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追故乡的人读书赏析(3)篇

(2019-07-12 00:23:02) 读书赏析
追故乡的人
作者:熊培云
你是追故乡的人,还是故乡的囚徒?在这部自由温暖的文字中,追寻你自己的答案。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最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追故乡的人读书赏析 第(1)篇

◆ 必须赞美

>> 如果没有批评的自由,那么谄媚者的赞美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 艺术只能定格于一刻,生活却别有洞天

◆ 月光

>> 尼采说,没有音乐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 头顶上的星空从来不需要翻译

>> 满天的寂寥与古老的无穷

◆ 花儿与少年

>> 欲望的另一个词,叫公正

◆ 食人间烟火的自由女神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世界真正迷人的东西,不是自由,而是责任。既然无限的自由不可触摸,不如转身去担起有限的责任。在有限的责任里感受无限的自由。

◆ 魔鬼岛

>> 有的人是生活的囚徒,有的人是制度的囚徒,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囚徒

◆ 沉重的时刻

>> 捐赠者有一项权利,可以在椅背的铭牌上写一段话,以纪念自己的亲朋或爱人。

>> 充满了人性的文字

>> They lived and laughed and loved and left(他们活过笑过爱过而后离去)

>> 里尔克的《沉重的时刻》

>>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 追故乡的人

>> “平生书剑两蹉跎”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

◆ 绿雪

>> 所谓轮回,不过是改头换面的一点点永生的愿望罢了。

◆ 意义的巢穴

>> 中国人常讲安身立命。安身是为了肉体,立命是为了灵魂。二者从本质上说都是安顿。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得为自己找到安身之所与安心之所。

>> 和尚们常说“应无所住”,想来竟是欺骗世人的“假话”。这些心肠柔软的人,不仅把身子安顿在庙里,又把心安放在了菩萨身上。

>> 人是意义动物,一个人一旦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某种意义,从此就生活在这个意义的巢穴里。

>> 不要执着,同样是对不要执着的执着。

◆ 最后的贵族

>> 在美与意义的世界里,即使是一片枯叶也可以称王。

◆ 世界的影子

>> 很多年了,我一直喜欢梧桐。尤其是那些大大的叶子,活的时候认真地活着,死的时候也从不拖泥带水。

>> 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曾经不能理解的东西,慢慢能理解了。

◆ 雾霾节

>> 长于苦中作乐的民族

>> 幽默是中国人的救世主。幽默是反抗的开始,同时也是反抗的结束。幽默教会中国人苦中作乐,向死而生,在苦难面前出污泥而不染。

>> 中国人最担心的是自己讲出来的笑话,配不上这个时代的苦难。

◆ 买房

>> 购买的意义不只在于占有,还在于保全

◆ How long is now

>> 现在有多长久?

>> 时间不过是不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生长出来的相。时间不能倒流是因为已经发生的运动不能逆转。时间是世间最大的幻觉。我们走在各自的时间里,其实就是生活在各自的梦里。

>> 你不能感受我的时间,就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 皆大欢喜

>> 有意烧香何必面朝南海,诚心拜佛此处就是西天

>>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 庐山东林寺藏经阁前的“自修自持莫道此间非彼岸,即心即佛须知东土是西天”

>> “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

>> 对联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中道与平衡的

>> 中国的对联更追求皆大欢喜的文体

◆ 读书人的八字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有人说,旅行如性爱,满足的是人潜意识中进入的欲望。

>>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 书让我接近人类,树让我回归自然

>> 如果说书籍是我的乡土,那么雪莱、泰戈尔、罗兰、加缪、纪伯伦、柯艾略、余华就都是我的乡亲。当现实不足以容身,我就逃亡到书里,并且在书里旅行

>> 黄庭坚曾经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对镜则觉面目可憎”

◆ 寻书

>> 爆炸镜,它虚化了周围的一切,让老人这个寻书的动作显得更加专注

>> 你生前爱惜羽毛,凡事认真,死后谁还管你灵魂几斤几两,都差不多吧。那一刻,我真觉得人人死而平等,所有作者一律平等了。

◆ 寻找向日葵

>> 作品里有底层的艰辛,还有对生命的挚爱

>> 蕴藏在它线条与色彩里的坚实而自由的气息

>> 让我一度相信梵高终结了绘画

>> 活着的时候只卖出过一幅作品,死后哀名无限。这就是梵高。

>> “你来了。”“嗯,来看你了。”“我知道你会来,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你很久。”

◆ 神迹

>> 信仰首先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它理应让人变得内省而谦卑。

>> 我总是相信人是有内在的神性的

>> 那里没有上帝,也没有佛陀,有的只是我最初的故事与最后的愿望

>> 虽然身如囚徒,脑子里却装得下整个宇宙

◆ 上帝保佑

>> 人活在经验里,但经验是靠不住的。

>> “以马内利”

>> 以马内利相当于耶稣的另一个名字,它的意思是“上帝与我们同在”

>> 对一个作家来说,无论在过去或是未来的一切时代,最重要的是发现人的心灵

>> 命运从来都是对过去的总结,而不是对未来的决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即使是一个坚定的宿命论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他也会左右看看两边有没有车。

◆ 小天堂

>> 寺庙的好处,他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平,大家拿的钱,做的事,过的日子都差不多;二是人与人之间亲近,谁病了都有人照顾。

◆ 草泽

>>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 我相信凡是热爱自由且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都会有我意想不到的创造

>> 人“像大地一样风餐露宿,像上帝一样身无分文”

>> 人生有许多种可能性,而我只是选其中一种作为我的宿命在生活,所以我说我是我的沧海一粟,我是我万千可能之一种。

◆ 村葬

>> 无聊的送往迎来中度过多少空虚的日子

>> 都是以死者为大。在中国的传统里,一个人死了,就像进入了灵界,立即被赋予一种尘世里难以捉摸的神奇力量

>> 点把火的工夫,货就到了

◆ 两个小沙弥

>> 为什么“做了和尚”,他说“想做了就做了”

>> 人在世上,最该争回的是自己,至于那些争浮世浮名的事情,就算你曾经深陷其中,想不做了就不做了。

◆ 不负

>> 不负如来不负卿

>> 曾虑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辜负

◆ 捷径

>> “海明威所显示的无畏与男子汉气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伪装。我不喜欢走捷径回家的人。”

>> 回顾人类历史,凡被誉为高僧大德者,都没有真正离开过俗世。他们出家,不是为了了却凡尘,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家,回到芸芸众生中来。

◆ 天高地厚

>> “笔头剥削锄头”

◆ 割舍

>> 断臂求生

◆ 附录 把真理关进笼子——有关本书的问答

>> 有时候我会责备自己是不是过于留念过去,以至于没有未来。然而人就是这样。既然未来变幻无穷,遥不可期,我们就只好在已经定格了的过去找寻一些永恒的东西。

>> 人生是什么?说到底不过是一段有限的经历

>>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诗意地生活,那么他生命中的每一刻都会变得诗意,因为每一刻的时光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黏土,由他来塑造,赋予形态,锻炼成诗歌。

>> 单纯的平等就有可能沦为一种简单的暴力

>> 卢梭讲“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中国人以家为信仰,有责任心的人通常都会先努力救出自己,继而救起家庭。一旦完成了血缘上的救赎,他们改变社会的愿望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 “超稳定结构”

>> 一种以家为单位的精英救赎结构

>> 罗素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 我理想的爱情是在他人的命运中看到自己的使命,并且努力完成这一使命

>> 我们每一个人,生前一亿年没有遇着,死后一亿年不会相见,所以在活着的时候,一次寻常的擦肩而过,也值得珍惜。

>> 如果我愿意辩解,我会说我尊重并羡慕你找到了上帝,但是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并且赋予了我们自由意志,那么我们就应该运用好这份自由,包括怀疑上帝的自由——这才是对上帝负责。

◆ 后记 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

>> 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

追故乡的人读书赏析 第(2)篇

>> 米切尔在有关故乡的小说《飘》里写道——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 自序 故乡的囚徒

>>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两茫茫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和天涯。每个人要像爱故乡一样爱天涯。只有那样,他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 “应无所住”

◆ 土地

>> 有故乡而无自己的土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了。

>> “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 荒野

>> 荒野一无所有

>> 相较于荒野,文明恰恰是野蛮的。没有永恒的荒野,故乡就会渐渐丢掉灵魂,正如大地失去星空。

◆ 乡村公路

>> 然而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只过了几年,许多路面已经破败不堪。倒是那块功德碑至今完好无损,就好像历史已经作古,但历史书还在。

◆ 柔软的心

>> 在坚硬的外壳里面藏着一颗仁慈而柔软的心

◆ 大自然的儿女

>> 童年、孤寂、贫穷、暴力,荒无人烟的孤岛,被海水隔绝了的整个世界……

>> 远处起伏的山峦,林间升起的雾霭,车前飘落的黄叶……我感恩大自然不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还以四时不断变换的风霜雨雪丰富着每一颗孤独的心。

◆ 磨难

>> 牛生病的时候,父亲也会请郎中来给它治病,父亲没好意思找牛要钱,当然牛也拿不出。父亲知道,牛一年忙到头,耕田、耙田、拉磨,只有我们家欠牛的,而不是牛欠我们家的。

◆ 上大学的树

>> “那是几棵考上大学的树。”

>> 一批批的大树进城了,农村千疮百孔。那一天,我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棵考上大学的树。和这些被削枝去杈的树的命运一样,我当年也是被时代的巨浪连根拔起,冲进了城市,待漂浮不动了,就在一个角落里扎下根来。

◆ 喇叭

>> 天生喜静,但我并不在意喧闹

◆ 水壁屋

>> 这事说起来有些荒唐。我在欧美,经常见到一两百年前的房子。那些国家无一不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将过去的一切都推倒重来。

>> 每个人都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扔掉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 屋托邦

>> 春风大地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 邓拓原句“春风大雅能容物”

>> 汪山土库一共遇到了四次艰难时世,一是太平天国,二是日军侵华,三是土改,四是“文革”

>> 世事无常,地球每天都在不停地旋转,只为磨平万物的棱角。

◆ 盖房

>> 辛酸而甜蜜的生活细节

>> 这群人来去匆匆,像是行走于乡村的游吟诗人

>> 我在想,无论是种地、养蜂还是盖房,每一份贴近大地的工作,都有属于它的特定的诗意。

◆ 说谎者茂斗

>> 是编造诸如“明日夜里要多煮些饭,国民党要打回来了”之类的谎话

◆ 天井

>> 瞻望天井外面湛蓝的天空,倾听落雨时雨水从天井的瓦沟檐角淅淅沥沥流入地上的水槽

>> 想住回农村那种上接天下接地的房子。寻找一栋有天井的房子

◆ 沉船

>> 我们常常感叹光阴流逝,物是人非。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却是物非人非。

◆ 尘世屋顶

>> 人居屋顶下,鸟宿屋顶中,屋顶之上是苍穹。

◆ 荣枯有时

>> “谁没有两颗心/一颗心枯,一颗心荣

>> 他不仅告诉克利斯朵夫作曲时要有真诚的态度,而且还要对人生保持克制与耐心

>> 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

>> 一个人应当做他能做的事

>> Als ich kann (竭尽所能)

>> 你要竭尽所能,并且从容面对万物荣枯有时。

◆ 看风吹过山冈

>> 丘迟笔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人生常有的一种失落是,你原以为能够永恒的东西,在你的眼里慢慢被磨蚀,而你也从最初的无能为力变得无动于衷。

>> 人生常有的一种失落是,你原以为能够永恒的东西,在你的眼里慢慢被磨蚀,而你也从最初的无能为力变得无动于衷。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消散了的一切又重新在心头凝结,继而又一次飘散。

>> 《看风吹过山冈》: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

不用紧张,暴雨将至

我还有一天的时间

看风吹过山冈

你花一天的时间遇见我

我花一天的时间来向你告别

剩下的一天,我想和自己谈谈

看风吹过山冈

…… ……

>> 《看风吹过山冈》: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不用紧张,暴雨将至我还有一天的时间看风吹过山冈你花一天的时间遇见我我花一天的时间来向你告别剩下的一天,我想和自己谈谈看风吹过山冈…… ……

追故乡的人读书赏析 第(3)篇

◆ 移山

>> 乡村观照我内心深处关于永恒的某种隐秘的愿望

>> 贪婪与不知节制

◆ 糯米军团

>> 星散天涯,四海为家

>> “一个人只有离开故土,才能茁壮成长。”

◆ 半生菜园

>> 从故乡到世界,又从世界到故乡。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辈子的很多得失与寻找,无外乎前半生找后半生,后半生找前半生。寻寻觅觅,寻到的与要寻的都只是半生缘。

◆ 偷柴

>> 叶芝的诗《当你老了》

>>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 我能想起家庭和睦的一面,也是母亲在灶上做菜,父亲在灶下生火。如果爱是相伴相随,这一人灶上一人灶下就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 人力车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之问”

>> “君子远庖厨”

◆ 城市的幻象

>> 一年一度的感情役

>> 忘了那些没有意义的节日设定吧,我对自己说,每个日子都是平等的。我宁愿选择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 几家灯火

>> 那个弱不禁风的年月,一场风就能直接将我们的村庄吹回到秦朝。

◆ 姑娘你去哪儿了

>> 苏格拉底一样问她:“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 何处是巴黎

>> 看漫天浮云舒卷

>> 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在巴黎生活过,此后一生他去了哪里,哪里就是巴黎

>> 当年去巴黎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地理上远离了中国,在时间上找回了自己。

>> 我有两个故乡,一个在过去,一个在将来。

◆ 钢铁怪物

>> 所谓爱,就是给自己喜欢的人与物赋予意义

>> 人是半个上帝,他不能像上帝一样创造物质的世界,但是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万物赋予意义,是我们拓展自我、接纳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愿否定自己爱过的东西、恋人或者故乡,也是因为他们都变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 产权与记忆

>> 没有谁不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好在那里安顿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而一旦有了房子,可能又是另一回事。它像一个牢笼束缚着你。

>> 你虽然富甲一方,却没有多少记忆。你在银行存了很多金条,在不同的城市买了很多房子,这些金子和房子虽然名义上属于你,但如果只是像一堆废品一样存在那里,它们和你的生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 最简单也最善良的日子

>> 一个人只有经过一次逃难或者远足,才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 风雪夜

>> 我习惯在晴天拥抱世界,在雨天拥抱自己。而在这样的雪天,我更愿意将自己与世界全部归零,并且融合在一起。

◆ 原来的你

>> 细水长流的生活之美

>> 在各类艺术中,唯有音乐能够保留时空,储存记忆,将你从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引渡回过去。而原来的你,是那样的年轻。

◆ 随风而逝

>> 没有永恒,只有存在。

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伤逝。

>> 世间所有繁华,想来都不过是一掬细沙。

>>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随风而逝,包括风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