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27 00:21:58) 读书赏析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

作者:马里奥·普佐

教父的世界里,友谊,是通行的货币;忠诚,是最好的礼物;缄默,是唯一的规则。他藐视一切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在线阅读地址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正常世界”是一张大网,人人都被罩在其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努力挣扎以为自己逃离出来了,他们建立新的王国,以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维持新的秩序,可最终会发现网外还是网,“被网”是无法逃脱的宿命。维托·柯里昂如此,迈克尔·柯里昂也是如此。提起黑色地带,我们习惯性认为他们是不讲道理的,个个都是不要命的主,不听话就要给你点颜色瞧瞧。那这本“黑色”的书也许可以让我们怀疑一下这个黑白灰的世界模式,哪怕仅仅是怀疑。

每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对于维托,书的结构是倒序的,他遇刺了倒下了,慢慢再告诉你他的发家史。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少年丧父被追杀逃亡至美国,中年被生计所迫被小喽啰欺压而成功逆袭的故事。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被欺压的百姓千千万,之所以是他而不是你,是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这资本不是身体的强壮,而是思维的缜密和人格的高尚。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处事、杀人,所以他成了唐·柯里昂,而引他入门的忒西奥和克莱门扎心甘情愿臣服于他。苦难只是苦难,从不是成功的的充分或者必要条件。他的大儿子桑尼和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桑尼偷看到他第一次杀人之后,就注定了他要走上这条道路,可更早就命中注定的是他不适合这条道路,所以,他死了,死在自己的冲动之下,跟别人的暗算其实没多大关系,无非是早死晚死的问题。

      对于迈克尔,他是三个儿子里最不关心家族事情的人,他去打仗去上学,想要摆脱这块黑色地带,他想过的是“正常人”的生活。可就在他“密谋”和凯结婚的时候,父亲遇害,他没有选择了,只得被卷入这场战斗。自他去医院探望受伤的父亲那一刻,命运被改写了,他发现他相信的国家背叛了他,警长的那一拳打破的不仅是他的半边脸,更是他心中的“信仰”。这多么像雁门关外的乔峰,原来大家只是互相“打草谷”而已,区别在于迈克尔看透了,乔峰却越陷越深。他杀人、流亡、复仇,他渐渐理解了父亲,命运之神将他引向了适合他的那条路。家庭变动只是导火索,他的性格和能力表明他是家族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外力只是让这一刻来的早了点罢了。

命运背后的芬芳

       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与其互相成就的女人。看看维托遇刺后他老婆的反应就明白这句话是不错的,儿子告知父亲住院后,老妇人问了一句:“中冷枪了”?得到证实后冷静的关掉炉子,上楼换衣服去医院。我想她不是见惯不怪了,而是知道歇斯底里毫无用处。后文中更证实了这一点:丈夫第一次杀人后,她绝口不提;他明白丈夫的营生,她甚至亲自把需要解决问题的人领到丈夫面前。她比谁都知道丈夫干的是什么事情,她只是选择了相信他,支持他。

      从内心深处来看,我觉得迈克尔一直喜欢的是凯,这样一个智慧的新时代邻家女孩。逃亡不是从空间上结束了他们的关系,而是本质上的结束。他已不再是那个能跟她过灰白世界生活的男人了,他明白,她却承担了不了解事实的所有后果。妮亚为何像一道“霹雳”击中了他?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他把凯和妮亚放在天平两端value了一下,然后做出了选择,无论是肉体上还是情感上,他需要的都是这样一个“西西里女孩”。而当妮亚遇害,他返回美国接替家族事物之后,他越来越明白了这条不归路的残忍,他要对家族营生进行转型,把“不合法的勾当”合法化,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知道他需要的是凯,他希望她身上的那些白色气质影响他的后代,他希望他的儿子可以走律师、医生、艺术家参议员等“合法”的道路。爱掺杂了不纯粹的东西,也露出了它的本质,一个爱着等着,一个爱着需要着,那就在一起吧,关于过去关于秘密何必再问,问伴侣前任的事情怎么可能得到真实的答案呢?尽管他们未能到白头。

生命到了最后是要“见自己”的

    人到了一定阶段的目标已经不是去见天见地见众生了,最终也是最后的任务是要“见自己的”。维托的第一任顾问阿班丹多在去世之前,死死的抓着教父的手,拼命的喊:“教父,救救我,别让我死,我求你了”。这行文字萦绕心头许久许久。再勇敢的人如果没有勘破死亡这一层就会怕死,尤其像他们这种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所以,老柯里昂太太每天早上都要去教堂祈祷,跟儿媳说他是在为公公祈祷的,她希望他死后能去天堂,而不是地下。凯答应不过问迈克尔不让她知道的那一部分,她信任他,尽管这信任中有几分怀疑,可是她实在太低估现实的残酷了,当她看到部下叫着唐·迈克尔·柯里昂时,她明白了一切。挣扎过后,她开始跟着婆婆一起每天去教堂,迈克尔觉得她越来越像个“西西里女人”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跟婆婆一样在为自己的丈夫祈祷吧?

    可是,老柯里昂死前竟然平静的说了六字遗言:“生活如此美丽”。莫非老太太祈祷起了作用?我想并不是的。他只是过了自己那一关,他辛辛苦苦打造了一个王国,在这里,以“信誉和残忍”为资本。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背叛之后,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底线,那些鲜血只是为他服务的手段而已。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所以,他可以含笑九泉。电影里迈克尔在结束了一切之后,去教堂里祷告,他对神父忏悔了自己的罪行,那些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情绪一拥而出,泣不成声。他得到了一切只是没有得到自己良心的安宁,最终的他孤独的死在了椅子上,身边只有一条狗做伴,他无法像父亲一样说出:“生活如此美丽”。

     这本书被誉为“男人的圣经”,其实“人的圣经”更合适。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黑色地带也是如此。他们是“合法”组织的补充,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行驶他们的职权,最终所图的还不都是一样的东西:物质,安全,尊重,情感……眼观四方,我们认为“合法”的白的像棉花一样的领域,真的如此纯粹吗?经不起推敲的,只是在黑色内核的外面裹了太多层白色的遮羞布而已。更广袤的人群是游离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行动是一种游离方式,思绪也未尝不是一种。成为教父的总是少数,普罗大众没那能力还是清醒的逢场作戏为好,只是要记住一定要是“清醒”的,在内心里要给自己划一条杠,任别人如何,自己内心的雷池越不得,毕竟人最后的最后是要面对自己的。像我这样的胆小鬼,被迫撒个小谎都控制不住的心跳加速,夜不能寐,连当群众演员的资格都没有,不用担心能活几集。所求只是在最后说一句:“生活如此美丽”,足矣。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据说《教父》是男人的《圣经》,但不是只有男人才可以拜读。

18年的时候翻开《教父》,仍然是被世人赋予其上的光环所吸引,时急时缓读到现在才看完。开篇柯里昂家族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老教父唐·维托·柯里昂是一个概括性的人物,他的价值观代表了所有黑手党家族首领应拥有的价值观。在老教父所有名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一句是:“女人和孩子可以犯错,但男人不行。”这句话其实有一丝丝的大男子主义,但并不招人反感,主要是因为应用于特殊环境——黑手党世界。黑手党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与《水浒传》中的梁山集团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对来说施耐庵对女性着墨甚少)。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的黑手党成员主要来自意大利的西西里,在挑人的资格上,血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这其实很有说服依据。俗话说“人杰地灵”,意大利一直是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曾经的墨索里尼执政,一时间加强了意大利这个形似靴子的小国的恐怖气氛,想要知道那时候的意大利社会顶层人员有多变态底层人民有多悲惨可以选择观看《索多玛的120天》。我们知道,生长在困境中的人要么萎靡不振,要么百战不殆,所以后者为黑手党的扩充提供了客观条件。老教父唐·维托·柯里昂就是一个典型的被逼上梁山的人。那时还年轻但拥有无限潜力的他要么选择杀人,要么接受被人杀。唐跟随本心,利用自己的天赋走上了开辟新世界的大路。纵观唐的一生,他正如自己所说的“没有犯过一次错”。唐·维托·柯里昂勒索别人的友谊,将其当做最宝贵的砖石,一步步建造了柯里昂家族这个庞大而隐秘的地下世界。之所以说是“地下世界”,主要是因为柯里昂家族很多行为都是非法和非道德的,为现存的社会制度所不许。但唐把柯里昂家族的触手伸到了政界商界,利用金钱权利和友谊(统称为利益)把庞大而发达的根系牢牢扎深,所以柯里昂家族其实又有很多明面上的措施,它犹如一个沉浮在半明半暗世界中的巨型结构体。在老派西西里人的观念中,女人应永远不插手男人的事业,永远无条件地服从和支持男人的决定。不用所谓女权主义的观点来评说,仅仅从分析黑手党家族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只要这样做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快乐体验与利益共享也没什么不可。因为传统的西西里男人们很爱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很珍惜现在拥有的家庭。如果夫妻双方都觉得这样做利大于弊,那没什么不可,毕竟快乐很重要。

唐的经典名言还有一句:“每个人只有一种命运”,很明显这是宿命论。唐走上黑手党之路是一种宿命,麦克·柯里昂无法摆脱家族是一种宿命,甚至《教父2:西西里人》中的吉里安诺也无法从既定的命运中逃离。宿命论有一种悲哀的情调,就像“自古逢秋悲寂寥”表达的意象,总给人一种悲凉的消极的感觉,甚至还有点玄学色彩。不过本身作为一个消极大于积极的人,我已经坦然接受,但仍然小小地抵抗,一边丧一边努力,同时也仰赖锦鲤。

读第二部的时候由于时间线拉得太长已经淡忘了很多故事情节。但和许多读者的感觉一样,我认为作者迅速地忽略掉柯里昂家族转而描写吉里安诺有一点唐突。他肯定有高明之处,但我感到一些遗憾,毕竟柯里昂家族的故事十分精彩。

《教父2:西西里人》主要讲了一个反叛者吉里安诺的故事。哪里有压迫哪有就有反抗,在政府和警察对西西里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压榨之后,天赋异禀的吉里安诺终于打响了第一枪。我记得那个世界里的“缄默规则”,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向警察透露你知道的信息,哪怕西西里人杀了你的丈夫和儿子。这其实表达了一种对警察的绝对不信任和绝对抵制。这时候的西西里人民已经结成了一个巨大的联盟,共同仇视警方和政府。“黑手党”原意似乎有救赎之意,在那样一个社会中,黑手党却是一群维护公平正义,为“正规世界”所不能容忍之人。

《教父3:最后的教父》中我都快分不清重点人物是谁了,因为在这部中作者似乎着重描写唐·克莱里库奇奥为家族走上康庄大道所部署的一切,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父”身上。唐·克莱里库奇奥和我们的始皇帝有些相似,希望子孙万代都能过上富足体面的日子。我个人觉得不怎么现实,这个目标实在太大了,远超他可控制范围。很简单的一件事,他控制不了丹特杀皮皮,也控制不了克罗斯杀丹特,所以还设想什么美好未来呢?也许在他死后,克莱里库奇奥家族很快就有巨变。

我比较惊诧的是在十分看中血缘的意大利黑手党家庭中,竟然上演了侄子杀叔叔,表兄弟互相残杀的戏码,虽然克罗斯和丹特黑吃黑的时候确实很精彩……但这件事也传递了一个信息:黑手党家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很久以前,教父需要像唐·维托·柯里昂一样勒索别人的友谊,后来麦克说“枪杆子里出政权”(麦克·柯里昂:我没说过这话,不过确实有道理),再然后是唐·克莱里库奇奥决定用一己之力将黑手党家族洗白,推到光明世界中去。

确实很符题,最后的教父。

当黑手党世界把自己洗白,走到所谓光明世界中来的时候,教父已经不存在了。曾经的神话、传说,都跟随着时代一起渐行渐远。直到后来问起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年轻西西里人,他们已经不知道任何一点黑手党的信息,大家都快乐而自由地信奉着美国法律。

或许这不是一种悲哀,只是选择。

《教父》三部曲(典藏版套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教父、西西里人、最后的教父,其实顺序应该是西西里人,教父,最后的教父。西西里人代表了黑手党的起源,政府压迫和人民为生存而挣扎产生了团结在一起,依据自己的规则而活的人群。但是这种生活和秩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那些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开始寻求心得出路,选择来到美国追求新生活,通过努力和团结一致,逐渐发展出类似西西里岛上那种结构的新型生存主体,就成为了教父中出现的情况。而在美国这种土壤,为生存而结成的黑手党联盟,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时,与其原有的法制结构和社会规则相冲突,开始不再适用,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合法更融入生存环境的生活方式,就像迈克尔所设想的那种生活,最后的教父就是这场战略性撤退的完整解读,经过两代人的努力,黑手党慢慢隐匿于普通人的生活,得到了他们所说的诚实而有尊严的生活。其实我不太明白这种书为什么被誉为男人的圣经,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推崇这种做事方式和价值观。小说写的不错,扣人心弦让人爱不释手,但写的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不能直接忽略歪曲的三观啊。明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赞成的做事方式和行为观念,在小说中就被推崇颂扬,有点过于古怪了。总而言之,小说本身很不错,但说是任何一方面的“圣经”,就都有点言过其实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