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思维方式篇·精编版)读书赏析(3)篇
(2019-07-12 06:00:23) 读书赏析 -
《穷查理宝典》首次收录了查理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书中十一篇讲稿全面展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聪明才智。此外,“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一章收录的是他以往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会上犀利和幽默的评论。贯穿《穷查理宝典》全书的是芒格展示出来的聪慧、机智,其令人敬服的价值观和深不可测的修辞天赋。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所以从古代的雄辩家,到18、19世纪的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来,并用这些来强调终身学习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处。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一书首次完整、翔实、权威地披露了素来“以低调为乐”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人生智慧,全书不仅为查理提及的人物、地点和其他内容配上了相关的信息、照片和其他图画,并配有漫画艺术家精心绘制的几十幅经典插画,值得收藏! 你将要踏上非凡的旅程,现在就启程吧!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思维方式篇·精编版)读书赏析 第(1)篇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思维方式篇·精编版)》書摘
buffet英 [ˈbʊfeɪ]美 [bəˈfeɪ]
n.自助餐;火车饮食柜台;车站快餐部
v.对…打来打去;将…推来搡去
>> 巴菲特(Buffett),听上去很像“自助餐”(Buffet)
>> 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 一种不能够界定其边界的能力当然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怎么才能界定自己的能力圈呢?查理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 晚年的查理时常引用下面这句出自《天路历程》中真理剑客的话来结束他的演讲:“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
>> 在整个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自己愈发地觉得,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第一章 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
>>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查理·芒格
◆ 芒格进行商业分析和评估的“多元思维模型”
>>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 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说:“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lollapalooza[ˌlɒləpəlu:zə]:
n.非常出色的人。
lollapalooza效应:
相互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的效应。
>> 这种广谱分析法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许多和候选投资公司相关的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这种理解会揭示出更隐秘的情况,也就是会产生“波浪效应”或者“溢出效应”。在其他时候,这些因素联合起来可能会创造出或好或坏的巨大“lollapalooza效应”。
>> 查理认为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 就短线投资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器。
但就长线投资而言,它是一台称重机器。
lement英 [ləˈment]美 [ləˈmɛnt]rvt.& vi.悲叹;悔恨;痛惜;(为…)哀悼
n.哀歌,挽歌;悲恸,恸哭;悲痛之情;悼词
>> 《先知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毁灭》
(Jeremiah Lamenting the Destruction of Jerusalem)
>> 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的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他说:“生活无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联系。”
◆ 芒格的投资评估过程
>> 查理这种伟大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从他推荐的阅读书目(见附录)中看出一些端倪。《枪炮、病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和《达尔文的盲点》
◆ 投资原则检查清单
>> ■风险——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尤其是信用的风险)开始
●测算合适的安全边际
●避免和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交易
●坚持为预定的风险要求合适的补偿
●永远记住通货膨胀和利率的风险
●避免犯下大错;避免资本金持续亏损
■独立——“唯有在童话中,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穿衣服”
●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需要独立思考
●记住,你是对是错,并不取决于别人同意你还是反对你——惟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
复利

……这是能够将你所有的铅块变成金块的石头……记住,钱是一种繁殖力特别强大的东西。钱会生钱子,钱子会生更多的钱孙。
——本杰明·富兰克林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有很多情况比淹没在现金中却又什么都不做糟糕得多。我记得从前我缺乏现金的情况——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查理·芒格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知道如何避免
“只要得到严格的遵守,光是‘避免犯傻的芒格体系’就能帮助你超越许多在你之上的人,无论他们有多么聪明。”
●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获得中等的业绩)
■准备——“惟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
●熟练地掌握各大学科的思维模型
●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只在自己明确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
●辨认和核查否定性的证据
●抵制追求虚假的精确和错误的确定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严格分析——使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的检查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疏忽
●区分价值和价格、过程和行动、财富和规模
●记住浅显的好过掌握深奥的
●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宏观经济或者证券分析家
●考虑总体的风险和效益,永远关注潜在的二阶效应和更高层次的影响
●要朝前想、往后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配置——正确地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记住,最好的用途总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来的(机会成本)
●好主意特别少——当时机对你有利时,狠狠地下赌注吧(配置资本)
●别“爱上”投资项目——要依情况而定,照机会而行
■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
●避免多余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远别为了行动而行动
●幸运来临时要保持头脑清醒
●享受结果,也享受过程,因为你活在过程当中
■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地采取行动
定错价格的赌注

“上天并没有赐予人类在所有时刻了解关于一切事情的一切的天赋。但对于那些努力在人世间寻找定错价格的赌注的人,上天有时会赐给他们一次这样的赌注。”
>> 托马斯·卡莱尔
“人的任务不是去看清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查理的总结
“为什么有些人会比其他人聪明呢?这跟与生俱来的性格有部分的关系。有些人的性格并不适合投资。他们总是按捺不住,或者总是忧心忡忡。但如果你拥有好的性格,在这里主要是指非常有耐心,又能够在你知道该采取行动时主动出击,那么你就能通过实践和学习逐渐了解这种游戏。很明显,你吸取教训的来源越广泛,而不仅仅从你自己的糟糕经验中吸取教训,你就能变得越好。
“我还没发现有谁能够很快做到这一点。作为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比我第一次遇到他时好得太多了,我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某个阶段停滞不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知识,我们的业绩会比现在差得多。所以诀窍就在于不断学习,而且我不认为那些不享受学习过程的人能够不断地学习。”
●当别人贪婪时,要害怕;当别人害怕时,要贪婪
●机会来临的次数不多,所以当它来临时,抓住它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投资就是这样的游戏
■改变——在生活中要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认识和适应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本质,别指望它来适应你
●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要做的事
●记住,声誉和正直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而且能够在瞬间化为乌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厌倦无聊的情绪
●别因为过度关心细节而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东西
●千万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直面你的大问题,别把它们藏起来
◆ 查理论诚实:在2004年西科年会上的讲话
>> “能力会让你到达巅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让你留在那里。”
>> ‘如果你说真话,你就不用记住你的谎言啦。’
◆ 第三讲 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修正稿)
>> 《语言本能》的书,作者是史蒂芬·平克
>> 大约在基督出生之前三个世纪,德摩斯梯尼就说过:“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 那些破产的人的通病是无法正确地处理心理否认。你们对某样东西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对它倾注了心血和金钱。你们投入的越多,一贯性原理就越会促使你们想:“现在它必须成功。如果我再投入一点,它就会成功。”
>> 《聪明的投资者》仍是最好的投资书籍。
它只有三个你们真正需要的思想:
1.市场先生比喻;
2.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
3.安全边际。
——巴菲特
>>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
>> “科学无法解决终极的自然之谜。那是因为归根到底,我们本身正是我们试图解决的谜团的一部分。”
◆ 第五讲 专业人士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技能
>> 萧伯纳笔下有个人物曾经这么解释专业的缺陷:“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
>> “令知识死亡的并非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
>> “无论是哪种型号的飞机,最好的安全设备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 如果真理和一个人的利益背道而驰,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接受真理。
◆ 查理的检查清单
>> 在第五讲中,查理举例说明正式和非正式的检查清单是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他在《穷查理宝典》全书一共推荐了四种基本的检查清单,它们的内容有所重叠并互相加强。
1. 双轨分析
·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主导了牵涉到的利益?(例如,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因素。)
·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有哪些潜意识因素会自动以各种方式形成虽然有用但往往失灵的结论?(本能、情绪、贪婪等等的影响)
2. 投资和决策检查清单
·查理的非正式检查清单,详细地列出了各种值得考虑的因素。
3. 超级简单的普通观念
·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利用数学运算能力。
·逆向思考(反过来考虑问题)。
·应用基本的跨学科智慧,永远不要完全依赖他人。
·注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就是lollapalooza效应。
4. 基于心理学的倾向
·他那著名的人类误判的25个标准原因。
◆ 第十一讲 人类误判心理学
>> 第欧根尼说过:“从来不得罪人的哲学家有什么用呢?”
>> 用约翰·刘易斯(John L. Lewis)的不朽名言来说——“没有脑袋,只有一个顶上长着头发的脖子。”
>> 德国谚语所言非虚:“我们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
>>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 由于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非常普遍,所以人们往往必须怀疑或者有保留地接受其专业顾问的建议,哪怕这个顾问是一名工程师。一般的对策如下:(1)如果顾问提出的专业建议对他本身特别有利,你就应该特别害怕这些建议;(2)在和顾问打交道时,学习和使用你的顾问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3)复核、质疑或者更换你得到的建议,除非经过客观考虑之后这些建议看起来是合适的。
>> 英国有这样的格言:“政治是正确地处理仇恨的艺术。”
>> 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思维方式篇·精编版)读书赏析 第(2)篇本书:
芒格与孔子相似,价值系统是内渗而外,倡导通过自身修行以达到圣人境界,从而帮助他人。
人生的追求,是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思维方式。
你拥有的基本知识越多,需要吸取的新知识越少。
逆向思维:不是想怎么取得成功,而是如何避免失败(所以芒格一生都在研究人类失败原因)。单学科思维(专业化)的危险:会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之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局限在一个或两个)。
多元思维模型(跨学科思维):
- 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可参考飞行员模拟学习方法);—生态系统观
- 心理学是重要学科中基础学科;
- 愿意证实和承认自己原来的想法错误。
跨学科方法,不要理会学科的法定界限。因为,世界不是按照跨学科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应掌握各学科的主要模型,并系统排上用场)
学科构成: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 会计学 历史学 心理学 哲学 统计学 生物学 经济学。这些学科都已在学生时代学过,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形成跨学科思维?因为学校没有这样能跨学科教学的老师。所以为了自己子女具备这样跨学科的思维,只能自己先学会,然后自己来教给子女[害羞]。(跨学科思维让你在遇到问题时不仅仅局限在一或两个解决方案上)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与灵魂。
别愚弄自己,而且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准备、纪律、耐心、决心。
被误判的25个心理学倾向能解释现实中人的行为(这也是近期看消费者行为学得出的结论)。
具体详阅本书[微笑]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思维方式篇·精编版)读书赏析 第(3)篇看完第一遍,来做个小小的推荐吧。
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我必须得承认,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所传达的其实就是老查理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想要仅仅凭借二十几个小时的阅读,就想读懂老查理一生的感悟,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如果们我们能在现有阅历的基础上,感悟和理解老查理所传达的经验,那么我们便是有所收获的。
在整本书中,我觉得信息量最为庞大的应当是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看完之后,不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心理学的“恐怖”与奇异。查理老先生在写这第十一讲的时候,是完全靠着回忆来写,并写了五十多个小时才完成。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会不会还有一些老查理自己也没意识到的心理倾向,在潜意识的影响着他?在他回忆的时候,他脑海里的记忆碎片是不是已经发生了重组?因此我们并不能全盘接受,查理老先生已经给我们搭好了“天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到生活中去验证。
在全书中老查理在不断的强调要养成跨学科思考的习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道理,并列下列表清单。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