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

(2021-06-08 02:26:24) 经验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

基本介绍

  • 书名: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217页
  • 开本:16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黄亚东 陆正清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22092571, 7122092577

内容简介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可作为生物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製药技术类、食品类(食品工程、食品科学等)的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学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选修或辅修教材及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
与专业学习的关係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热点
三、生物化学与现代工业、农业、医药
等领域的联繫
四、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生物化学的发展套用前景
第二章 糖类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糖的概念
二、糖的种类
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
二、单糖的性质
三、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
第三节 二糖
一、还原性二糖
二、非还原性二糖
第四节 多糖
一、澱粉
二、纤维素
三、糖原
四、果胶质
第五节 複合糖
一、糖蛋白
二、蛋白聚糖
三、肽聚糖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最有希望
替代石油能源
第三章 蛋白质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的重要功能
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与分类
第二节 胺基酸
一、胺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二、胺基酸的理化性质
三、胺基酸的製备和用途
第三节 肽
一、肽和肽键
二、天然存在的重要的活性肽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第五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係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係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係
第六节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四、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
测定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二、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程式
三、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蛋白质组学
第四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一、酶的命名
二、酶的分类及编号
第三节 酶的化学本质、组成及催化
特点
一、酶的化学本质
二、酶的组成
三、酶的催化特点
第四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係
一、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原的激活
三、别构酶与同工酶
第五节 酶的作用机制
一、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
二、影响催化效率的因素
第六节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反应速率
的因素
一、酶促反应速率的测定
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七节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
一、酶分离提纯
二、酶的保存
三、酶活力测定与酶活力单位
第八节 酶工程简介
一、化学酶工程
二、生物酶工程
三、酶工程的套用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第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
的人
第五章 核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三、细胞中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二、RNA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三、核酸的变性和复性
四、核酸的杂交
五、核酸的研究与生物技术的关係
第五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一、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
二、核酸的超速离心
三、核酸的凝胶电泳
四、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核酸的研究与现代分子生物学
技术
第六章 辅酶和维生素
第一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B。和羧化辅酶
二、维生素Bz和黄素辅酶
三、泛酸和辅酶
四、维生素PP和辅酶I、辅酶Ⅱ
五、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
六、生物素
七、叶酸及叶酸辅酶
八、维生素B,z和维生素B。z辅酶
九、硫辛酸
十、维生素C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和胡萝蔔素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第三节 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一、金属酶类与金属激活酶类
二、含铁酶类
三、含铜酶类
四、含锌酶类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中国维生素产业的发展历程和
市场前景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
二、生物氧化酶类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一、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功能
二、NADH氧化呼吸链
三、FADH2氧化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
利用
第八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酵解
一、糖酵解(EMP)的反应过程
二、糖酵解的反应特点
三、糖酵解途径的调节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五、丙酮酸的去路
第二节 三羧酸循环
一、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醯CoA
二、三羧酸循环(TCA)的过程
三、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四、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五、TCA循环的回补反应
第三节 磷酸戊糖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节 糖原的代谢
一、糖原合成
二、糖原分解
第五节 糖的异生作用
一、生化反应过程
二、糖异生的调控
三、糖异生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 血糖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三、糖耐量及耐糖曲线
四、高血糖与低血糖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发热时机体代谢有什幺
变化?
第九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脂肪的降解
一、脂肪的酶促降解——脂肪动员
二、甘油的降解与转化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第二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一、n一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三、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二、甘油磷脂的降解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
一、胆固醇的合成
二、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转变与排泄
第五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脂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
硬化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和胺基酸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二、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互补作用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二、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三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一、蛋白酶
二、肽酶
三、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第四节 胺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脱氨基作用
二、脱羧基作用
三、胺基酸分解产物的去向
四、一碳单位的代谢
第五节 发酵生产谷氨酸的生物化学
机理
一、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二、谷氨酸生产菌需具备的生物化学
特点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汉思·阿道夫·克利布斯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与临床医学
一、痛风症
二、Lesch-Nyhan综合徵
三、核苷酸的代谢拮抗物及临床套用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痛风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调节
第一节 代谢途径的相互关係
一、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係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係
三、脂肪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
关係
第二节 代谢调节
一、酶合成的调节
二、酶活性的调节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科学家莫诺
第十三章 信息分子代谢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複製
二、反转录
三、DNA的修复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一、转录
二、RNA複製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三、肽链合成后加工处理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第十四章 生物膜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组成
一、生物膜的定义
二、生物膜的特性与结构
三、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四、生物膜的类型
第二节 生物膜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信息传递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揭示生物膜的奥秘
第十五章 生化药物
第一节 生化药物简介
一、生化药物的概念
二、生化药物的特点
三、生化药物的来源
四、生化药物的种类及其发展
第二节 生化药物的基本生产工艺
一、生化药物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二、生化药物的提取
三、生化药物的分离纯化
四、生化药物的后处理及製剂
五、生化药物工艺技术的发展
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我国现代製药工业的发展状况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植物可溶性糖的测定
实验二 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
实验三 蛋白质性质的实验
实验四 胺基酸纸色谱法及蛋清胺基酸成分测定
实验五 醋酸纤维薄膜分离蛋白质
实验六 酶性质的实验
附录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製方法
参考文献
实验七 液化型澱粉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八 过氧化物酶动力学性质分析
实验九 食物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十 核酸的定量测定
实验十一 酵母RNA的提取与组分鉴定及其地衣酚显色测定法
实验十二 糖酵解

序言

本教材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等档案精神为指导,以生物技术类、製药技术类、食品类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编写而成。
教材内容包括糖类、蛋白质、酶、核酸、辅酶和维生素、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降解和胺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调节、信息分子代谢、生物膜、生化药物、生物化学实验等,总学时数72学时。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教材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①对基础理论知识,力求简单、易懂、可用。在基本保持生物化学体系的同时,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教材中增加了紧密联繫药学专业的内容,例如,生物膜、生化药物,使教材具有专业针对性。
②在新知识补充方面,密切关注本学科及行业理论、技术发展以及新技术在生物产业中的套用,并将其融入教材中,儘可能地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③在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加强与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教材的协调,注重知识的配套与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讲解和理解记忆。
④在体例设计上,每章前设定“学习目标”栏目,指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预习和认知;每章后有“本章小结”、“複习思考题”,便于学生複习、消化课堂知识和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教材中补充了15篇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阅读材料”,介绍生化史料、生化学科前沿信息等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将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由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陆正清、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柯世怀主编,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韩秋敏、荆楚理工学院汪小舟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温拥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邱玉华、荆楚理工学院李安梅、太原科技大学李文斌、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杨利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李晓璐。全书由陆正清负责统稿,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黄亚东担任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许多文献和资料,在此对相关文章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且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