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蚕学专业;
1990年于华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8年于浙江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3.7-1987.9助教,苏州大学蚕桑系;
1990.7-1995.5讲师,教研室主任,苏州大学蚕桑系;
1995.9-1996.5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6.6-1997.6副教授,日本三重大学访问学研究;
1997.7-2002.1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2000.2-2002.3 浙江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浙江大学生化研究所副所长;
2002.10-2003.10教授,系副主任,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访问研究;
2003.11-2005.7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农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5.8-至今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主要贡献
期刊论文
非转座子载体介导的转基因家蚕表达hIL-28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38(8): 724-729(通讯作者)
转基因家蚕丝腺组织和转化家蚕培养细胞表达hIGF-Ⅰ.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 39(7):677-684(通讯作者)
表达短lef-1 dsRNA的转化细胞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 36(10): 1356-1363(通讯作者)
科研成果
1. 人表皮生长因子核酸序列及其套用.发明专利,ZL2004,10065878.X,
2. 改造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方法,发明专利,
3. 製备转基因家蚕的方法及其製药用途,发明专利,ZL2005,10037759.8,
4. 一种发育可控的家蚕的构建方法及发育控制方法,发明专利,ZL2008,10243141.0,
5. 一种家蚕生物反应器製备人白介素28A的方法及其製药用途,发明专利号:ZL2010,10161096.1,
一种控制家蚕蛹发育的方法, 发明专利,ZL2011,10 175284.4,
获奖记录
1.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2009年;
2.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97年,2002年,2007年;
3. 宁波十佳科技创新青年(宁波市第二届十大科技创新奖),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