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基础化学教程
作者:傅洵、许泳吉、 解从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基础化学教程
出版年:2012-5
页数:452
定价:49.00元
ISBN:9787030341051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2版)》是在《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2007,科学出版社)基础上修订再版。全书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统一安排,和谐关联,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四大化学平衡(酸硷平衡、沉澱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与相应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电位分析套用,物质结构,元素化学与简单仪器分析及套用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第2版)》对学生在较短学时内掌握基础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物质与化学反应的计量
1.1.1 物质的计量
1.1.2 化学反应的计量
1.2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1.2.1体系与环境
1.2.2 状态与状态函式
1.2.3 过程与途径
1.2.4热、功、热力学能
1.2.5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热化学
1.3.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与焓变
1.3.2 标準摩尔反应焓,热化学方程式
1.3.3盖斯定律
1.3.4 由标準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1.3.5 计算反应热效应的其他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2.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1.1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2.1.2 标準状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与相关计算
2.2化学反应速率
2.2.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2.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3 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的限度
2.3.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3.2 标準平衡常数与标準自由能变
2.3.3 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1.1 基本概念
3.1.2 误差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及减免的方法
3.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3.2.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
3.2.2 偶然误差的分布
3.2.3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2.4显着性检验
3.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1 有效数字
3.3.2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硷平衡
4.1 酸硷平衡的理论基础
4.1.1 酸硷电离理论
4.1.2 酸硷质子理论
4.1.3 酸硷解离常数及酸硷的强度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硷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
4.2.1 基本概念
4.2.2 酸的分布係数与分布曲线
4.3 酸硷溶液pH的计算
4.3.1 质子条件
4.3.2 弱酸弱硷水溶液pH的计算
4.4 酸硷平衡的移动
4.4.1 稀释定律与同离子效应
4.4.2 活度、离子强度与盐效应
4.5 酸硷缓冲溶液
4.5.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与缓冲能力
4.5.2 缓冲溶液的分类和选择
4.5.3 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
4.6 路易斯酸硷电子理论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酸硷滴定法
5.1 滴定分析法概述
5.1.1 基本概念
5.1.2 基準物质与标準溶液
5.1.3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2酸硷指示剂
5.2.1 酸硷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
5.2.2 指示剂的变色範围
5.2.3混合指示剂
5.3 酸硷滴定曲线
5.3.1一元酸硷滴定
5.3.2 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硷的滴定
5.4滴定终点误差
5.4.1 强酸、强硷滴定的终点误差
5.4.2 弱酸、弱硷滴定的终点误差
5.4.3 终点误差公式
5.5 酸硷标準溶液的配製和标定
5.5.1酸标準溶液
5.5.2硷标準溶液
5.6 酸硷滴定法套用实例及其计算
5.6.1直接滴定法
5.6.2 间接滴定法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沉澱溶解平衡
6.1 溶度积与溶解度
6.1.1溶度积常数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係
6.2 影响沉澱溶解平衡的因素
6.2.1 同离子效应
6.2.2盐效应
6.2.3酸效应
6.2.4 配位效应
6.3 溶度积规则及其套用
6.3.1溶度积规则
6.3.2 溶度积规则的套用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7.1.1 重量分析法及其分类
7.1.2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7.1.3 沉澱重量法对沉澱的要求
7.1.4 影响沉澱完全的因素
7.2 沉澱的形成与沉澱条件的选择
7.2.1 沉澱的形成
7.2.2 沉澱条件的选择
7.3 影响沉澱纯净的因素及获得纯净沉澱的措施
7.3.1 影响沉澱纯净的因素
7.3.2 获得纯净沉澱的措施
7.4 沉澱的过滤、洗涤、烘乾或灼烧一一称量形式的获得
7.4.1 沉澱的过滤与洗涤
7.4.2 沉澱的烘乾或灼烧
7.5 重量分析的结果计算与套用实例
7.5.1 重量分析的结果计算
7.5.2 重量分析套用实例
7.6沉澱滴定法
7.6.1 莫尔法
7.6.2 福尔哈德法
7.6.3法扬斯法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
8.1 基本概念
8.1.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数
8.1.2 原电池
8.2 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
8.2.1 电极电势
8.2.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3 电极电势的套用
8.3.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8.3.2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3.3 计算难溶电解质的K昆或弱酸的K了
8.3.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8.3.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8.4 元素标準电极电势图及其套用
8.4.1 元素标準电极电势图
8.4.2 元素标準电势图的套用
8.5 化学电池
……
第9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10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1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12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13章 配位滴定法
第14章 非金属元素(一)
第15章 非金属元素(二)
第16章 主族金属元素
第17章 过渡金属元素
第18章 镧系元素
第19章 电位分析法
第20章 吸光光度法
第21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