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书赏析(3)篇
(2019-07-14 06:03:01) 读书赏析 -
作者:六小龄童
首部自传,唯一授权!本书为六小龄童首部深入记述个人经历的自传,披露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充满作者独特的人生智慧,俯拾皆是励志金句。年少成名,历经人生的巅峰与低谷后,方有“一无所有时坚持,该有都有时淡定”的自勉!一生做猴,从荧幕舞台到校园舞台,认真诠释“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的信条!站在57岁回望人生,半生积淀,至深彻悟,凝于笔端。献给所有热爱美猴王的读者,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经,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九九八十一难!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书赏析 第(1)篇
看完杨洁的《敢问路在何方》之后立刻接着看了本书,关于西游记拍摄过程中的情况就不重复了,一个导演视角,一个主演视角,差别并不大。
从书名来讲,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行者,是上下求索,还是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都取决于自己。家族的渊源,兄长的遗愿,都是不可复制的,对读者有意义的,则是六小龄童在拍戏时,和成名后的不断进步。
以前了解的资料,以及杨洁书中所言,六小龄童的入选显得有点儿“暗箱”,几乎可以认为是其父六龄童生生把海选办成了特招,六小龄童才成了没有竞争对手的优胜者。而初入剧组,也面临着由戏曲舞台向镜头前的转变,知乎上曾看到一个帖子,把他前期、中期、后期的特写剧照放到一起,眼神的变化端的是无比明显,完全就是没睡醒和看见梦中情人的区别。还有一次什么晚会上和另外两位扮美猴王的青年戏曲演员(大小也都是角儿了)并肩站立的造型合影,同样是一搭眼就能感觉出比另外两位更有韵味。事实证明,六年磨一剑也好,17年也罢,猴儿六爷没有躺着吃老本儿。
同样在成名后,也没有抱着一个角色啃到死。虽然无法再超越孙悟空这个角色的艺术高度,但是六爷主动跳出舒适区,接演其它角色,去增加自己演艺生涯的宽度与厚度。如果让我说,以前孙悟空这个唯一的角色,就像平地上孤零零地戳着一根金箍棒,总感觉风一吹就会倒;而现在则像是在周围堆土,成了一个金字塔,哪怕最高点还是金箍棒的顶端,但是已经稳若泰山了。
其它角色不说,《过年》还是真看过不止一遍,对里面“大哥”的角色是绝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得牙痒痒就想大骂一句“怎么能窝囊成这样”,而周总理的扮相貌似也为之惊艳过。至于说其是“戏霸”,“否定打击一切不模仿他的孙悟空形象…”云云,倒不必全信。就像书中言,六爷扮演的孙悟空得到了绝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并不仅仅是他演得好,而是因为他恰恰演得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原有的孙悟空形象。这个因果关系不容弄错。
所以无论是对西游记的改编,还是对孙悟空的演绎,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必然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全面,也必然会承载越来越多的人文因素,但是到底是挖掘性的解读,还是颠覆性的演绎,仍然是有区别的。到底是孙悟空本来形象中的一闪现被人终于捕捉到了,还是为了猎奇甚至迎合低级趣味而生编硬造、外加上去的,多数读者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或者就如哪位大师送杨洁导演的题字所说,舍形取神”。
价值观输入的话题太大,不展开。但是自己的传统还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点在于第一肯定有精华,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不是像某些带路党那样“自己的就必然是坏的,别人的一定是好的”;第二就是分清到底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另外,即使要颠覆,也尽量避开某些领域,就像内急,即使赶不及跑进卫生间,至少也找个客厅玄关什么的,总不会特意要跑到床上去吧?
六爷是对章老师的敬称。至少比起前段时间冯小刚扮演的老“炮儿”六爷,还是“猴儿”六爷更当得起一个“爷”字。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书赏析 第(2)篇
读这本书的时候朋友在一边说“有人说六小龄童演活了孙悟空,有人六小龄童说毁了孙悟空。”我觉得当他看完这本书后就能给我一个自己的观点了。我很赞同这句话“吴承恩赋予孙悟空生命,六小龄童赋予孙悟空灵魂。”试问当我们看到抓耳挠腮,目光炯炯的人时第一想到的难道不是“孙悟空”或者“六小龄童”吗?是的,没有多少人会记住六小龄童的真名。章金莱活成了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又成功地活成了孙悟空。孙悟空懵懂顽劣到心智成熟的成长历程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真,但他保留了我们所难有的,对世俗不公的反抗精神。即便带上了紧箍咒,即便唐僧不理解,毅然三打白骨精破除磨难。我想这也是三打白骨精最精彩最揪心的一部分了。多少人在这种“眼见即为真,身处即为实”的压力下屈服了,放弃了,平庸了。孙悟空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用他不屈的精神一次次挑战权威。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孙悟空表面说是自由了,可师兄弟有难时孙悟空又向我们诠释了“宽容就是自由”的真理。最后提一句里面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把自己放在低处,才能看到别人的高处。”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书赏析 第(3)篇
关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除了杨洁导演所写的《敢问路在何方》外,还有六小龄童的自传《行者》。哪怕有着相似的背景,却有着不一样的视角。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种故事里就有一千种西游。在杨洁的笔下,我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严谨的态度;而在六小龄童的笔下,除了这些,还有他在西游成名之后所经历的种种以及对人生的点滴感悟,读来莫不令人为之动容。一直以来我对他的认识也只限于他所扮演的孙悟空,还有去年猴年春晚对美猴王登台极高的民意呼声。因为对他西游之后的种种行迹无从得知,还曾一度误以为就算他不是有意如此,也算间接绑架了所谓的民意。也是看过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对他的偏见是多么的无知。都说不曾走过,何来懂得;而我只想说,不曾读过,何来了解。一本好书横卧着是作者的灵魂,打开它并同它对话,它会告诉你所有的秘密。行者,永远在行走的路上,从未止步,我也是如此。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