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08 00:23:33) 读书赏析 -
作者:古川武士
每个人都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这是人的天性。想要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培养习惯的阶段性特征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掌握坚持下去的诀窍,科学克服惰性,将培养习惯的过程变得像刷牙般轻松自然。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一、为什么总是三分钟热度?
大学时期,我常常三分钟热度。
那时候想学的很多,想说一口超牛逼的口语,弹一首好听的吉他,不过坚持没几天又回到原点。
毕业后很多想做的事情大多无疾而终。
2016年,我觉得我该做些改变了。
开始5点半起床,健身,持续阅读,写文章,写日记,自媒体,经营社群,我突然发现坚持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而我认识的一个人,从写作小白,到签约作家,到自媒体人,畅销书作家,坚持写作5年,最终实现人生梦想和财富自由。
当然,你不一定喜欢写作。
但为了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比如读几本专业书,精通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才艺,可是现实裹挟着懒惰和享受屡屡将我们从理想的高地摔落下来!
为什么我们总是坚持不了?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要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站在大队伍里面。可成功往往属于能坚持的那部分人。
怎样将“目标-放弃-焦虑”的行为模式升级成“目标-坚持-成功-喜悦”,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今天五月要介绍的方法来自日本古川武士的名作《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他有个独特观点:如果“坚持”本身变成习惯,那么任何需要坚持的习惯都能培养。
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坚持、成长类书籍数不胜数鱼龙混杂,今天之所以介绍这本书,是因为几个原因:
专业人:作者现为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一直在系统研究培养习惯的阶段性特征及应对方法。
专业事:多年培训及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成功经验,研究了超实用的方法论。
外部评论:日本亚马逊网站上一直是读者五星好评。
二、发现难以坚持的真相
“了解问题及其根源,你就成功了一半”。
这是营销界的经典名言。so,我们先要知道习惯性半途而废的原因。
古川武士认为人之所以常半途而废是因为“习惯引力”,是指身体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受比较舒适,发生变化则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心理学上称之为“舒适圈效应”: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在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轻松、自在。
无论你定下一什么目标,是健身一小时还是一周一本书,都意味着发生改变即打破原有的舒适圈,这时候习惯引力就会起作用,本能地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
但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必须克服习惯引力,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身体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当某一项行动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就会变成习惯,进入“舒适范围”,大脑也会启动习惯引力保护其不受改变。
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常年跑步的人,突然停下来会浑身不对劲,常年写作的人,要是拿下他的书写工具,便感异常空虚乏味。
所以当我们前期努力克服习惯引力,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之后,后期就能轻松坚持下去。
三、21天靠不靠谱?
朋友丽丽之前听了一堂微课“21天养成早起健身习惯”,那段时间她热火朝天,每天6点前登陆软件打卡,然后跑步5 公里上传朋友圈,之后再洗漱完上班,然后一个月没过完,就没然后了……
21天?靠谱么?如果是真的,丽丽为什么一个月之后又回到解放前?
其实不全错,只是不全对,因为没有考虑到习惯的类型。
作者认为习惯是分成几种类型的:
行为习惯:指动动手就可以做到的习惯,比如写日记、浇花等。
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身体习惯:是指要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比如减肥、跑步、早睡早起等。
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思考习惯:指像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等习惯。
这种习惯养成需要更长时间,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两年才能培养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21天培养习惯”有的人适应有的人不适应的原因。
归结于一点,不同类型的习惯需要克服的习惯引力不同,所需时间也就不同。
四、为什么万事开头难
有没有发现,习惯越坚持越容易,最容易放弃的时候是在刚开始的时候?
所谓万事开头难。
培养习惯的过程需要缜密地设计,如果随随便便开始行动,极有可能会因为“习惯引力”的作用而遭到挫败。
作者将习惯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指出每个阶段症状,设计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第一个阶段,反抗期(一般1-7天)
症状:身体抗拒改变,只有三分钟热度。
反抗期最容易失败,是因为“习惯引力”在作祟,你想改变可是你的身体在抗拒。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失败率高的人,通常在一开始就失败了。
对策一 “婴儿学步”
“婴儿学步”是指像小宝宝学走路那样,从小目标做起。
让要改变的行为对身体的影响尽量减小,从微小的改变开始。
有的人定目标一开始就来大的,结果没几天就夭折了,在抗拒期要像刚开始看上一个女生——从借一本书开始,有借有还,然后再说我也有一本好书,再有借有还——慢慢来,不能一上来就去开房,结果有可能被送进牢房。
而身体就是那个“女生”,你要改变她,就得让她慢慢接受新行为带来的变化。
比如5分钟整理,阅读15分钟;读两页书,写一页日记等微小习惯做起。
对策二 简单记录
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刻意地记录下来。
记录其实是调动理性的力量,去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的掌握事实,让自己和身体的习惯引力做浴血奋战。
记录还能让自己更清晰看到所付出的努力,而人对于付出过艰辛努力的东西会更加珍惜,从而不许自己轻易放弃。
比如我刚开始养成健身和阅读习惯时,会在日历本上画三角形、圆形、S形,三角形代表健身,圆形代表阅读,S形代表不吃晚餐。(现在才发现人家的S身材都是靠天生的好嘛~)
这样每天记录就会给自己一个信息:都坚持了这么多天,现在放弃多可惜啊。
记录时可以更详细点,比如每天读了多少书,减肥期间每天吃了多少食物等等。
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一般8-21天)
身体反抗期之后,就慢慢接受新习惯,接下来就要提高习惯培养的强度,而这时习惯引力又开始阻碍我们,从而进入第二个阶段。
症状: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失败,半途而废。
要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对策一 让行为模式化
就是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尽可能弄成固定的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行为。
比如跑步习惯,每天7点。读书习惯,固定在每天晚上8—9点。
对策二 给自己多几条命——设置例外规则
在习惯养成上千万不能完美主义——一次失败就丢盔弃甲——要知道,“0与1”的差别远远大于“100与1”的差别。
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状况,也就能提前考虑好应对措施,让计划保持弹性。
比如加班晚了,回家打开Keep练一段瑜伽代替7点的跑步计划。
对策三 引入奖惩机制
进一步从外部的环节来强化前两个对策,“行为模式”和“设定例外规则”,加强对身体不稳定期的支撑作用。
我以前如果实现了连续一段时间的目标,就会买个包或者新衣服奖励自己(女人想剁手,无论怎样都会找到合理的理由)。
第三个阶段,倦怠期(一般22-30天)
症状:提不起劲,感到厌烦而前功尽弃。
克服倦怠期,需要“玩点新花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变化
对策一:添加新变化
一件事情重复做,做久了肯定烦,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能。所以要主动给自己添加变化。
作者提到日本著名相扑选手贵乃花成功减肥的方法,据说每天出门跑步带不同款式的墨镜,既耍酷又玩出了新花样,促使自己多坚持。
其实,多买几双不同款式的跑鞋,几套不同颜色的运动服,都有助于去除倦怠期的腻烦心理。
对策二:计划新习惯
在倦怠期,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就像通关打游戏一样,提出一个新目标和新愿景,有助于你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
五月之前在分享【无痛起床法】(感兴趣的们可以戳每天五点起床的人生,真是妙不可言!)特别提到,千万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
比如你想早起,刚开始最好不要跑步,而是当你养成了早起习惯,再去培养跑步这个习惯。
这样可以提高成功概率,尽量别高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过程自然而然的产物。
在目标制定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改变的事,而不是盲目跟风别人的行为,一旦确定就要全力以赴,注重习惯培养各个阶段的节奏。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1941年10月29日,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会堂里,上万名学生等待着世纪伟人丘吉尔的演讲。
只见这位年迈的老人在助手的搀扶下缓缓地走上讲台。他扫视了一下黑压压的人群,半天不做声。
突然,一个苍老但无比有力的声音响起:
Never, never, never giver up!(绝不,绝不,绝不要放弃!)
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说完,他缓缓地走下讲台,坐上汽车,扬尘而去。
过了一会儿,人们才反应过来,瞬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最后一次演讲,据说也是他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人类史上最简短的一次演讲。
这位二战功臣,毕生经历无数,经验满满,他就只说了这一句话,可见他深知放弃意味着什么、坚持有多重要。
坚持,不管是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举足轻重。
1
其实不单是丘吉尔,很多名人都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比如我们熟知的马云就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他还说: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怎么定义失败,你放弃了你就失败了。
成功之路并不拥挤,因为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在通往成功之路的半途就放弃了。
为什么坚持那么难呢?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里,作者给出了解释: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被视为是一种威胁。正因为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地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
作者给了这种现象一个专有名词叫:习惯引力。
习惯引力会干两件事情:第一是抵抗新变化,当你开始培养新习惯时,身体就会反抗,阻挠你这样做;第二是维持现状,比如你昨天凌晨两点钟才睡,今天不知不觉也会熬到那个时候。此外,戒烟、戒酒、戒暴饮暴食很困难,也是因为习惯引力会让你维持现状。
你不必自责,我们就是被设计成这样子的,这就是难以坚持的原因。
所以,改变很难。因为一切成长都是逆人性的,都必须走出固有的舒适区。
2
不要以为习惯引力都是不好的,事实上它是中性的。它能够维持坏习惯,也能够维持好习惯。当习惯引力作用于好习惯时,你的人生就会像开了挂一样。
什么是习惯?书中是这样定义的: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刷牙之所以简单,就是因为长年累月已经这样做了,每天临睡前到了那个固定的时间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牙刷。每天刷牙毫不费力,甚至都称不上是坚持,它已经化作了无意识的行动。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你不这样做就会浑身难受。
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所有的行动95%以上都是由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习惯会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并在大脑中设定好程序,成为自动化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想偷懒,无意识的行动恰好就符合大脑这一省力原理。我们必须要顺应这个原理,培养更多的好习惯,从而走向自动化进阶的人生之路。
3
习惯如此重要,怎样培养新的好习惯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培养习惯有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反抗期是在第1天到第7天,也就是第一周。这段时期很想放弃,原因正是因为习惯引力作用。
这个阶段失败的原因有三:
第一:太贪心,想同时培养两种习惯。你想想,这个时候同时有两个习惯引力作用在你身上,你意志力又薄弱,不失败才怪。所以,培养新习惯,一定要专注一项。
第二:行动规则太多太复杂。复杂的事情容易失败,简单的事情容易坚持。你要采取的是简单有效的行动。
第三:太在意结果,导致行动节奏被打乱。以减肥为例,你不需要每天都称重,只需要按照计划稳健执行就行了。
这个阶段不用过于苛责自己,只要保持行动就行了,哪怕是非常非常微小的行动,比如你想培养写作的习惯,不必要求自己每天要写够3000字,每天写100字,都是值得称道的。
不稳定期从第8天开始到第21天,也就是第二、三周。这个阶段可能会遇到突发事件,容易被周围的人影响,你需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而且,适当要给自己增加难度,达到一开始设定的每日目标。
你需要将自己的行为模式化。还是拿写作来说,这个阶段你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同样的事情,比如一早起来就在同一张书桌上写上1000字,培养写作的节奏感。但是也要设定例外规则,比如哪天有事情需要提早出门,不能写作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安排晚上的时间补上,保证每天的写作字数。
倦怠期是在第22天到第30天,也就是第四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感到厌烦,提不起劲,甚至会觉得一成不变很枯燥。这时,你可以适当给自己增添一些变化。比如改善一下写作的环境,写作时小声地放点轻音乐,还可以计划下一个习惯。
经过30天,度过了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可以说,一个新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4
我现在依然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名言警句: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当时对这句话并没有多少感受,只是默默背下来了。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这句简单的话并不简单。
可能世界并不复杂,成功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那些成功的人只是不断做对了简单的事。简单却正确的事情一天天重复下去,就变成了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依靠时间的复利,这个人就会逐渐变得不简单起来。而那些不断重复的坏习惯,也会有时间的复利作用于它,从而越来越积重难返。
那些极度自律的人,都是依靠习惯的力量,过上了开挂的人生。
意识到这点,就应该在年轻时尽可能多培养一些会受用终身的好习惯。
5
谈习惯的书还有《习惯的力量》《微习惯》《战胜拖拉》,可以结合着一起来读。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好习惯塑造好人生,但往往是要人先建立习惯,习惯才能反过来塑造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说是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能够坚持长期做一件有益件的人,无论在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异,而这个坚持往往就取决于好习惯。反观那些“朝秦暮楚”的人,都往往是在习惯这一点上做得不好,因此才导致了行为不受控,所以才很难取得成功。
这个社会上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习惯。如村上春树每天坚持跑步,因此他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马云,他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是一个很出色的英语老师,而在此之前他在西湖旁边坚持了晨读好几年的英语。还有第一夫人宋美龄,一生都是美丽的,她无论走到哪里,长期坚持保养和化妆,连孙中山很少见过她素颜的样子,一辈子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都是美人……
最近正在学习行为管理,读了几本书,感觉每本书中的内容都是非常的相同,很多观点和内容也是极其的相似,所以要学习行为管理的话,并不是有多大的难度,只要把这些书中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转化为行动,这样的话就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体系,先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机制,然后再在行动上建立一个规划在执行起来,只要能够坚持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本书作者曾也是一个行为懒散,没有一个固定习惯的人慢慢发展为一个有好习惯并且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非常的有实用性,我个人比较喜欢,并且推崇的两个地方是:
1、习惯的奖惩方法,作者就习惯的成败,列举了有很多习惯养成或失败的奖惩方法,在习惯养成的路上,通过奖励拉动自己前行,通过惩罚推动自己进步,从身体上和心理上来激励自己,在一步步“威逼利诱”的情况下,习惯就容易养成。所以本书中的习惯养成方法是非常的有实用性的。
1、习惯养成的例子,书中作者总共只交7个关于习惯养成的例子,每一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非常的实用也是相当重要的,从早起,戒烟,运动,理财,整理,学习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一的讲述,每个例子都非常的有实用性,并且执行起来也不是非常的难。结合上一本所读的微习惯两本书,一起结合起来培养一个习惯,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直到成为自己的行为。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拥有好人生的思想,我们人人都有,而差的就是行动,只要行动起来,便会形成习惯,形成习惯,慢慢深入骨子里变成了性格,最后就成就了自己的好人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行为管理成就更好的人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