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3)篇

(2019-07-11 00:11:07) 读书赏析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作者:陆铭
罗辑思维节目推荐!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著名经济学家陆铭关注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反成见聚共识之作。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 第(1)篇

相当棒的一本学者的书,看到了作为学者应有的爱国爱民情怀!“对于某种优越的身份依依不舍,其实就成了不平等的捍卫者。”说的太有道理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多是因为政策造就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最初农业对工业的反哺,离不开广大民工辛勤汗水的付出。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资源的流动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从低效率低产出的地方流向高效率高产出的地方。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资本、人才都出现由西部向东部,由落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是经济规律决定,政府人为限制人才流动,和强制资本倾斜配置,导致生产要素低效。从比较优势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各地去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但是各地短视的政府和短视的为了追求gdq,尤其是落后的地区在国家政策倾斜下,盲目建开发区到处引进工业,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工业产业有很强的集聚效应,最后往往引来的不是下蛋的金鸡,而是发达地区淘汰的低产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此外,房价的过高也导致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各地政府在单一的土地财政背景下,只有不断卖地维持高房价。本书还分析了土地流动的可能性,眼前一亮,农民为什么进城打工并不能融入城市,过年还要大迁徙回农村呢?为什么不能带着土地流动呢?土地本身不能流动,但是土地指标可以,家乡的土地换成城市的建设指标,城市不断扩张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至于人多带来的城市病世界各国已有治理经验,城市的发展不能堵要疏,不能靠限制户籍限制人口!除了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外,恐怕还有中国一直以为诟病的户籍制度,各地政府包括城市居住者,都害怕这么多农民分享了他们的城市福利,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自身利益都主动成了瞎子!农民为城市做贡献缺难以享受同等的城市居民福利:教育,医疗,养老。。。政府的户籍制度让农民打工者难以成为城市人,即使家乡的土地晃着也不会割舍,否则一旦城市没有他们的落脚处,他们降何处容身呢!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 第(2)篇

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着眼于生产要素改革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对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限制农村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思路等提出不同见解。

地区间发展均衡更应该关注人均层面。

阻碍农村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是双输,促进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压力缓解,一方面进城农民宅基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农村走集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之路。另一方面城市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

人流集聚不是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技术和管理,不能因为公共服务供给不够而限制需求。

打破惯有思维,一句话总结本书就是,当前中国的问题不是城市人口集聚太多,而是还欠缺集聚。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 第(3)篇

全书感情基调: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饱含深情。

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国家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城市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从希腊退出欧盟开篇,讲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汇率的统一导致各个国家失去了利率调整这一利器,而生活习性、地区语言障碍的又导致了人口流动缓慢,这是造成欧洲债务危机的两大根源。

作者大力倡导城市化,认为城市化能够实现很多小城市或者农村不能实现的“大战略”,通过城市化自动调整劳动力的分配和土地配置,让效率低的劳动力向效率高的劳动力市场流动,增强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本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作者认为户籍政策的推行,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属于“恶政”。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打击犯罪,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市场的调节应当交给“那只无形的手”。

作者全篇使用浅显易懂的词语来简述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已及应该采取的态度和看法,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和认识,不过全篇重复内容较多,略显啰嗦。评分4.5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