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澡读书赏析(3)篇
(2019-07-08 00:20:56) 读书赏析 -
作者:杨绛
《洗澡》是新中国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洗澡读书赏析 第(1)篇
很喜欢杨先生的书,感受得到她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很细微,比喻很牛,特别是形容罗厚生气时,眉毛由“十点十分”转为“十点七分”,把我给笑岔了,哈哈,文中很多描述都相当精彩。前两部注重写各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业线和爱情线相互穿插:余楠的小聪明和虚荣让人唏嘘不已,内心戏比较多;妮娜这种对文学不认真的人还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和组长,让人不服气;姚宓对文学的认真以及活泼乐观的性格让人很喜欢;彦成热爱文学是个好作家,但是精神上的出轨给了负分;最喜欢的还是丽琳,适合嫁娶,端庄、大方、高学历、懂人情世故,在外懂得给丈夫面子,连吵架都用英语,但是就是选错了人,误了一生,没有得到丈夫的呵护;罗厚和宛英也很棒,善良真诚,打心里对朋友好,朴实无华的两个人,在本文中算是难得的正能量,人生若有这两个朋友真的是幸运至极;还有一位姚妈妈,看穿不说穿,有趣有情调,可以和女儿相互打闹,也可以给女儿出主意,当福尔摩斯。第三部写“洗澡”,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浪费,“朱千里像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呆呆怔怔,家都不敢回”、“余楠仍是哭丧着脸,又灰又黄,一点都不像黄胖和尚,却像个待决的囚犯。许彦成忧忧郁郁,不像往日那样嬉笑随和,朱千里瞪出两只大眼,越见得瘦小干瘪,丁宝桂还是惶惶然”这些形容让人看了很感慨很心酸,个个都是知识份子,要把自己说得越惨越不像话,挖掘“烂疮”让人民群众满意才可以过关,真的很可笑,这个澡洗得人心惶惶。澡洗完之后又归于平静,各自回到新的岗位。之前看杨先生的《我们仨》,被他们一家三口的真挚情感所打动,现在又看《洗澡》,不一样的文风,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杨先生,听说《洗澡》是《围城》的姊妹篇,着实又该把《围城》翻出来再读一遍。
洗澡读书赏析 第(2)篇
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感谢杨绛先生一支妙笔,将这一切尽情刻画。其实,此文不仅是彼时知识分子的写照,也是整个社会的写照吧,以小见大,以平常见深远。河马、江涛涛之流,傻、蠢、愚,装腔作势,趋炎附势,不失时机利用一切可利用之源去中伤人、损还人,却未必利了己;张敏之流虽有着娇小女生的貌,却缺了真女生的性,善妒,惯于耍手段,与各色人等周旋,连一起玩的同学、朋友都不放过;朱千里之流学究气十足,真本事不缺,虽口无遮拦,偶尔出言轻佻,但口花心不花,有血气,有格调,受到迫害,宁死也不愿受辱;而那些次第上任的各色领导,实在不愿说,讲了太多的政治,却全然不懂专业,更缺乏能明断的脑子,稍被挑拨,即能改变立场,或许根本就没有立场吧。还有就是专唱高调,不务实---这估计是中国官位人士一来的做法,以前是,现在是,估计将来还是。最喜欢姚宓和许彦成,敬业、善业,具一颗良善、质朴的心,明明懂很多,却不显山不露水,温和、诚挚,不攀高,不踩低,如果能走出书本意见,估计脸上永远是恬淡、温和的笑意吧。虽说,在书中宓是第三者,但又是最不能让人责怪的第三者,最让人同情、最能让人理解的第三者,感觉她和彦成才是一对儿---彦成遇到宓之前都不懂什么叫爱情,糊里糊涂就结婚了,而且婚姻里也没啥进展,他遇见宓,对她心起波澜,应该不能与真正的背叛等同罢。只可惜,这两人都太理智、太冷静,尤其是宓,把彦成仅起的那么一些离婚、再婚的念头都给浇灭了,到头来,一个去了名校当老师,一个去了图书馆当管理员,他们的情分大约也就就此打住了吧。很替二人可惜………
洗澡读书赏析 第(3)篇
虽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听到很多关于那个年代受迫害的故事,可以想象那是个血雨腥风,知识分子苦不堪言的年代。杨先生却把这段经历写得如此云淡风轻,足见先生的胸襟。
对于婚姻爱情,杨先生的观念比我这个80后恐怕要先进一个世纪。文中余楠的重婚,许彦成的婚外爱情,被伴侣和社会的接纳程度,让我很惊讶。的确,爱情中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可对家庭的责任,这个伦理道德不是旧社会最推崇的吗?我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局限性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许的爱情还是发乎情止乎礼,不算违背道德,主旋律还是与我的价值观相似的。只是看他对待自己夫人的态度让人心凉,虽说没有实质性出轨吧,可也不该如此理直气壮。
说到底这毕竟不是本言情小说,爱情观不是最重要的,从经历过那场苦难的杨先生角度看,也许只想隐晦的发发感慨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