这种阅读方法就被归纳为“分层次阅读”。
读书四问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不同“病症”,需对症下药
1.以缺乏时间为借口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更有效的阅读方法。
2.因旁人的眼光而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的专注力。
3.只买书来读的人,需要警惕“藏而不读”。
4.书非读完不可的人可以试着学会略读,用来处理分明不喜欢、心中却放不下的书。
5.从不在书上涂画的人可以尝试边读边写,从现在起,拿起笔来阅读。
6.只读不评,阅读的效果会减少一半。阅读虽是个人行为,本质却是交流。
7.书可以多次阅读,但在不懂之处不断回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8.逐字逐句地阅读,是低效的阅读方式。也许你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认真。
9.读过就忘,说明阅读的效果还不佳,需要加强记忆与理解。
10.只读经典或许会使人陷入误区,也容易让人产生阅读上的优越感。对于关注的主题,还是广泛阅读更好。
书山有路勤为径,阅读三条路
其一,信马由缰、兴尽而返的漫步之路。
其二,成岭成峰、月迷津渡的求索之路。
其三,山登绝顶、千仞振衣的摩天之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走哪一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
书卷多情似故人
欢喜时,读书如同拈花微笑,然后从云端跌入尘下。
悲伤时,读书恰似长歌当哭,然后从伤口长出新芽。
早起读书如清风拂面,获得一天的活力。
睡前读书如温水浸沐,洗去满心的浮躁。
读一本好书,如遇故人,三生有幸。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介绍了很多阅读方法。满满的干货,接下来就用本书介绍的分析阅读法稍微评价下本书吧。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实用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贯穿始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开篇第一章就建议你主动思考“3W1H”,思考自己阅读的动力所在,是为了学习技能,还是为了拓宽眼界,亦或跟前人进行思想交流。
然后把书比喻为食物,非常美妙,令人胃口大开,有立马享用的欲望。将书分为主食,美食,蔬菜水果,甜点零食共四类。
“主食”得按时按量摄入,是生存必须品。幼儿时期的“主食”多为识字、了解生活常识的书;小学到中学时期的“主食”便是通用的教科书;工作之后,“主食”多为提高职业技能和改善生活品质的书。
“美食”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有自己钟爱的精神“美食”并时常享用的人是幸福的。
“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既工具书。
“甜点零食”就是一些娱乐小说和网络小说,营养价值不高,不亦多吃。
读书的确非常重要。我现在保持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的阅读,这样我才能切实感觉到是进步的、充实的。
后面就如何食用的问题了,按照营养价值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阅读方法。
本书将阅读分为4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略读和精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主动性呢,书中提出了读书四问的阅读方法。
这本书讲了什么?这本书通过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而解答的过程就构成了阅读的全部经过。
回答第一问,事实就是找出全书主题,明确篇章结构,阐述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二问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以及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第三问就是评论作者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产生自己见解的过程。第四问就是阅读效用,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审视阅读目的和阅读效果。
其它的一些阅读方法,其实都跟读书四问息息相关。
书中提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体现了人的怠懒之心。收藏的书籍有很多,但我们又读了多少呢。
对于这个难题,作者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
首先,明确阅读的目标,把每一本书当成借的来阅读。
其次,人为制造或模拟借阅的情况。例如朋友之间交换阅读并分享经验。
最后,定时清理自己的书籍,可以按阅读欲望的强弱程度整理。
就先评价到这吧。。其实还是很多可以写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全书主要把握3W1H即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在哪里读书和如何读一本书的原则展开,提出了针对不同的读书需求所采取的不同读书方法。
比如,再选用实用性的主食类书本时,可以先通读全书,不懂的地方还有重要的地方先做个标记,然后继续读下去,之后读完再回过头针对这两个地方进行解惑,重新翻阅重点内容。而对于美食类的书籍,可以采用速读的方式,个人比较推崇指读法,可以在保证阅读质量的情况下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书中提出了读书四问
1.这本书讲了什么
2.作者的主旨是什么
3.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是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点。
最后,比较有感触的是杠杆阅读法和RIA拆书法,个人觉得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即先确定一个短期内想要探索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积极筛选寻找大量的书籍,优中选优,然后分析书籍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在未来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用处,做到学以致用。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