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1 00:25:08) 读书赏析 -
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一个全新的宇宙观,一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科学史话。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与《上帝掷骰子吗》并称国内科普两大经典。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最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本书上部(前五章)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巨星纷纷谢幕之后,超级巨星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最后四章是本书的下部,下部比上部更精彩,结构更宏大,故事更神奇,真相更惊人。在下部中,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的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景,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最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万物理论。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汪洁:《时间的形状》(2)
(接上)
能量守恒: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所谓运动不灭效应。假设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能量,那么这种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产生成绩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质量。反之,如果继承了一种结果(如遗产),就可以减少努力(能量)。佛教讲因果报应,能量很像是因,质量很像是果。有因才有果,因果互变。这是物理原理揭示的社会法则,没有不经努力的无因成果,没有凭空得来的好事。只动嘴不动手,白日大梦是不会成真的。
时空弯曲: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大。在引力越强的地方,时空被弯曲得越厉害。其实并不独物理效应如此,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公司,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这些存在者之上,他们对于别的人吸引力是很强大的。在他们的周围,时空效应也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人为什么要追求强大?因为强大的质量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稳定感。反之,则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
黑洞:“请把我们的宇宙空间想象成一张细密的网,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就像一个球放在这张网上,这个球质量越大,体积越小,则在这张网上下陷得就越深。刚开始只是像一个小小的凹陷坑,但是随着下陷的深度越来越大,就会越来越像一个空间中的“洞”。任何掉进这个洞里面的东西想要出来,就好像井下的青蛙想要跳出来,必须达到一个能逃出来的最低速度才行,我们称这个速度为“逃逸速度”(以上摘自本书)。在社会中,过度强大的存在最终也会成为“黑洞”,比如黑暗中世纪的宗教,本身就是一个吞噬了人类未来的“黑洞”,而文艺复兴和现代科学,就是摆脱这个“黑洞”的“逃逸速度”。导致本世纪初全球经济灾难的雷曼银行,也是这样一个“黑洞”。在当今世界,最大的“黑洞”莫过于美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治强人们无限和不可控制的政治权力,尤其是我们要警惕的可怕“黑洞”。
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基本粒子的行为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精准的测定它们的速度和位置。这种不确定性提供给我们的教益是:这个世界并没有百分百一定怎样的事物,这就呼应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便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单位,看似不变,其实也是无法完全测定和掌握的。
祖母悖论:这是一个时间旅行幻想,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母,那么你祖母既然死了,你又怎么能存在?你不存在了又怎么能回去杀死你的祖母呢?围绕这个悖论,作者为我们梳理了几种可能:第一种,自由意志丧失说。所有该发生的历史都已经发生,你不可能改变这个历史,所以一旦你回到过去,你就会丧失自由意志,你完全被历史所控制,你无法改变任何历史的一丁点。第二种,时空交错说。你是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你回到的那个时空和真实的历史时空是平行纠缠在一起的,但永远不可能相交,你可以看见历史,但不能影响历史。就是说“只能看,不能摸”。
第三种,多历史说。历史不止有一个,当你干下了任何改变历史的事情时,世界就分裂成了两个世界,在我这个世界中希特勒倒台了,在你那个世界中希特勒最后成了全世界的偶像(以上摘自本书)。这种科学幻想对于我们而言,在审美之外,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现实性,即专注于现在时和未来时,对于已经发生的过去时,永远不要后悔不要纠结尤怨痛苦。
基本粒子:世界的所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割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分割为夸克;然后又是形形色色的“子”被发现,什么费米子、玻色子等等。但是,终于有到头的一天。根据现代最新的物理理论,到头来,一切都是——空。最小最基本的粒子是空的,什么也没有。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佛祖的论断: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既然最后都是空,那么我们的一切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使这个“空”在我们存在的这个时间以内“不空”,正是“空”所赋予我们的最大的意义。
希格斯子:这是整个标准粒子模型中最后一个没有找到的粒子,而恰恰是这最后一个粒子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粒子,它产生了世间万物的质量,你想想,如果没有了质量,那么我们所见的一切有形物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希格斯子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震撼的别名——上帝粒子(以上摘自本书)。换言之,如果没有这个粒子,其他事物就会失去形象和联系。因此,也未妨把它看做是一种联系力。我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这个使理论和实际发生作用的联系,就是希格斯子。无论是审美精神知识还是实际应用知识,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切学习将失去价值。所以这个看起来最无用的粒子,恰恰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因素。
最后,摘一段作者后记中的话作为本文结束: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理想,等将来获得了财务自由,要为中国的科普事业做点儿贡献,比如赞助一些科普作家,投资拍点科普的动画片、电视剧甚至电影等等。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朴素的信念,那就是中国的希望在于开启民智,而开启民智在于科普教育。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做科普跟有没有钱完全是两件事情,没钱人有没钱人的做法,有钱人有有钱人的做法,关键在于是去做还是不去做,早一天做就是早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早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等价于延长自己的生命。”
在生活中,我个人提倡八个字: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任何事情不是说要万事俱备才能行动的,正是没有万事俱备,恰恰就构成了我们必须立即行动的理由。这是在科普之外,作者提供给我们的另外一件礼物。
2019-2-20
PS:此为时光社主题读书作业笔记。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说句不好听说的,阅后第一感觉是废话太多,这个感觉也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明明三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需要三页纸来描述,更糟糕的是作者用自以为幽默的笔法,而在一个成年读者看来却略显幼稚和无聊。我是读完时间简史过来的,反差太明显。时间简史精简短小,深奥紧凑,读起来非常费力费时,每章都需要反复阅读,大量额外查阅资料,然而每一个小的章节精读后都会感到很大收获,每个章节相互独立却又联系紧密有很强的发展关系。这本书内容很浅,大概小学生毕业阅读起来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不过,实在是由于理论物理太过宏大,时间简史虽然扼要论述其发展,还是遗落了太多精华。这本书少数几个在我看来有价值的点,即对于原有知识体系的补充,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星际贸易学等,后几章还有点价值。笔者的物理学知识比我肯定是强很多,但对于理论物理的认知也是十分粗浅的,比起霍金的得心应手结构严谨,感觉还有很大差距。
总的来说,算不上一本好的科普读物,闲来无事翻翻也无伤大雅。现在比较期待《上帝掷骰子》这本书,希望会是一本深浅适宜,有趣有料的书~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当你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看到的全都是宇宙的历史”n这应该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浪漫的一句话了。也许很多发光源此刻早已经消失,我们看到的也只不是过几十亿年前的样子,即便知道它们消失了,确依然会无能为力,因为已经发生。光锥之外,皆为虚无,光锥之内,皆是命运。非常值得一本书,也应该是介绍相对论里最容易读懂的一本了,例子也很生动。从洛伦兹变换讲狭义相对论,从等效原理讲了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光速不变下时空的矛盾,讲了广义相对论推论黑洞引力波预言,宇宙常数与哈勃观测到的膨胀,双缝试验与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弦论与万物理论。循序渐进地概括了或许是人类探索史上最重要的100年,其实更深奥的原理也不明白,但看完之后会对生命抱有敬畏。生命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那些平日发生的琐事呢?nn正如作者所说,若有生之年能等到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万物理论,那人生就完整了呀。对于咱们这样只能在长河中凑凑热闹喊喊加油的普通玩家也算是一种慰藉了吧。毕竟爱因斯坦到最后还不知道引力波真的存在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