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步履不停读书赏析(3)篇

(2019-07-09 00:21:29) 读书赏析

步履不停

作者:是枝裕和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亲撰,经典代表影片《步履不停》原著,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大奖。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步履不停在线阅读地址

步履不停读书赏析 第(1)篇


看完这本书,脑子里莫名想到一句诗:当时只道是寻常。真像啊,后悔、愧疚以及怀念。相处时的不耐、矛盾、小心眼,经过时间沉淀后显得如此混账和可笑。原来人们都是在失去后才开始成长的。

这是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吗?不是的,没有那么简单。过世大哥的忌日将一家人聚到一起,现实的逼仄,沉重的回忆,别扭的父子关系,这场悼念对于男主角而言只是一场过于形式的茶话会。可以看到,一家人的形象十分鲜明,不像是情景喜剧里面那样的欢乐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私心和不讨喜的一面。只是普通人而已。正是这份普通让读者默然,因为我们也曾经历过这些。那些久久不能释怀的童年经历、对亲人的怨怼、嫉妒和依赖,这种别扭的关系与血缘连在一起,斩不断也解不开。所以,要把一切都说开吗?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相处,说错了就立马指出,做错了即刻纠正,无话不说,无话不可说?既然是一家人,坦诚相待不是很正常吗?大错特错!不要低估了人性。自私、傲慢、懒惰,这些都是人的本性,做错事后的第一想法是如何逃避这不是很正常吗?希望集一家人的宠爱于一身,不愿与他人共享这并不奇怪吧?父母偏心更优秀的孩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所以,人类不是那种可以完全相互理解的生物。该抱怨的就去抱怨,想后悔就去后悔,享受温馨和欢愉,接收歉意与和解,这才是家庭,正常的、不完美的普通家庭。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你成长,那些琐碎的回忆成就了你,即使你不认同现在的自己。

步履不停是这本书的主题,说得很对啊,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向前走,伤心时生活也不会暂停一秒让你歇息。我们都走的太快太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机会去和解,于是误会和矛盾悄悄地随我们同行,直到因果消散、尘埃落定,才开始后悔、怀念。想想真是矫情,明明做错了却不肯承认、后悔了却不愿弥补,待到时间将彼此冲散,一切只如初见。

步履不停读书赏析 第(2)篇


一次回家引发的关于父母与子女的爱恨情仇。

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小孩不完美的家庭。

当我们长大,步入社会,成家立业,才发现,很多回忆里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影响着我们至今的言行举止。

大哥为了救溺水的小孩而亡,父母不喜欢被救的那个小孩变得越来越胖,也不喜欢那个小胖子长成大胖子来每年来家里祭奠大哥。

母亲眼里,大哥是完美的。我肯定比不上大哥。

而我又对父母有些若无其事的埋怨和恨意。

大部分人还是在治愈童年。

我学着做丈夫,做父亲的时候才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是枝裕和的文在平淡中带着一丝哀伤,就如黄昏,惆怅又宁静。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而害怕回家,则是家人和自己的不幸。

当我们长大,开始腐朽,才懂得不完美的父母也是多么的重要。

哪怕曾经有再多的不理解,怨恨,父母离开后,一切都化作对父母的不舍和思念。

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龙应台的《目送》。

都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温情又哀伤的故事。

我们总要面对父母老去和死亡,那么尽量不留遗憾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吧。

步履不停读书赏析 第(3)篇

第一次读是枝裕和的作品,词藻朴素,细腻,情节舒缓平淡,但却引人深思,心灵为之波动……之前在收音机前听到很多人为了一个话题而争论: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年轻的母亲说:孩子是第一位,因为他是家庭的未来甚至祖国的未来;正处事业巅峰的青年人士认为事业是重中之重,毕竟事业给了我们人生价值与生活质量;而初出茅庐的零零后认为自己才是第一位,对自己不好还指望对别人好?……最后有一位中年人士则吐露:曾经的他,把自己放过第一位,也曾置工作为生命,更把孩子看过第一位……但现在让选,他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父母……因为只有失去了父母才发现自己失去了依靠,而相比失去更痛苦的是自己的悔恨懊恼……恨自己过于忽视父母,懊悔没有多陪一陪他们……作者写的就是后者,父母健在时把回家探亲视为负担,当他们真正去世了,怀念不已,又悔恨交加……文章虽短但甚是精悍……以此为戒!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