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懂印象派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2 00:23:34) 读书赏析 -
《如何看懂印象派》是丰子恺解读印象派的著作,一共五讲。丰子恺认为印象派画家是“光的诗人”,以纯粹的眼光描出色和光的世界。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印象派本末及其后续兴起、与之关联紧密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指点欣赏名家画作的入门路径。在《如何看懂印象派》中,丰子恺对其中的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点评,引读者体味绘画中的“光的言语”和“色的文字”。同时,丰子恺纵向勾勒西画源流,横向对比中西传统,点出东方绘画对印象派的影响,并对相关技法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理论剖析,指出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内在关联。本书全新编排,新增边栏说明,注说名家隽语轶闻,并随文配入多幅彩图,全彩展示这个十九世纪艺术史上的大转折。如何看懂印象派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文中每一句话中就会有很多“的”,阅读时有点不习惯,另外,文中很多画作非常模糊难辨。但不可否认,这还是很好的一本了解印象派的书籍。
作为非艺术人士,之所以突然对印象派感兴趣,还是从前段时间一部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说起,我因为这部电影而对梵高起了很大兴趣,之后,这种兴趣也延伸到了印象派上。
其实我对美术并不懂,这本书不算厚,但我却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为了梳理一下,写了这笔记,还是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哦。作为一个美术渣渣,估计里面有很多理解错误,还有待改善。
这本书共分五讲,节选自丰子恺的《西洋画派十二讲》,这本书中从印象派的起源,到新印象派的产生,再到后印象派的发展,最后一讲对四位后印象派画家做了详述。
印象派的起源,要从1859年间巴黎青年画家反对学院的团体运动开始,而最终真正诞生还要到1870年,从库尔贝的写实精神直接引出了马奈的科学主义化的艺术运动开始。印象派的出现,除了其主要因为当时的时代需求外,其创生还受到了日本版画及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的绘画的影响。“印象派”这个名称,源自于1874年4月纳达尔的一个自作展览会上的一幅莫奈的《印象·日出》,因其整个画面的画风,又因画名含“印象”二字,故被当时的人嘲笑戏称“印象派”。
马奈作为印象派的开创者,因他的外光倾向,故印象派的最初是外光主义,到后来是莫奈的刹那的印象主义,这是后话。印象派主张到户外去,到有太阳、有阳光的地方去。光与色,这是印象派所追求的,在这里,色彩的协调的美的表现,是绘画存在的理由的全部。是为了实现色彩的协调性而作某种情景描写,可以参考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被当时的人们所不齿,但马奈最终目的不在于画作的内容,而在于色彩的协调美。为了描出因太阳光微妙作用而生的丰丽的肉体上青叶的色的反映,为了表现这色调的魅力,故描写坐在草上的裸体女子。又为了要在绿色的主调中点坠白色,使全体的色调和谐明快,故描写一个白衣半裸体女子在水中游戏。
马奈的外光研究,是为了光而描光,描写“受着光的影响的物体”,以科学者的态度,从光到光,一步一步地观察、描写。
莫奈的刹那印象主义。此时,印象派道程又深进了一步,既以前马奈用形来写光,现在莫奈用光来表形。莫奈深受日本画的明暗调子与单纯适确的表现法的影响。除此之外,他又用强烈的原色来做出绘画的效果。莫奈认为形不过是光的假象而已,他既不想看出思想、内容的意义,也不用主观的态度,又不问对象的形体,对他而言只有“光”是印象,是形,是色,是存在。他所注目的只是光的研究。
印象派除了这二位元老的努力,不可少的还有一些成熟的画家作中坚。
“光的诗人”印象派画家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与色的所在。所以,莫奈以后可分为两种倾向:一、纯粹的风景写生,既西斯莱与毕沙罗;二、现代生活表现,既雷诺阿与德加。
这里面又可分为动体和静体,自然描写派与人体描写派。即马奈是外光派,莫奈出自外光,然所描刹那的印象居多。把这刹那的印象作动的表现的是德加(如:对舞女的描写);作静的表现,而偏于人体描写方面的,是雷诺阿;偏于自然描写方面的,是西斯莱与毕沙罗。
印象派之后发展出新印象派(1880年),也称“点彩派”。印象派作为艺术的现代科学主义化,而新印象派的科学主义理论化更进一步。他们用科学实证新印象派的原理:1.否定固有色,自然界中的色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万物本来没有色彩,也就没有“形”,我们所见无非是“色的轮廓”。这所谓的色,由太阳的光发生的,故分析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自然界可不止七色,新印象派认为是因为光波的速度不同,因着速度及角度的不同,使得色也千差万别。2.阴的否定。新印象派认为,“阴”不是光的分量的缺失,而是“性质不同的一种光”。3.色的照映。
新印象派按点彩描法进行描写,他们往往拿几种原色并列地涂在画布上,其各色混合而生的效果。新印象派画家具代表性的共四位:最初实行这分割主义(点彩派)于绘画上的修拉、马丹、西涅克、勒西达内。
后期印象派。这是从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科学主义化艺术向主观主义化艺术的转变。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高更、亨利·卢梭。与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现实主义不同的是,后印象派画家则为主观主义,他们往往极具“个性”、“自由”等特点。不问所描物象与所描的结果相象与否,以个人心中的感情对某外界物象进行主观再创造,是为“表现”。
如何看懂印象派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太阳、外气,与光明,新的绘画,是我们所欲求的。放太阳进来!在白昼的日光下面描写物体!”阅读丰子恺先生的《如何看懂印象派》一书真是享受,平实中透着智慧的光芒。先生认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术是精神的粮食,图画是美术的本位,看看这件事在人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于是,先生细腻地将印象派各位大师的风格区隔为:“马奈是外光派,莫奈出自外光,然所描刹那的印象居多。马奈晚年也有刹那印象的倾向。把这刹那的印象作动的表现的是德加;作静的表现,而偏于人体描写方面的,是雷诺阿;偏于自然描写方面的,是西斯莱与毕沙罗”;“德加只表现肉体的运动的瞬间;雷诺阿则对于肉体的静止低徊吟味,而心醉于其中。他的表现不是轻快淡美,是黏润而有弹力”。
浏览过不少介绍印象派的书籍,能寥寥数句就准确清晰凝聚特征的,也只有丰子恺先生。这是其雄厚艺术功底和科学态度的体现。值得阅读!
如何看懂印象派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五星推荐。这本书截取自丰子恺于1930年出版的《西洋画派十二讲》,选编其中介绍印象派及与其关联紧密之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部分,增加了相应的画作为插图,比起最初的全文字版,更易于阅读。读完此书,可以对印象派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是一本很给力的绘画科普书。印象主义是注重“光与色”的写实主义,不同于19世纪之前的理想主义更注重画了什么和画的意义(What),印象派更注重如何去画和表现(How)。印象派画家张开纯粹明净的眼来,吸收自然界的刹那的印象,把这印象直接描出在画布上,而不问其为什么东西。即忘却了“意义的世界”,而静观“色的世界”“光的世界”,这结果就一反从前的注重画题与画材的绘画,而新创一种描写色与光的绘画。色是从光而生的,光是从太阳而来的。印象派的二元老是马奈(人物派)和莫奈(风景派),代表画家有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印象派弱化了事物本身的形,而是由光来表现形,画面中更加注重光的折射、光的映照、补色等等,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理想主义发展到写实主义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变革,而更大的变革是至后期印象派的崛起,是一个从客观至主观的变革,从再现的艺术到表现的艺术的变革。而这个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后期印象派四大家塞尚、梵高、高更、卢梭。之前也看过基本画的鉴赏类的书,感觉这本是目前看过最好的,看完感觉涨了好多姿势,之后去美术馆看画可以再往“内”走一步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