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铎,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赵鸿铎
- 国籍:中国
-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 职称:教授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本科:同济大学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1994-1998)
硕士: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1998-2001)
博士: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03-2007)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2014–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2008.7 – 2013)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2003.7 –2008.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助教(2001.3 –2003.6)
主要成就
参加工作10多年来,长期从事铺面工程(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的科研、教学与学科建设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6项来源于国家“863”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交通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关于铺面交通荷载、铺面结构、铺面预防性养护和铺面排水等方面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採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累积损伤原理、通行-覆盖率概念等,建立了我国机场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新方法。该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相关的道面结构施工技术已成为国家一级工法。在姚祖康教授的指导下,研发了我国公路领域的第一个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并融入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建立了路面表面和内部排水技术体系,以及公路水毁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率先在国内展开智慧型铺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智慧型铺面是指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信息互动、能量採集等智慧型能力的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智慧型化是一下代铺面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下一代环境友好型铺面、功能型铺面、路联网系统的基础,符合铺面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在路面发电、自动轮迹分布规律检测等方面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纳入国家一级工法1部、行业标準1部、地方标準1部。依託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参与出版教材1部。曾获得“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被交通部授予2010-2011年度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荣誉称号。
出版着作
《机场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