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2021-02-16 00:00:08) 经验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贵阳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隶属于教育部的我国成立最早的九所国立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贵州省省属重点高等医学院校和贵州省唯一的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 所属地区:贵阳
  • 学校类型:教学中心
  • 所属院校:贵阳医学院

简介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原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58年, 1961年院系调整时停办,1985年恢复重建,2003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是我省最早且唯一开展高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单位。学院现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1个地方病研究方向的 博士培养点,以及14家专业实习基地。2001年以来,相继获6个国家和省部级资质,包括:“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资质”、“卫生部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B级资质”、“贵州省法医毒物检测司法鉴定资质”、“贵州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检验工作机构资质” 和“省级营养师培训基地”。另有“大学生心理谘询中心”以及挂靠在我院的“贵州省预防爱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历经数十载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技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卫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为促进贵州省乃至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经历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成立于2008年,其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雏形阶段(1985年-2003年):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源于1985年重建的贵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10个学科单一管理的教学实验室。1998年,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启动了实验教学改革,对课程设定、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并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画。2003年,学院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大了面积,集中并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并对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统筹管理。
第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2004年-2007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切实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2004年,通过日元贷款以及争取各种专款等加强了实验教学硬体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硬体条件。2005年,贵阳医学院为进一步理顺和规範实验教学管理,成立了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综合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侧重承担本科生前3年的实验教学和后2年的专业生产实习及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两室均于2005年底通过了贵州省教育厅评估。
第三阶段:创新改革进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以来,贵阳医学院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及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和人才战略,于2008年决定将两室整合成立“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以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统一集中管理,实验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心始终铭记贵阳医学院首任院长
李宗恩 教授提出的“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精神,以培养高素质、複合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创新教育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并探索性实施“三三四”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即抓三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推三新(新体系、新内容、新方法)、促四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急能力)】,并通过“四模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技能培养模组、综合能力培养模组、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模组、应急能力培养模组)实施并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突出:①以典型案例导入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及新知识拓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②以课题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不断增加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项目;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切入点,将科研项目成果和科技社会服务经验运用于实验教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毕业科研实习、实习基地实践实习、参加科技社会服务工作等,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髮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得以稳步提高。
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也促进了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联合教学等,并取得显着成效:有1个省级本科示範性专业(预防医学);1门省级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2门校级重点学科(环境卫生学和卫生毒理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医学心理学),4门校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4部(主编《毒理学基础》和《社会医学》,副主编《预防医学》,参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编、参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规划教材17部(如《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第二版、《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第二版、《社会医学》(双语版)等),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0部,主编地方病防治专着3部(《砷与健康》、《中国饮水加氟问题特别报告》(日文版)、《氟研究文集》),自编实验教程或实习指导8部。同时,中心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特点,加大“联合教学指导组”和“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评聘34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联合教学指导组客座教授或现场兼职教师,建立了14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通过联合教学与校外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着提高。
目前,中心承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全部实验教学课程,教学任务涉及全校18个本科专业18门课程,开设实验项目149项,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占46.3%,综合设计性实验占26.2%,创新性实验占20.1%,公共卫生应急实验占4.0%;地方病防制特色创新性实验占3.4%。实验项目开出率100%,实验年均学生人数1929人,年均人时数182444。此外每年还承担27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4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近3万人时数。同时,面向校内外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开放实验平台。
中心教师在西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之路,为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培养的学生中共有34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5人次获省级奖励、307人次获院级奖励,公开发表实验研究性论文45篇,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主的贵阳医学院爱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协会2005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3次荣获省级奖励,在各类徵文比赛中有8人次获奖。培养的学生进入单位后,能胜任工作,在抗击SARS、禽流感和A型H1N1流感传染病暴发、在汶川地震卫生防疫、在爱滋病预防控制以及地方病防治等现场实际工作中能力突出,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励,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多数已经担当起重任,成为单位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通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逐步建立了系列管理制度以及网路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880平方米,仪器设备478台件,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5台件。仪器设备总资产703.9万元。已基本建成仪器设备较先进、设施与功能较齐全、管理规範、运行较高效、资源共享并开放服务、环境友好且符合人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平台。2009年,我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已通过国家级专家的评审,获建设经费555万元,项目实施后本中心的实验教学能力将得到跨越式发展和提高。
中心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理论课与实验课互通,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4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兼职教师25人,另有专业实习基地现场兼职教师29人。中心教师中高、中、初级职称分别为50.0%、29.7%和20.3%,硕博率67.2%,以中青年教师为主(<50岁占87.5%),平均年龄36.8岁。近年来,中心教师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41项,其它60余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2项,厅级和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9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指导本科生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59项。中心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国预防医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近5年,中心已接待国内外50余所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500余人次的参观考察,并获得高度评价。中心教师受国际学会组委会邀请10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年平均10余人次,省级学术会议年平均15人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6次,促进了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
经过多年递进式的建设与发展,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已形成鲜明的特色:
① 校内外联合实践教学特色: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及平台资源,实施校内外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联合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促进了複合型、实用性人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效明显,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② 地方病防制研究与实验教学结合特色:中心紧密扣接国家及贵州省地方病防制形势严峻的实际,通过教学实践和实验研究,针对性培养了一大批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实用性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成绩显着。
③ 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社会服务一体化特色:利用来之不易的6个国家和部省级资质平台,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为我省乃至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