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1 06:04:04) 读书赏析
变身(第2版)
作者:东野圭吾
《变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苍井优、玉木宏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小说。东野圭吾在谈及《变身》的创作缘起时曾说:“距今约十五年前,我将住家与工作室分开,每天早上搭公交车转电车前去工作室工作。有天在公交车上突然冒出一个灵感,那就是:‘人类有左脑和右脑,要是其中之一和别人交换会怎么样?’当然,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当时我对人类的脑很有兴趣而看了好几本相关书籍,我想是因为这样,这个疑问才会浮上脑海吧。后来这个疑问化为小说的灵感,到我下公交车时,整个故事已经在脑中完成大半了,前后大概只花了二十分钟左右。对我而言,灵感极少像这样浮现,甚至可说这是唯一的一次。平常我总是得绞尽脑汁,想得满头大汗。”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第十四本,《变身》。

这本书的主题和《分身》非常相似,同是从医学领域塑造主人公;同是对医学手段下人的重生及存在意义的思考,只不过一个是脑移植,一个是克隆;同是用令人心痛的结局反对“人为地改变人”。但就二者相比,《变身》的批判性和吸引力都略逊一些,推理成分也不算多。

在结构上,这部小说有四个叙述角度,却详略得当,以主人公成濑纯一为主线,其他人的角度则是通过日记来表现。这种全面而自由的视角与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特点吧。

“大脑支配人。”按小说中所说,脑会影响人的人格、观念,而以前的记忆却还在。于是,脑移植后,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受到另一个人思想的控制,这样,自我意识就可能容易混乱,产生“我是我,我又不是我”的矛盾心理,让人备受折磨。显然,东野圭吾是从负面角度去揭示脑移植的影响的,最终,主人公败给了这种精神折磨。由此可见,脑移植给人带来的困扰,不仅仅在于把人变得优秀还是卑劣,更在于那种似己非己的意识所带来的不安感。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和东野的另外两部作品《分身》和《梦幻花》一样,讨论的是滥用科学带来的伦理悲剧。有时候人总会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觉得自己满身缺点,总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更好,可是当自己成了别人就真的会快乐吗?成濑纯一在一场意外中得到了另一个人的脑子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也在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京极强势的灵魂正在吞噬着他的灵魂。原来只有当失去自我的时候,原来千疮百孔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在纯一最后即将变身京极的时候,是阿惠的爱唤醒了他,原来变脑不变心。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体内的细胞都完全不同,但你认为自己还是自己,只不过觉得记忆还是自己,当你十年后回看十年前的自己,不也经常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傻得可笑,完全和现在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么?那么变的到底是你的脑还是你的心?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读东野的书,最开始总是以为是推理小说。不过连着看了两本非推理小说,而且很巧,一个是讲脑死后,活着的人如何看待,这个则是换脑后人如何算是死亡。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没有停止对永生的探索,生命的科学机理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脑控制人吗?但是做出脑高高在上的决定的也正是脑自己啊,而且再反过来,此时此刻,我不正在质疑大脑,也就是说大脑质疑大脑?宗教或是科学,唯物或是唯心,人类对自己的探索想来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我们能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但是我们对自己又有多少了解呢?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吧。住院之后的我也是对“但行善举,莫问前程”这句话感受更深了。

最后,心疼直子为了科学而牺牲了自己,当下意义下的死亡前,就已经牺牲了。至于雀斑的阿惠,纯一始终爱着她,或许苦痛也值得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