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2021-03-25 12:22:28) 经验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于2008年经院系调整后,由原来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原套用技术学院的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合併组建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隶属:重庆文理学院
  • 在校学生:在校学生近1000人
  • 位于:重庆

学院简介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多年专科办学基础上,2001年招收物理学(师範类)本科专业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本科专业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工学)本科专业学生。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工程技术、套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製造与自动化四个专科专业。2010年,学校成立材料学院,我院机械、机电专业划入该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其中物理学专业分师範方向和无损检测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电子工程方向和微电子製造工程方向,在校学生近1000人。

师资力量

该院设定有物理学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实验技术教研室。物理学系负责物理学专业教学和全校大学物理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负责物理电子学学科建设;电子工程系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全校电子技术公共基础课教学,负责电路与系统学科建设;电气工程系负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专业教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约4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0%。

教学条件

为了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现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该院成功实现了将“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培育了“知识就是力量,实验推动科学,技能决定生存”的文化理念;营造了师生、设备、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实验室文化氛围。通过“日元贷款项目”、“中央地方共建”和学校常规实验经费投入等使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180余万元,能够开设实验项目达400多个,实验室专职技术管理人员5人,很好的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目前已建成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教学科研

该院教师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2名教师获“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有6名教师成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在研和结题的各级各类教改项目15项;市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8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近三年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中,有15人次获奖。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主持市、校级科研课题20项。2004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参考书3部,获国家发明专科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生培养

该院成立了以电子电器维修设计与製作为主的电子电器协会、以物理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为主的物理协会、以营造人文氛围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燎原网路报社和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并进行社会实践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以赛促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重庆赛区一等奖,参加重庆市“校园之春”职业技能大赛,有一组获得一等奖,两组获得二等奖。重庆市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套用设计竞赛喜获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市级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市级二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市级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市级二等奖。

学院发展

自86年以来,该院已为社会输送了近2700名各类合格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各区市县,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四川、湖北、广东、福建、海南、上海、浙江等15个省市工作。该院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企事业管理、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工作,他们中有优秀教师,有硕士、博士,有基层单位领导,有自主创业的企业家,许多人成了单位上的工作骨干。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怡情砺志,诚信博学,格物致知”的办学理念,全院师生有信心、有能力为渝西地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腾飞做出贡献。

专业设定

物理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教育理论,初步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以及能对中学常用电子电器实验设备和其它电子电器产品进行维护、保养和初步维修的高素质套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
2. 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能力;
3.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中学常用电子电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初步维修;
4.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5.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路教育技术的能力;
6.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7. 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套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8. 具有外语听、说、读、写综合套用能力,能较为熟练地阅读和翻译物理类科技文献;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套用能力;
9. 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準》,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基础、理论力学基础、电动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基础、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82.5学分 (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分)
学位课程学分:79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独立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维护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术套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
2、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所需的充分的职业训练,具备电子设计、单片机套用及系统开发的实际能力,具有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好能力;
5、具有外语综合套用能力,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科技文献,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公共套用能力、专业软体套用能力和编程能力;
6、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準》,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位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实训(上机)、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A(含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含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含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含实验)、EDA技术、感测器原理及套用(含实验)、信号分析与处理(含实验)、软体实验2(设计仿真类)、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含实验)、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含实验)、电子设计综合训练、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训练、通信电子线路(含实验)、毕业设计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标準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187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78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