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读后感(3)篇
(2018-10-16 00:31:54) 读后感 -
作者: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本书收录了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的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荒原时代”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首版在1926年,彼时作者陷入了财政和婚姻的双重危机,妻子的身体也遭受了创痛,由此引发的对“时代困境”的思考也集中体现在这部作品中。美国经历了繁华的“爵士时代”,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纸醉金迷背后却隐隐透着不安。菲兹杰拉德描述了一群勃发的年轻人,他们奋力追逐世俗名利,直到功成名就之后,却遗失了内心最重要的东西。那个曾经人人向往的美国梦,几乎要破碎。菲兹杰拉德对时代的预知,使他成为了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读后感 第(1)篇
概述:知道作者也只是因为他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读完只是觉得觉得记得住的故事有限 所以说短篇和中长篇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怎么精妙都不如长篇来的细致。
1从骨子里 他们就自信比我们优越 因为我们还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报偿和避难所
2我们的大多数人的生活都终结于妥协,可他的生活一开始就是妥协的
3他纵情宴饮 言语放荡 兴致勃勃的追求享乐 以至于当他竟然爱上了一位相当保守的正牌姑娘时候 我们都是大吃一惊
4至于他,他诚恳而不失高贵的表达了歉意 仅此而已
5折耗尽了他们的眼泪 亲吻变得干瘪无味 他们不在互相倾听 心中不再想起对方亲昵的呢喃 到最后 仅仅剩下的交流就只是写信了 远隔两地 鱼雁往来
6 当年秋天多莉结婚时,安森正在伦敦出差。和宝拉的婚姻一样,事情来得很突然,但对他的影响却大不相同。一开始他觉得很可笑,一想到就几乎要忍不住大笑。后来却沮丧起来,这让他觉得自己老了
7 他曾经诚挚地向宝拉说的那些话,曾经优雅地对其他女孩说的话,如今,若不带上微笑,带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他就根本说不出来。
8生活 有时 教会我玩世不恭
9我们和犬类少有相似之处 而需要掩饰恰恰是其中之一
10 他不想攀扶着光鲜亮丽的东西或着人 他要的是拥有光鲜亮丽的本身
11他认识到礼仪风度对他的好处 并将之付诸于实践
12当她那猩红的唇角向下一瞥时,与其说是微笑 不如说是在发出亲吻的邀请
13一头伤感的鲨鱼追随着船跟了长长的一路,到这时 也只能绝望的月初水面,最后再看他一眼,带着破碎的心潜回深海去了
14结婚前,男人都说自己有运动员精神
15我是谁? 他重复着 我是五年的时光
16也罢 就让他去吧 他想着 四月已逝,世间的爱有千万种 却没有一种能够重来
17 他知道对方心虚,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越过界,从解释变成辩解,从而更加清晰地证明他们的罪过,比他做什么都有效
18 。他发现他最久远、某种意义上说也最珍贵的一段友情结束了。他永远不知道埃德娜编造了怎样颠倒是非的故事,总之,他叔叔的家再也不欢迎他了。
19明智之举——他们都采取了明智之举。因为绝望,他把最初的青春卖了,换来力量和精雕细琢的成功。但与青春一样,生活也带走了他最青涩的爱。
20 他并没有看透情势,仍旧认为这个社会还有其准则与规范。可惜,并不存在准则。
21 你稍稍多喝一点,不太过分,等到早晨,找个合适的时机站起身来,说你得回家了。你躲开了大学里的男孩、蹭吃混喝的人、未来的婚约、争斗纠缠、多愁善感,以及一切轻率之举。这就是行事之道。除此以外,全都多余。
22 在他的性格里,她同时感受到了骄奢淫逸与磐石般的坚毅可靠,这两者刚好能满足她天性里的一切需要
23 曾经有一位神父,目光清冷,眼中常泛水色,总在寂静的夜里流下冰冷的泪。他哭泣,是因为在温暖漫长的下午里,他没法和吾主基督取得完全而又神秘的联系
24 他的生活一团糟,陷入了穷人司空见惯的某种可怕困境,有如秃鹫逐腐般尾随贫困而来。或起或落,或沉寂或坚守,穷人自有他们的应对之道
25 所谓浪漫的事,便是改变河流走向、重塑山峦模样,令古老的不毛荒野绽放盎然生机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读后感 第(2)篇
几篇短篇合集,短小精悍,翻译绝妙。
第一篇:富家男孩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终结于妥协,可他的生活,一开始就是妥协。
宝拉死了,他的也爱情死了。——“是生活教会我玩世不恭”。而安森的生活或许一开始就是妥协的,妥协给这那个物质繁荣又精神空虚的世界,唯有从帮助别人以及其他女人身上来找所谓的优越感
或许,她们在向他承诺,在这世界上,总会有女人拿出她们最光彩、最新鲜、最宝贵的时光,来呵护照看他心目中所珍视的那份优越感
二
这个短篇让人出乎意料也受益匪浅,我想能够如此教我们成长的或许只有时间。查克死后,卢埃拉从开始任性的女孩成长为平静接受成年人的责任,从追求浪漫和以自我为中心到为家庭为丈夫,为柴米油盐,从别人给予的光热中温暖到自己发光发热再去温暖别人。我们那些在年轻时无法忍受得生活琐碎,再到后来都能够如此平常的去处理。或许说最后的我们还是不得不在生活、婚姻、家庭里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担起应有的角色,看得我莫名难受,似乎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一种选择。
“晚饭后看你感觉怎么样再说吧。”
他伸手揽住她的腰。两人一起走进婴儿室,在那里,有两个孩子正等着和他们道晚安。
三
这个短篇揭示了如今很多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翁在刚毕业最穷也没什么能力的年纪,遇到想要照顾一生的人。而当他功成名就归来时发现当初爱着他的那个女生已不再爱。有得到或许也会有失去,失去了当初的那份纯真的爱情与岁月。想起一首歌里面的几句歌词: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 只是知道少了一个人存在 而我渐渐明白 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 却不知那份爱 会不会还在
也罢,就让它去吧,他想着。四月已逝,四月已逝。世间的爱有千万种,却没有一种能够重来。
最好五星吧,菲兹杰拉德的文字挺让人过瘾的。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读后感 第(3)篇
瞧,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瞧,这个时代忧伤的一群人。
最近总是被回忆怀念刷爆了朋友圈,奈何回忆已是惘然,谢谢你让我爱过,谢谢生活让我真正的过活。
通读本书以后,突然想起了《必然》里生活和爱情的歇斯底里,也更加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病态美。
弗洛姆说现代人以不会去爱,即使在马斯洛笔下也是充斥着自我实现。我们不仅不会爱人,更不会爱生活,在虚无主义,浪漫主义,消费主义无处不在的社会,又有几人不曾空虚,不曾虚无。
生活的决定权属于你,但是但是结果未必是你想要,现在也更加懂得了存在主义的美。
生活本来很简单,但是在这个灯红酒绿,纸迷金醉的社会,却让我更加不会生活。
有时候真的想做下加缪笔下的局外人。
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