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1 06:03:01) 读书赏析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作者:菠萝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但和你以往见过的该题材的书完全不同。这不是一本“养生秘籍”,不会推荐什么神奇的保健品,但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不会保证任何癌症都是可以战胜的,但会告诉你,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会告诉你,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最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这不是一本“癌症生物学”,不会堆砌各种专业词汇,但会让你明白,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为什么影星朱莉30多岁就主动切掉了乳房和卵巢。这不是一本“癌症临床指南”,不会指导你如何化疗和放疗,但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化疗放疗会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开发新的靶向药物。希望这本书把癌症的一些基本知识明明白白地讲给大家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希望患者和家属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推荐和选择;希望医务工作者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知道前沿的药物研究方向和成果;希望科学爱好者读完这本书能了解癌症的本质和社会上癌症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 希望大家知道癌症的真相,不再恐慌,不再盲从。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基因?污染?饮食?抽烟?都不是,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我自己总结的简单数学公式:P=abcd式中,p为癌症发生概率;a为细胞分裂次数;b为每次分裂产生突变基因数目:c为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d为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失败概率。人活每一天都伴随着大量的细胞更新,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a数值变大;同时岁数越大,免疫系统越弱,对癌细胞清除能力减弱,d数值变大。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后需要修复,而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器官长期慢性损伤,会导致组织反复修复,细胞分裂次数a变大,就容易诱发癌症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是看肿瘤是否转移。那癌症到底是怎么致命的呢?但是大致说起来往往和器官衰竭有关,或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系统性衰竭。肿瘤转移后危险性大大增加,一方面是一个肿瘤转移就成了N个肿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肿瘤喜欢转移的地方往往是功能非常重要的地方,最常见的转移是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这4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由于系统性衰竭。癌症为何那么难治?在我看来有3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自患者自己,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第三个原因是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大家应该都把脐带血免费捐给公共脐带血库,除非家里已经有患者,不然就不要花私人脐带血库这个冤枉钱。除去低概率,使用私人脐带血还有几个大的科学问题,公司是不会告诉你的:1.对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比如白血病,突变在怀孕阶段已经发生,因此患者出生时的脐带血里面往往已经包含了突变癌细胞。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自身的脐带血进行移植,相当于用少量癌细胞去置换大量癌细胞,没有意义,保证100%复发。事实上,医学上已知使用自身脐带血治愈白血病成功率极低。2.用异体脐带血治疗白血病比用自己的脐带血效果更好。3.脐带血一般只有几十毫升,和骨髓移植动辄几百毫升相比,脐带血里面含有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很少。4.脐带血会过期。5.脐带血的提取、转移和保存都是高技术活,对人员和硬件要求都很高。化疗和放疗就是杀敌一千,自损×(若干)百。至于×具体是多少,就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现代西方抗癌药物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三次大的革命:第一次是1940年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现在绝大多数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属于这一类。抗癌药物的第二次革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到2000年后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的“靶向治疗”。第三次革命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免疫疗法,相对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有一个本质区别:“免疫疗法”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症细胞。质子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相对普通放疗,精准度更高,治疗毒性、副作用更小,在部分肿瘤患者中可能提升肿瘤控制。但光靠它并不能治愈肿瘤。质子治疗性价比如何质子治疗就是一个字,贵!是药三分毒,和任何药物一样,“免疫检验点抑制剂”也是有副作用的,虽然普遍比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要轻。根据我前面讲的,你或许已经猜到了,“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的主要副作用就是刹车松得太厉害,让免疫系统过于活跃,不仅攻击癌细胞,同时也开始攻击一些自身细胞,产生暂时的“自身免疫疾病”。但万幸这些都是可控、可逆的,停药后一般会消失。比起有些化疗甚至靶向药物的强烈副作用,比如持续腹泻、强烈厌食、骨髓抑制等,免疫疗法还是要温和多了。CAR-T目前在部分白血病和淋巴癌的治疗中效果非常好,但在实体瘤里面的测试进展相对缓慢。谋财不害命,国内免疫疗法现状。菠萝个人非常看好溶瘤病毒这类治疗方式,但作为科研工作者,还是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大家这个新型疗法背后存在的风险和应该谨慎的地方。个体差异:对不同人疗效可能会很不同。剂量控制:这个病毒最大的风险在于剂量控制。太少病毒可能没用,太多病毒会引起太强的免疫反应,非常危险。免疫清除:病毒疗法基本是一锤子买卖,只能治一次,无法重复给药。副作用:我们对这个病毒疗法的可能副作用了解还不够充分。文末总结一下:1.为了不得肺癌,请不要吸烟!2.为了一旦得了肺癌比较好治,请不要吸烟!我先抛出我的观点:雾霾肯定是致病物和致癌物,让小孩远离雾霾摧残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集体被迫“同呼吸,共命运”是很悲剧的事情。大家谈转基因色变,但是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我估计很多人没有真正的概念,其实转基因的本质是给细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质,这些新蛋白质或许能促进生物体生长,或者能产生抗药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只是蛋白质。所以我们吃转基因食物,就是吃了传统食物+新蛋白质。那转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争论的本质就应该是新引入的蛋白质是否对人体有害。我之所以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为这种新引入的蛋白质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一,人类还没有掌握自己创造全新功能蛋白质的能力。第二,所有的蛋白质都是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肠里都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总而言之,对于转基因,现在没有证据说明它对健康有任何害处,大家大可不必谈“转”色变。中医和西医之争,我觉得更多是哲学之争,而非纯粹的科学之争。中医强调“系统”和“经验”,西医强调“对症”和“证据”。目前,我觉得纯靠中医取代西方药物来治癌症风险太大,成功率可能很低,且不可重复。但是中医作为西医化疗、放疗后的身体调理,优势比较明显。西医的弱点是靶点太单一,要做全面身体调理基本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也许中药反而会好一些。改变中医在抗癌界地位的最终方法还得是大规模临床双盲实验,让客观效果说了算。抗氧化保健品在抗癌、抗衰老上的效果在科学界一直是有很大争议的。目前为止,所有的大规模双盲临床实验都证明长期吃抗氧化保健品对健康并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吃抗氧化剂就跟喝白水一样完全没用,可能还好,但关键是有一些证据说明吃多了抗氧化保健品对身体并不好。对于防癌,心情好才是真的好,免疫系统好才是真的好我觉得,第一,如果酸性体质的理论是从婴儿出生和人健康时pH为7.4是弱碱性这个事实开始的话,酸性体质就一定和pH相关,要不然你就不要拿pH 7.4来做你的参考。第二,如果“酸性体质”和pH无关,你至少得告诉我用什么客观标准,我可以接受非西医的理论,脉象、气血也可以,只要经得起客观检测,来一个人,你就能告诉大家这不是酸性体质,并公布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别颠倒因果告诉我“得病了身体就是酸性的,健康就是碱性的”。我还可以瞎编说“得病的身体就是甜的,健康身体就是苦的,大家应该排糖”呢。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为何PET-CT不适合给普通人做防癌体检。PET-CT的主要价值是用于局部癌症(比如肺癌)患者的确诊和复发的监控,美国权威机构明确反对使用全身PET-CT给健康人体检,一是它用在普通大众身上有很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概率,对于发现早期癌症几乎没有价值;二是因为PET-CT本身就致癌,因此普通人根本就不应该用。“癌症标记物”在健康人体检中,并不能真的用于判断你是否患了癌症。1.没有一个“癌症标记物”是癌症特有的,良性肿瘤、胚胎组织乃至正常组织都可能表达这些标记物,这会导致“假阳性”。2.没有一个“癌症标记物”是所有癌症都有的总之,无论是PET-CT还是癌症标记物,都是被开发来用于癌症患者确诊和监测的,而不适宜于普通大众。经过300多年的研究,除去前面提到的病毒、细菌引起的间接传染,迄今报道过的人类癌细胞可以直接传染的案例凤毛麟角,且都没有被严格证实。因此现在科学界的普遍共识是人类癌症不会传染。生活中哪些辐射是真正可能致癌的电离辐射呢?· 核污染:日本核弹爆炸或者乌克兰核电站泄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 医用仪器:CT、PET、X线等都是电离辐射源,小孩应该尽最大可能避免使用,大人也要尽量少用。每年去做PET-CT体检的人真的是花钱买罪受。· 自然放射源: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镭-226、钍-232除了化疗和放疗,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层出不穷,里面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各种理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不做无用功,找到对自身疾病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真正已经证明了和甲状腺癌相关的因素只有两个:第一,儿童时期受到辐射。第二,遗传因素。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补碘过度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概率。癌症整体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几乎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癌症类型在发达国家发病率都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差异最大的是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肺癌,而这4类恰巧也是癌症中患者数最多的4种,几乎占了世界所有癌症患者的50%。因此,癌症作为一个整体是个不折不扣的“富贵病”,多数癌症都是“富人癌”。中国的各类癌症发病率都在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确实(不幸地)正在从发展中国家高速迈向发达国家。专利药为什么这么贵?是因为药厂太贪婪,不顾患者死活了吗?并非如此,苹果手机也好,抗癌药物也好,主要成本都不在于原料和生产,而在于上市前的研发和上市后的市场推广。现在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已经超过10亿美金,即使顺利也要大概10年,而且多数都会失败。这么高风险的事情,药厂为什么要干?就是因为新药出来以后有专利保护,能够垄断市场多年,在这些年里,给药品定以高价,这样才能收回开发药物的成本。药物是个特殊的商品,但药厂毕竟是个商业公司,为了持续发展,必须要盈利。为什么印度有便宜仿制抗癌药而中国没有?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度仿制药水平很高;第二,印度政府不作为。其实对于癌症患者和家属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癌症这个病,而是生活里挥之不去的对于未知的恐惧的阴霾。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一口气读完了Sarah微信阅读赠送的《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绝对是5星级科普好书n作者菠萝 ,本名李治中,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现担任美国诺华制药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癌症难治的三大原因:内源性、多样性、抗药性,因为突变的基因以及增生细胞不同,每个人得的癌症究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这一点很让我惊讶。癌症治疗的三次革命: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目前的最新技术,核心机理在于启动患者的免疫系统或从外部培养和植入免疫细胞,去攻击和杀死癌细胞而同时减少对正常分化增生细胞的杀伤。国内开展的免疫疗法为什么无效?通俗而言,都是加油(输入免疫细胞)而不是先松掉刹车(恢复免疫系统的检验功能)n肿瘤分冷热,主要看癌细胞周围有没有免疫细胞,有为热,无为冷n科学的癌症体检,作者只推荐以下两类体检,认为其他的各种豪华癌症体检套餐纯属浪费钱财(仅供参考),也就是说不属于这些情况没必要定期做癌检:n针对大众:n· 乳腺癌:女性,40岁开始,每年乳房X线筛查;n· 宫颈癌:女性,20岁以后开始,3~5年一次的宫颈刮片或HPV筛查;n· 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50岁开始,每年一次粪潜血检查,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仅针对高危人群:n·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在35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检查;n· 胃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应该在40岁以后进行定期胃镜或其他检查;n· 肺癌: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很棒的一本关于癌症的科普书籍,干货满满却又轻松有趣,值得一读。书中介绍了癌症的原因、种类、特征,医治方法一路以来的发展,还介绍了一些就医常识(如脐带血保存、“防癌体检”等)。很喜欢作者的态度和仁心,也喜欢文中精巧生动的比喻。阅读体验很好,读后收获也不错。每一次读到这种棒棒的健康类科普书都很感恩。作者说希望这本书能实现两个目的:帮助更多人了解癌症,鼓励更多人正视科学,我觉得他做到了~另外希望我国这个医和药快点跟上啊,一些乱象也该整治了,还是希望越来越好,早点和国际接轨~n本书成书于2015年,不知道这四年来又有什么新的科研进展呢?除了去作者公众号继续追一下的选择外,还突然自主燃起了读文献的兴趣(羞愧),回头读一读继续跟进~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