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12月22日,计算机科学系教职工65人,教授2人、副高17人、博士11人。教师中有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新建本科高校优秀人才计画、获评省级教学名师。还聘请了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国家“千人计画”专家等知名学者为该系客座教授。现有工业化套用、信息化套用、图形图像处理与创意设计三个研究团队。
副高以上职称、博士学位教师情况一览表
1
林文忠
系主任
教授
博士
智慧型控制技术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2
郭鸣锵
系党总支书记
副教授
大专
电子电路
3
谢储晖
系副主任
教授
博士
空间信息系统、格线技术、 信息系统开发
4
刘燕
分工会主席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硕士
数据挖掘技术
5
张小进
系主任助理 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本科
作业系统与嵌入式系统
6
陈雄峰
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硕士
软体工程、信息处理智慧型算法
7
余根坚
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博士
无线通信网路与信号处理技术、移动计算、信息安全
8
吴景岚
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硕士
人工智慧、算法设计与分析
9
高敏
课程组长
副教授
博士
非线性系统、计算机符号计算
10
吴拥民
副教授
硕士
分散式系统、图形引擎 AI套用
11
郑明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硕士
计算机智慧型控制及自动化
12
李旗
高级工程师
硕士
软体开发和资料库技术
13
吴征远
教研室副主任 课程组长
副教授
硕士
基于flash media server的网路语音及视频套用
14
吴荣腾
副教授
博士
图像处理与并行计算
15
张福泉
副教授 高级实验师
硕士
媒体技术
16
李佐勇
副教授
博士
图像处理、认知视觉
17
林海英
高级实验师
模拟电子电路
18
王健
公共实验室 主任
高级工程师
学士
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19
卞智玲
高级实验师
硕士
计算机套用
20
冯慧斌
科研秘书
讲师
博士
计算机通信网路 作业系统与嵌入式系统
21
林东亮
课程组长
讲师
博士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设施农业、複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22
徐戈
讲师
博士
计算语言学、文本情感分析
23
陈新伟
讲师
博士
工业机器人套用、移动机器人、智慧型机器人系统
24
阮志强
讲师
博士
网路与信息安全
人才培养 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最佳化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逐步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套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完善的专业规划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实践技能的第二课堂活动。2009年9月至今,该系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计画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画项目省级立项15项、校级3项;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校级23项;共有132人次考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考)各项资格证书;在省级及以上各级专业竞赛累积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项(获奖学生145人次),其中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竞赛一等奖5项、ACM国际大学生程式设计竞赛中获得亚洲区域赛优秀奖2项。该系已有7届共1538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大部分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精神获得企业好评,一些毕业生已成长为IT界精英。
专业设定 综述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主干学科,现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体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套用技术”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在教学改革与套用研究的实践中,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得省级示範中心立项、以嵌入式套用为方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省级特色专业以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资料库套用》等两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网路工程为校教学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012年10月,以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係为主联合申报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得省级重点学科立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专业按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掌握所学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毕业生适宜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技术开发和套用研究工作。
本专业主要分嵌入式套用方向和网路工程方向。嵌入式套用方向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常用的嵌入式软、硬体开发工具;获得套用系统设计、作业系统系统裁剪、套用软体开发和项目管理方法的良好训练,具备较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套用的能力。网路工程方向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路的软体开发技术和硬体配置技术,获得网路系统规划、组网与配置技术、网路安全和网路编程等方面的良好训练,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路软体开发与硬体配置能力。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彙编语言程式设计、高级语言程式设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作业系统、Linux系统套用、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软体工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嵌入式Linux开发。
软体工程 培养目标: 专业根据技术和市场需求发展动态最佳化课程设定,通过校企合作突出软体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工程化综合套用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能快速适应软体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体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程式设计方法及相关最新软体开发环境与工具的使用,掌握现代软体工程的理论及开发方法,具备规範实施软体工程化的开发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软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的套用型高级软体工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软体开发、套用研究、软体项目管理、软体测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相关产品的经行销售等工作。
闽江学院计算机系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式设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体工程导论、作业系统、资料库原理及套用、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体过程与项目管理、软体质量保证与测试。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 专业按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培养适应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掌握所学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适宜在企事业单位、通信设备製造商、运营商、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通信技术及其套用、通信系统集成技术的套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目前主要分无线移动通信和图像处理与通信两个方向。无线通信方向培养具有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移动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开发、调测和套用的工程能力。图像处理与通信方向培养具有图像与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与多媒体同步、传输技术及宽频通信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图像与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入、图像与多媒体通信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调试、检修的工程能力。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位讯号处理、通信原理、资讯理论与编码、移动通信、数字图像处理。
基础设施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闽江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由专业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组成。总面积7138.08平方米,设备资产2508万元,实验室30间,较好地满足各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需要,提供多种方式的预约、开放性实验等服务满足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需要。签约教学实习(实训)基地9家,签约产学关联合作机构19家。
党建思政 该系党总支被评为省级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截至2012年12月以前,系部相继推出了低年级班导师制、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等相关举措,密切了师生关係,引导并养成同学们对专业与学科的认识与思维习惯。同行专家以及职场专家的各种讲座、大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多种形式的学科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月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认识与实践的空间。
科研成就 该系以“闽江学院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以及省教育厅的科技创新平台“闽江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託,积聚全系教师开展套用研发、工程转化等科研活动,有4个项目在“6.18”大会上成功签约对接。主持了国家863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人才基金、省产学合作重大项目、省重点项目、省自然基金等一批研究课题,与福建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移动通信公司等企业开展共同研究与开发,产学关联办学方式取得较大发展。截至2012年12月以前,在CN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6本,其中3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多项专利与软体着作权,其中有一项发明专利在全国第十九届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